一读再读002|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一读再读002|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林奕含 ·豆瓣评分9.0


这本书的书名,很容易让人和张小娴一类的青春读物联想起来——这种联想有一定道理,但它绝对不是写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情情爱爱,读者群也绝对不是针对青少年,它面向所有社会各个群体。

这是一部非常特别的小说。作者用敏感细腻的文字,清醒克制的叙述,以未成年少女房思琪13岁到18岁的人生经历中遭受补习老师性侵最后发疯的故事为主线,以刚嫁人的许伊纹婚后屡遭丈夫家暴为副线。用一幕幕残酷痛苦的真实故事,反映了少女性侵和家庭暴力这两大难以启齿的社会问题。

2019年的时候,和朋友聊起孩子的教育问题,朋友寄了这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给我,建议我好好看看。作者是一位台湾美女作家,封面又是我最不喜欢的粉红色。按照我傻傲傻傲的姿态。看都没看,就将其束之高阁。

今年年初,翻阅到一份豆瓣读书排行榜,无意间发现这本书的评分高达9.2分,评论区有近15万条留言,开始重视起来。埋头一口气读完,心情既压抑又沉重。后来又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本书作者林奕含,在这本书出版四个月后选择自杀,年仅26岁。

该书讲述文学少女房思琪被补习班老师长期性侵,成长中阴影始终挥之不去,最终崩溃发疯的悲惨经历。在作者林奕含去世后,其父母发表沉痛声明,称林奕含的这部小说,很大程度上是她的个人自传。她曾在年少时遭补习班老师诱奸,留下了长期的心理创伤。

这本书的文学性不强。语言不够凝练,工笔过于用力,情节铺垫繁琐,但它是汉语文学中稀有的由女性作家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书写的性暴力故事——而且是稀有的直面人性之迷乱的故事,划开肌肤,展现血肉,痛彻心扉。在我看来后者的意义,更甚于前者。

无法否认,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些一生都不会向人提起的私密,很多恰恰就与性有关。

这本书面世后,很多知名女性纷纷站出来,诉说自己曾遭遇性侵的不堪经历,一时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走过危机四伏的成长,我们每个人都是青春的幸存者。

这个世界有个奇怪的现象,总有作者离开人世,人们才会去读她的作品,这社会还有个奇怪的规律,总是等到以命相逼,才意识到事情不小。

出版这本书后,林奕含以为会受到声援和共鸣,却没成想来自各方面的非议和轻蔑如洪水猛兽。

女性永远是伦理的弱者,受到玷污,那肯定是她们骚和浪,不敢吭声那是她们习惯了享受…..类似杂音不绝于耳。

在控告当年性侵自己的老师,因为无法举证而败诉,林奕含对这个社会彻底失望,她选择了自杀。

任何关于家庭或者性的暴力都是“社会性”的,或应该说,都不是由施暴者独立完成的,而是由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的。

书中的张太太,助人为恶,知道隔壁钱家的儿子钱一维曾打跑几任女朋友,不肯把自己嫁不出去的女儿介绍给他,而是为他保媒漂亮善良的许伊纹,婚后许伊纹被钱一维多次家暴,甚至流产,张太太没有丝毫内疚。

当房思琪和母亲抱怨家庭教育什么都不缺,就缺少性教育时,母亲勃然大怒:那是有需要的人才需要了解——言下之意你根本没必要知道。正是人与人的冷漠和伦理道德的微妙才会发生那么多悲惨的故事。

如果说鲁迅的《呐喊》是一盆冷水,能把昏睡中的中国人激醒的话,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则是一道惊雷,她用文字作着杜鹃啼血的啾鸣,字字千钧,呼唤着我们对未成年人性保护的重视。

道行且阻!

这本书出版后一段时期,很多名人、作家、社会活动家纷纷出来声援,舆论很是热闹了一番,但是和很多焦点事件一样,慢慢沉寂了。尽管有家长控诉知名幼儿园老师性侵女童的新闻,却总是掀不起太大的后浪。既又令人悲愤,令人无奈。

这类问题的解决,无外乎两个层面,

其一是从国家立法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到防微杜渐,对施暴者重惩,不让那些人渣大行其事;其二是学校和家庭——尤其是家庭,要将青少年性教育纳入必须科目,切实承担起各自应付的责任。

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破城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在认知层面,让公众将这类问题视为正常的法律问题,而不是用伦理和道德打量的眼光,让受害者敢于公开发声,得到应有理解,取得保护支持.......这似乎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

我们感谢作者林奕含的勇敢。但凡伟大的作品,一定是讲述人性,文学性就是人性。《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之伟大正在于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