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朱仙镇大捷,为何被质疑?

朱仙镇,中国四大名镇之一,位于河南开封,历史源远流长。

岳飞的朱仙镇大捷,为何被质疑?


岳飞的朱仙镇大捷,为何被质疑?

朱仙镇当地有“三伏天下雨,雷对雷;朱仙镇大战,锤对锤”的说法,指的是岳家军抗金的故事:

岳飞的朱仙镇大捷,为何被质疑?

朱仙镇之战是岳飞军事生涯的最后一仗,岳家军乘胜进攻,直逼旧都开封,然而功亏一篑,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了,北伐失败,从此南宋便安一隅,再也无心收复失地。据史书记载,当时金兵10万驻扎在开封西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受到气势旺盛的岳家军五百精骑攻击后,全军溃败而逃:

岳飞的朱仙镇大捷,为何被质疑?

这是史书记载岳飞朱仙镇大捷的故事,流传甚广,影响深远。战斗的主力是岳家军精锐中的精锐-背嵬军,勇猛无比,战无不胜。但如此悬殊的以少胜多(五百对十万),还是被后世质疑,认为不合常理,尤其是该故事最早出自岳飞的孙子岳珂的书,而岳珂离岳飞抗金的年代较远,后人从岳飞留下的战报资料中也未查到相关战斗记录,这就使得一些人更加怀疑此大捷的真实性,认为这是虚构的故事。

岳飞的朱仙镇大捷,为何被质疑?

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我们已很难弄清,围绕“朱仙镇大捷”的争论还会继续。但岳飞抗金的北伐战争在当时深受中原百姓支持,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当地群众夹道欢迎,也许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这样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捷”并非不可能,即便没有大捷,在有史可查的郾城(今漯河)、颍昌(今许昌)大捷后,岳家军一度进攻至朱仙镇也是事实,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战斗是一场接着一场的,朱仙镇的战斗是否可以称得上“大捷”其实已经没那么重要,保家卫国,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岳飞精神早已深入人心,这样的英雄故事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岳飞那崇高的民族气节,光耀千古,感人至深,岳飞精神已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国家的脊梁,是民族的精魂!

岳飞的朱仙镇大捷,为何被质疑?

请关注历史滋味,欢迎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