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县古王集乡状元文化论坛集思录


虞城县古王集乡状元文化论坛集思录

整理丨谷雨(网商社科特约作者)

虞城县古王集乡状元文化论坛已经圆满结束,此次论坛上,诞生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观点,现按照发言顺序集结下来,供古王集乡党委政府参考。

一、吴强(中航农业董事长):择机合作

中航农业主要是以农业+文化+旅游+教育经营为主,打造农业田园综合体、小镇等文化项目,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未来我们将组织专家调研组再次来古王集乡评估考察,探讨交流投资方向,以中航农业的运营经验,赋能古王集乡经济发展,希望有较好合作。

二、金辉(虞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状元文化的历史意义与当今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历史上,共出现700多名状元,历史上的名臣名相,胸怀大略的政治家、思想家,光耀千秋的文学家、教育家、外交家,大多数有状元出身。

状元文化的历史意义有:

科举考试是历史客观存在的制度,是最为主要的教育形式,它建立了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文官政治,当今政治体系和政权结构仍受此思想影响。

虞城县古王集乡状元文化论坛集思录

在封建王朝,皇权当政情况下,出现了“平等竞争、自由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用、公开张榜”考试晋升制度,为平凡子弟底层人士提供了进步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平等教育、平等进入高层的氛围。

当然,科举考试也有糟粕,科举制度到了晚清时期,出现了八股文,固化了文人思想,使一些文人为考取功名,形成八股文定势,这也是科举终结的原因之一。

状元文化的现实意义有:

状元文化是商丘、古王集乡的品牌,实体景观需要继续优化,继续建设,让状元文化实体载体更加饱满。

怎样做好状元文化的品牌开发利用?以状元文化为依托,在古王集乡教育小镇背景下,打造状元大学,辐射周边,变成特色品牌。

古王集乡的发展在城镇建设开发上打造状元街、古香古色建筑物按宋代风格建造,复建王尧臣故居,挖掘研究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状元文化。

虞城县古王集乡状元文化论坛集思录

建立状元文化展览馆,先完善状元文化博物馆,搜集相关文物、典籍、书籍,充实博物馆内容,在博物馆基础上,打造展览馆。

围绕状元品牌,开发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商标可以用四字,与状元有关的四字,在产业领域突出状元文化品牌。

我们要把状元文化品牌研读好,规划好,开发好,运用好。

三、宋成树(原虞城县政协常务副主席):如何协调文化研究与区域经济关系?

各行各业都与文化有关,那么状元文化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能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从文化到物质不是一蹴而就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长周期的事情,应该有专门的文化研究系统或者机构。研究课题搞清楚,规划好,执行好,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做研究,策划好,这是第一步,有专人研究,专人负责。

虞城县古王集乡状元文化论坛集思录

文化研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何协调?

以木兰文化为例,从木兰文化研究到木兰文化节庆,那么,效果在哪里?从文化研究和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来看,有两个方面需要关注:一是旅游,二是文创。

单一的文化景点,很难运营,需要与上级的文旅部门做好协调规划,制定好旅游路线,比如,将来,商丘古城发展良好态势下,通过古城文旅带动各县的单点,并规划好路线,带动古王集状元文化旅游发展,这是借力打力。前提是,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一旦机会成熟就能搭上文旅便车。

找专门文创公司开发状元文化文创产品,规划好,有耐心,慢慢做,当下,古王集乡经济不充裕情况下,无更多资金,只有做好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有更好的未来。

四、杨石(原《商丘日报》总编室主任):提炼状元精神,做好文化产业

提炼状元文化的精神或者状元精神,不能停留在过去那种说法:“状元不得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荣光耀祖,王尧臣绝不是仅仅是一个状元值得大家学习,他不单是一个文人,普通官员,他还是有家国情怀的人,是知民间疾苦的人,我们应该提炼以王尧臣为代表的状元文化精神,让大家知道状元文化的根本。基于虞城县志,我提炼的状元文化精神是刻苦读书、报效国家、奋发有为、旷世济民,将这些书写到状元文化实体景观之中,当然,这个精神提炼还有待进一步进行,要有明确认识。

虞城县古王集乡状元文化论坛集思录

如何将状元文化与现代乡村建设结合?挖掘状元文化、弘扬状元文化,将文化自信转换为振兴乡村的力量,提高村民、干部、学生的素养。我的设想是开展一个新时代状元杯全民读书活动,以此活动为依托,把全乡的农民、干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各行各业都要学习,以王尧臣的状元精神大兴学习之风。

全民读书活动要有抓手:半年开展一次读书经验交流会,各村、干部、学校都可以进行,评选新时代状元杯,打开思路,不是考的好就是状元,需要强调学用结合、创先争优。比如,扶贫工作搞得好,农民种地种的好,青少年学习好都是状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半年一次交流会,一年评选一次状元杯,多读书、读好书,学用结合,成绩优异,勇于争先,有新创造、新发明,就可以将王尧臣状元精神与新时代结合起来了。

对于状元文化公园来说,边建设边开放。宁陵的花田小镇是几个年轻人做的,流转了几百亩地,种花,卖票,文化元素不多,很多人被吸引过去,而我们古王集怎么不可以呢?完全可以,状元文化小镇的基础景观已经很不错,很有看头,下一步需要动用民间力量、社会力量继续提升,慢慢就做起来了,文化产业也紧随着发展起来了。

五、万朝奇(原虞城县政协副主席):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文化是精神传承,文化传承就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如果没有文化传承,国家民族就没有力量。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也只有中国文明传承做的好,其他三个文明都是中断的,中华文明受到多次外侵,北魏、金元时期,虽然疆域是分裂的,但中华文明确实统一的,生生不息,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所以,文化传承极为重要。

匈牙利人一年大概读40本书,一两千万人的小国,而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多,以色列也一样,也是小国,多次获诺贝尔奖,在阿拉伯世界上,犹太人靠什么存在?精神。如果一个国家丢掉文化传承,将面临衰亡的风险,中国是教育大国,清华北大毕业生每年也不少,学习好的都出国留学,学成后大多都留居国外,而没有回国报效祖国,这也是精神丢失的问题。

虞城县古王集乡状元文化论坛集思录

所以,我觉得古王集乡状元文化周活动非常有意义,它至少是一个仪式感很强烈的唤醒大家文化、精神传承意识的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基层乡村村民、干部、学生了解到状元文化、国学传统的丰厚积淀,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奋斗之心,更好推动各个层面的发展。

六、李修峰(虞城县政协副主席):状元产生背景及对当下的启示

首先,谈一下状元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北宋是混乱状态下成立的一个稳定的国家,“唐宋八大家”,宋朝时候的文化发展和艺术繁荣达到了相当高度。

社会稳定和国家成立给文化人带来使命感,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发展,状元王尧臣产生的历史背景是前有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等大家,激发后人报国学习的梦想,王尧臣的家庭出身良好,从小受到文化熏陶。

状元现象。自科举考试以来,状元成为津津乐道话题,比如,状元招驸马,状元从寒门学子一跃成为人上人、成为官员,成为人追求的目标,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无疑,给寒门学子带来希望和梦想,成为他们脱离农村、贫困,对人才成长是非常好的影响。

虞城县古王集乡状元文化论坛集思录

多少人对读书也有偏驳理解,很少有人说读书是做大事的,中状元后,对自身进一步提高,有所局限,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状元现象对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影响需要重视。中国历史上的能臣中有几个是从状元选拔出来的,这也说明教育有些弯路,一心求出人头地做官,而拯救苍生为己任有所缺失。

状元文化对当下的启示:

状元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文明提升,教育普及。

比如,状元府第建好了,书法墙也做了,那么,下一步该如何提升?如何进一步向文化小镇靠近?应该更多思考如何提升文化,如何用状元文化小镇建设推动经济发展。

借助文化传播,带来文明教育和洗礼,适应未来和时代的要求,让大家适应当代,变成文明人、文化人。教育普及方面要注意辍学打工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引导提升。

虞城县古王集乡状元文化论坛集思录

古王集乡,人杰地灵,有丰厚的文化基础,龙山文化,仓颉造字,王尧臣、赵概等积淀丰厚,当然,还有更多的文化需要挖掘和整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出一部虞城文史资料的古王集专辑。

七、王玉军(虞城县人大副主任):关于状元文化的三点思考

1、状元文化要找准定位。状元文化的提出或者发展,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励人们敢为人先,勇争一流,不懈奋斗的精神层面;二是通过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与经济结合,无论精神还是物质,要找到经济发展的带动链条。

2、丰富状元文化内涵。挖掘的同时,丰富好内涵,综合历史现实元素,继续打造。

3、发展文化品牌的同时,要发展经济。有看点,留得住,能消费,促进经济发展,310沿线状元文化景观打造得很好,交通便利,节假日消费为文旅提供契机,完全可以打造好周末休闲乡村旅游,真正促进经济发展。

八、陈富磊

(虞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祝贺、祝愿、祝福

祝贺--热烈祝贺中国虞城古王集乡状元文化周隆重举行,首届古王集乡状元文化论坛成功举办,对众多名人名家的到来表示祝贺。

祝愿--状元文化小镇,就是文旅小镇,应该做到五有:有景观(状元文化景观已有)、有故事(文化故事化已上墙)、有产业(无产业不小镇)、有包装(文旅项目、状元小镇包装,与县发改委、市发改委对接,积极申报文化项目)、有推介(无宣传,不出名,要与宣传部门对接好、谋划好,宣传出去),祝愿古王集乡状元文化小镇越来越好。

祝福--一副对联送给大家: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耕读传家的传统,历来已久,曾国藩曾说:“我不希望我的后代做高官,我希望我的后代是读书的君子。”

本次论坛由商丘市社科联副主席赵继彬主持,来自郑州、徐州、商丘以及古王集乡部分乡村干部、企业家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文根据虞城县古王集乡状元文化论坛嘉宾发言录音整理,仅供参考)

统筹:胡继勇

审核:赵继彬

指导:商丘市委宣传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