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的時代碰撞與和穆春天


婆媳關係的時代碰撞與和穆春天

一、 古老而又碰撞的話題

最近幾天,我從《今日頭條》“悟空問答”中看到不少關於婆媳關係的問題及回答,讓我看到了這樣一個事實:縱然當今社會,婆媳關係不像解放前,或者說七、八十年代那樣緊張,但婆媳關係,無論在農村,還是在城市,婆媳關係雖然在表面上平靜緩和些,但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古老的婆媳關係與現代社會的婆媳矛盾仍然存在,且這種碰撞出現了新的變化特徵。為此,筆者立足於從深層次上全方位地分析這種碰撞原因,以探索解決婆媳關係不和諧問題,確立新時代婆媳關係的新理念。

(一)古老的以婆為中心的婆媳關係,雖然逐步淡化,但在極少數婆婆思想中仍然留下餘影。

在中國古代,由於封建帝王及貴族思想影響,長輩具有崇高尊嚴,男尊女卑根深蒂固,女子自走進婆家之日起,社會地位低下,婆婆在媳婦面前享有絕對權威,由此造成媳婦處處小心,但還是容易遭受委屈,形成多年媳婦熬成婆封建婆媳關係。新中國成立後,打破了封建式的婆媳關係,建立起以平等自由為中心的婆媳關係。但由於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這種根深蒂固的封建殘餘思想,解放後很長一段時間仍然存在,特別是在農村尤為突出。

(二)快速改變中的傳統婆媳關係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改革而改變。

當全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農村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中心的改革後,家庭社會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家庭社會生產力活躍,以夫妻為中心的家庭社會生活,取代了以家長為中心的家族式社會結構,因而,帶來了媳婦地位的變革。媳婦再不是家族中弱者,平等、自主、自由、自強,成為婆媳關係的主體,成為時代發展的潮流,滾滾向前。

(三)現代婆媳關係碰撞呈現出三個新特徵

1、快速推進的改革開放,使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根本性變化,“媳婦”思維己轉變為“妻子”思維。當社會進入新時代以來,婆媳關係隨著改革、發展、創新等一系列改革創新新舉措強力推進,大大促進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過去那種男尊女卑的封建傳統思想徹底斷絕,作為法定的婚姻,丈夫的妻子,己恢復“妻子”正位。婆媳關係保持傳統稱呼,保持自由平等關係。平等關係並不否定尊敬長輩,並不否定尊敬父母。因為法律規定,人與人之間平等、自由。這種平等自由,主要體現為人格尊嚴的平等自由,與尊老愛幼是一致的。

2、社會結構的極大改善,提高了家庭幸福指數,家族凝聚力、融合度顯著提高。隨著深化改革,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以及科技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改變改善家庭社會結構、生產力結構、分配結構、文化消費結構等,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婆媳關係從整體上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新型關係時期。

3、農村城鎮化快速推進,農民工逐步融入城市,給新型婆媳關係奠定了堅實基礎。黨和政府對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非常重視,近幾年來大力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很多農民不僅在城市打工,有的還住進了城市,特別是縣市級中小城鎮。這給建立新型婆媳關係奠定了好的物質基礎。

婆媳關係的時代碰撞與和穆春天

二、深層原因分析

既然分析得這樣好,那為什麼現實社會中,還有的反映婆媳關係難以處理,有的甚至婆媳關係緊張呢?

(一)思想碰撞。

現實生活中反映出來的婆媳關係問題,與封建傳統條件下的婆媳關係,有本質的區別。封建傳統的婆媳關係,是男尊女卑,婆為至尊,沒有平等自由的婆媳關係,因而產生的矛盾也具有人格上的不平等性。而如今婆媳間產生的矛盾,是在具有人格尊嚴條件下產生的矛盾。因此很多矛盾,不再是過去的故意打壓,故意傷人。或許很多是由於思想觀念的差異造成的。比如,老年人自古以來勤儉持家,捨不得花一分錢,捨不得買一件高檔衣。而當今的年輕人,“月光族”多的是,這樣,婆媳之間或許為一件衣服而發生矛盾。

(二)文化碰撞。

目前,大多數老年人,正在為子女們帶孩子的,也在六十歲左右了。而子女們大都為七零後八零後。兩代人處於兩個不同的文化大背景。文化的時代烙印,無處不在社會,在家庭,在婆媳之間顯現。比如,教育孩子,上輩人習慣了強硬說教,鞭子教子。說三下不耐煩可能給你兩耳光。或者看不慣的就不停地咾。而當今的年輕人,文化內涵更豐富,最低學歷也應在高中以上,大多數專科、本科以上,接受的文化教育不一樣。這樣,文化碰撞往往產生矛盾。

(三)情感碰撞。

婆媳關係,不是母女關係。雖然說,公公、婆婆,既是丈夫的父母,也是丈夫妻子的親人。公公、婆婆也把兒媳當親閨女看待,但視同是視同,尊重是尊重,孝順是孝順,必定是婆媳關係,不是母女關係。所以,在情感的處理上,如果沒有矛盾,看不出任何差別,如果產生了婆媳矛盾,或者丈夫與妻子感情不合,婆媳雙方的情感碰撞,是歷害的,是明顯的。因此,婆媳雙方在日常生活中,在親人、親情、親戚關係的處理上,常常發生矛盾。

三、破解婆媳矛盾的新理念

鑑於以上分析,在新時代背景下,應確立新型婆媳關係的新理念。

(一)和穆為先。中國人自古以來講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因此,家庭和睦,婆媳和睦,是家庭之幸福。所謂和睦,是指,和睦恭敬;調和;和暢。《後漢書.左雄傳》:“上疏陳事曰:民用合穆,禮讓以興。”《魏書.辛雄傳》“如有閨門和穆、孝悌卓然者,宜表門閭”。宋蘇轍《禮論》“樂作方於下而禮於上,雍容和穆,終日而不亂。”三國 魏 曹植《登臺賦》有“仰春風之和穆,聽百鳥之悲鳴。”。這些自古以來的言語,道理深刻,和穆為先,對當今社會及家庭十分重要。

(二)文雅相處。文雅,是指溫和有禮貌。溫文爾雅,講禮義而不粗鄙。《東觀漢記.蔣達傳》:“久在臺閣,文雅通達,明故事。”漢 賈宜《新語.道基》:“乃調之以管絃絲竹之音,設鐘鼓歌舞之東,以節奢侈,正風俗,通文雅。”。作為家庭,作為婆媳,在日常生活中,應文雅相處,如有矛盾,以禮相待,提前溝通,主動溝通,這樣,和諧相處,其樂融融。

(三)尊長愛媳。尊長愛媳,既是親情的需要,也是道德的需要。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從懼。”孟郊說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司馬遷說,“父母者,人之本也”。因此,愛父母,愛婆婆,是人之本也。相同,愛兒子,愛兒媳,也是人之本也。因為婆婆、兒媳同時愛著一個人,那就是兒子或丈夫。尊長愛媳,應成為新型婆媳關係的重要基礎。

(四)包容寬容。包容,指容納,即寬容大度。《漢書.五行志下》有“上不寬大包容臣下,則不能居聖位。”自古還有說,草木有情皆長養,乾坤無地不包容。可以說,大千世界,包容無處不在。對社會而言,包容寬容,就是古代講“仁”,講“善”,講道義。既要有仁愛,有善良。也要有小愛,有大愛。對婆媳關係來說,互信信任,互相包容寬容,是確保幸福家庭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

婆媳關係的時代碰撞與和穆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