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走近一個人,瞭解一座城。”


“我好像一隻小土撥鼠,站在輝煌的五千年的土丘上,我想看得更遠,我知道我的腳下還有太多等我挖掘。”


“一座城市發展,除了GDP外,似乎還需要一些白樂天……”


――七月,九牛自題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相較了平遙、閬中或者商丘,渭南實在是算不得很古的城。但它也還是有屬於它自己的故事的罷――譬如:天留山,桃花源,還有新修的人和公園。也當然不能止步於後期修建的“凝固的藝術”,它自有它悠久濃厚的人文情懷――白樂天便是這其中一個……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城市復興,金山銀山和青山,都不能落下白樂天~


抵制樂天:――?白居易:別開槍,不是我……


異地考生,發跡長安——碰壁


剛剛結束的高考,北京某位狀元語出驚人:中國教育資源不公平。縱觀歷史,少有絕對的公平,而“異地高考”也非當今的產物,幅員遼闊的中國在古代就有“異地高考”,也不獨唐代,大多朝代的京城(首都)的錄取名額都要大大高於其他地區,而當白居易還是小白的時候,他出生在河南,祖籍山西,到爺爺的爸爸時才才喬遷到――陝西省渭南縣下邽鎮。


按照當時律例他只能在山西或者河南參加科舉,但問題在於這兩個地方的錄取率實在低得可憐。索性唐時的科舉也還並不完善,有好多空子可鑽――即給監考老師看自己平時的文章,留下好印象,期望在考試中老師能給加點“印象分”或者來個“直接推薦保送”,而唐時官方認定的這種方式為“投卷”。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現在仍能聽到有些大學生髮牢騷“剛畢業就失業”和小白同學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人家小白27歲還沒有高考,相比從布衣一躍為卿相的文壇魁首NO.1的李太白,小白實在是有點兒:“學路坎坷”,於是小白決定改變命運――拜會當時的“國學大師”:頋況。


公元788年的一天,頋府,相當恭謹的小白遞上他的文章給顧況:“晚生白居易,昔年十六歲時拙筆,蒙請大師斧正。”此時顧況早已是文名赫赫的大師又向來目無下塵,根本不鳥小白,直接耍起打牌擺起譜拿他的名字開涮:“白――居――易,京城的物價可是不低的呦,你恐怕住不起嘞(長安米貴,恐居易)”。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遭到這廝的一番羞辱,年輕氣盛地小白並沒有爆發,索性低頭拒絕回擊。見此,頋大師也不好再說什麼,直接點評“作業”罷,當他讀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立馬轉變了態度,捋著鬍鬚用了讚賞的目光笑吟吟道:“年輕人,以你這樣的才華,留在京城還是沒有問題的(有文如此,居亦何難)”。小白羞答答的回答:“可是老師,我在五環以外還沒有屬於自己得房子。”……臨走,顧況還不忘關切小白:“怎麼年紀輕輕就滿頭白髮,滿嘴唇子的瘡?”“老師,您可能還不知道,我雖然打小就被大家成為神童,天才,奶媽抱在襁褓裡六個月大時就可以認識牆上的‘之’字和‘無’字,但是我一直都很用功的,不敢絲毫怠慢學習,常常學習但深夜,還不忘聲情並茂大聲地朗誦課文,不想,長年累月竟導致早生華髮,滿嘴的瘡麼!”


宣州高中,熱血青年——雄起


白居易顯然是一個官3代,或者官N代:祖父白璜曾任河南鞏縣縣令,和當時的新鄭縣縣令是好友,見新政山清水秀,遂移家於河南新鄭。

老爸白季庚常年在“徐州”(弟六節玩時逼死名妓也在徐州,移到弟五節情史裡,也在徐州著眾符號)做官,他和老媽就在新鄭生活。當時,安徽的錄取率相對還算樂觀,正好,白居易的叔父白季康在宣州溧水當縣令。但是,和現在一樣,要把戶口搞到北京,no easy!媽媽還是會很擔心他的學習的!於是,白居易決定鋌而走險―“高考移民”。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高考移民”也叫做“冒籍”。即士子參加考試,必歸於本籍,亦可在本籍與寄籍中做一選擇,投考不得越籍赴試,但有的士子為了取巧投機,假冒他省之籍投考,稱之“冒籍”。


唐朝科舉,報名後,先要在縣府進行考試,然後再到州府考試,合格者送至尚書省。因為長安、同州、華州錄取比例最大,名單上列為前十名的,有時全部及第,一般也十得其七八,而兩廣等地的錄取率正好相反,十之能中一二就不錯了。錄取率如此的懸殊,出現“冒籍”也就不奇怪了。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對於“冒籍”現象,朝廷亦有對策。《新唐書·選舉志》載:“每歲仲冬,州、縣館、監舉其成者送之尚書省,而舉選不繇館學者,謂之鄉貢,皆懷牒自列於州、縣……既至省,皆疏名列到,結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戶部集閱……”在這種嚴格的管理下,士子一般應在家鄉報名應試,以進入本地的縣學或府學,而縣學、府學的生員都有確定的名額限制。


於是,在哥哥白幼文的斡旋下白居易去了安徽宣城。


在大哥和叔父的引薦下,白居易拜見了宣城觀察使崔衍,是年秋,在宣城鄉試中,白居易順利取得貢生資格。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二十九歲時,白居易趕赴長安參加進士科考試,此時長安仍一派繁華,無限風光,只是,此時的白居易沒有絲毫的觀賞美景的心情,考試時,為了不露出“高考移民”的破綻,白居易和宣州大才子侯權套起了近乎,他還專門為這哥們寫了一篇文章《送侯權秀才序》,以聯絡同窗之情:“貞元十五年初,餘始舉進士。與候生俱為宣城守所貢,明年春,餘中春宮第。”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無非有兩個,一是證明自己是宣州考生,二是擔心宣州秀才、尤其是這個侯權舉報他“冒籍”。有了這篇文章,即使真的有人舉報,也能拿這篇文章說事。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果然,京城長安會考,白居易以第四名得中進士。在和同年好友分別之際,白居易寫下了名詩《及第後歸覲留別同年》:“十年常苦學,一上謬成名。擢第未為貴,賀親方始榮。時輩六七人,送我出帝城。軒車動行色,絲管舉離聲。得意減別恨,半酣輕遠程。翩翩馬蹄疾,春日歸鄉情。”


白居易“高考移民”成功後金榜題名,是何等的躊躇滿志呀!


兩年後,白居易再次來到長安,參加吏部的選官考試。關於吏部的選官考試,白居易再次登科,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職位。


秘書省校書郎掌管校對典籍,刊正文章,是個正九品上的小官。新進士一般都要到秘書省蹲一段,相當於今天大學畢業後的基層鍛鍊。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白居易在《常樂裡閒居偶題》一詩中,寫到這段經歷:


小才難大用,典校在秘書。三旬兩入省,因得養頑疏。


茅屋四五間,一馬二僕伕。俸錢萬六千,月給亦有餘。


新科進士白居易剛剛參加工作,就拿著五位數的工資,一個月才上了二次班,不錯啊。


幾年後,白居易任職屆滿,又參加了制科考試,就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策問。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白居易原以為,終於有機會面見聖上,沒想到皇帝並沒有出來主持考試。由於準備充分,白居易又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官升至京畿縣尉、集賢校理,次年即任翰林學士。不久,又升左拾遺,他政治充滿熱忱,頻繁上書諫言,創作了《秦中吟》十首,《新樂府》五十篇等家喻戶曉的諷喻詩。


由此可見正是“高考移民”,使白居易登上人生和創作的更高的舞臺。


白居長安,政壇不易——跌落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正如老聃說的那樣。“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轉眼間,那個風華正茂,以“匡扶正義保國安民救社稷”為己任,以“兼濟天下”為座右銘的小白在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官場中變成了“幹練灑脫的職場白”


但步步高昇的仕途似乎離奇的順利,更有――他白居易是個“自戀狂”,雖然不像詩壇“冠軍”李白“仰天長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直白的自負。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但在808年,任左拾遺期間,白居易竟然認為自己受到喜好文學的皇帝的喜歡青睞,因此頻繁上書言事,並寫大量的反應社會現實的詩歌,希望以此補察時政,乃至於當面指出皇帝的錯誤:白居易曾當面和憲宗爭吵,甚至當眾說:“是陛下錯!”讓旁人都為他捏一把汗。起初唐憲宗也許確實是沒放在心上,然而他言事的直接,開始令憲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絳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於朕,朕實難奈。”李絳認為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勸諫憲宗廣開言路。


但日子久了,憲宗終於對年輕耿直的白居易也不免厭煩起來。更重要的是,白居易曾支持牛僧孺等新進士反對宦官專權的言論,因而得罪了大宦官吐突承璀和宰相李吉甫,儘管他與牛黨裡的元稹和李紳私交甚好,可仍舊避免不了他深陷於“牛李黨爭”之中……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更有甚者:他後來又極力反對吐突承璀任討伐叛鎮王承宗的統帥,可以說和吐突承璀已經處於勢不兩立的境地。這就等同於“不抵抗政策”――要把大唐的江山土地拱手讓人,皇帝豈能容他。


元和五年五月,征討王承宗的戰事陷入僵局,白居易連上三篇《請罷兵狀》“要麼你降罪於我,把我辦了,要麼就罷兵停戰,只有這兩個選擇”。這簡直就是要和憲宗攤牌。


也正在這個時候,白居易左拾遺的兩年任期屆滿,按慣例本應可以擢授門下省的左補闕(從七品上),可是,憲宗卻叫大宦官梁守謙親自跑到白居易的家中,詢問白居易的意見。表面上看,這是對白居易的極大恩寵,“其官可聽自便奏來”,但實際上是在暗示: “你已經不能按正常渠道升遷了,趕快另謀出路吧。” 白居易在憲宗身邊待了這麼久,對憲宗的想法自然心領神會,於是,他要求離開門下省,出任京兆府戶曹參軍(正七品下)。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誰料想,“屋漏偏逢連夜雨”:白居易在京兆府工作還不到一年。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四月,白居易的母親陳氏去世了。按照當時的制度,白居易必須辭去官職,回家守喪,即所謂“丁憂”。丁憂的期限是27個月,服喪滿期後,即可重新安排職務。


然而,白居易回渭南下邽家中老老實實地呆了27個月,於元和八年(813年)七月除去喪服,卻遲遲沒有等來起復的詔書。


原來,就在白居易丁憂回家的那一年,李吉甫從淮南節鎮回朝,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再次執掌朝政,白居易除服之時,李吉甫正在相位,起復的事肯定是卡在李吉甫這裡了。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一晃又一年過去了。時間進入元和九年(814年),此時白居易除服已經半年,卻沒有絲毫得到起復的跡象。到了二月,長安更是傳來一個壞消息,和白居易關係甚密的前輩同僚、宰相李絳被免職,而白居易的死敵、大太監吐突承璀則從淮南監軍任上返回朝廷,任神策軍左軍中尉,再次登上了權力高位。此時,白居易再也坐不住了,他給禮部侍郎崔群、中書舍人錢徽寫信,請求他們幫忙。兩人是白居易在翰林院時的同僚,交情不錯,但他們不掌握人事權,更動不了李吉甫,恐怕也是愛莫能助。


這年十月,轉機出現了,李吉甫病死了。12月,韋貫之以尚書右丞為同平章事。白居易和韋貫之倒是有不少共同之處,再加上崔群和錢徽從中斡旋,白居易起復的事情終於落實下來了。


元和九年十二月,白居易等到了遲來的詔書,授太子左贊善大夫(正五品上)。此時,白居易離開長安已經將近四年了。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歲,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殺,武元衡當場身死,裴度受了重傷。對如此大事,當時掌權的宦官集團和舊官僚集團居然保持鎮靜,不急於處理。白居易十分氣憤,便上書力主嚴緝兇手,以肅法紀。可是那些掌權者非但不褒獎他熱心國事,反而說他是東宮官,搶在諫官之前議論朝政是一種僭越行為;

於是被貶謫為江州刺史。


誰知道,白居易竟如此悲催――如果放到今天,作詩抒發情感當然是很好的事實,而且白居易詩寫的是相當有品味,海子,頋城,什麼的,更無論舒婷食指北島,分分鐘被他秒殺一切,堪比一代朦朧派的始祖: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王涯正好藉機誹謗:他母親是看花的時候掉到井裡死的,他寫賞花的詩和關於井的詩,有傷孝道,這樣的人不配治郡,於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實際上他得罪的原因還是那些諷喻詩。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又因為憲宗好詩文,一年一度的《大唐詩詞表彰大會》在長安城萬眾矚目下隆重開幕。


自然由大宦官陳弘志主持。


主持人激動地宣佈:“最最最敬愛的唐皇陛下,眾位愛卿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大唐好詩歌》歷時一年,終於迎來了三強選手的最後表彰!讓我們用最最熱烈的掌聲與歡呼聲,歡迎年度最偉大的三位詩人隆重登場!首先有請我們的宰相詩人—元稹!”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飛歌樂下,一位大叔身穿華麗唐裝,足蹬繡花尖頭屢,小碎步,一扭,兩扭~走上舞臺,立定之後,微微翹起蘭花指撥動額前一縷長髮,仰盡手中半杯殘酒,食指比向觀眾,劃出一道優美弧線:“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譁……”現場一片沸騰,包括主席臺上的唐皇也激動地狂擼袖子,拍案叫好。


“男神!男神!”元粉們佔領各個區域,尖叫著揮舞著五彩熒光棒,幾個迷妹甚至向臺上拋擲肚兜。突然,一個粉絲猛竄下觀眾席,穿過重重人流,直取元稹。


“保安!快攔……”主持人大驚失色,正欲呼救,又戛然而止。眼前這一路狂奔的青年男子,莫不就是“二號種子”李紳?


“李老師,您這是?”主持人彎腰,低頭詢問已經衝到臺前的李紳。


“我好不容易上臺,奏是為見你一面啊,微之兄!這是我新做的幾首詩,特請你過目。”李紳喘著粗氣,踮著腳尖,高舉一匝詩稿,熱淚盈眶。


“好好好”,主持人趕緊將他一把揪上臺來,順勢往臺前一推,“第二位出場的就是,人民詩人――李紳!”


大爺大媽大叔大嬸早就迫不及待地把手中各種牌子舉過頭頂了。現場再次被點燃!


“老百姓的知音人!”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李紳被聚光燈一照才恍過神來,慌忙整整衣冠,喊出亮相臺詞:“大家好,憫農詩人向諸位問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謝謝!”


臺下的唐皇微微皺了皺眉,望著這個“大腹便便,滿面油光”的“憫農”詩人心中一陣疑惑……


少有人注意到幕後的白居易:他一週以前就把滿頭的少白頭染黑了,今天還特意穿了一件漂亮的紫蟒長服。


終於,主持人的聲音悠悠傳來:“最後,歡迎我們的詩魔—白樂天登場!”


“大家好!我就是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的白樂天!今天特地帶來一首新作,希望你們喜歡。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白居易琅琅吟誦起自己的新詩,他的身後,唐朝政壇上最傑出的雙子詩人元和李——,並肩而立,不時對他含笑點頭。


“滾下去,你這個不孝之子!”突然,臺下一陣喧譁,“你老媽因看花墜井而死,你居然還寫得出賞花的詩句!”話音剛落,便有很多人往臺上砸香蕉皮和西紅柿。


深度:渭南古城人物新考 三賢三聖系列之白居易


白居易的腦門立刻被一個爛蘋果砸中,還好元稹眼疾手快,一把將他拽到後臺。


“老白,你還是快點兒走吧!先避避風頭再說吧?”元稹拽了拽他的胳膊,撒嬌道~


“母親精神失常,投井而亡,並非我的錯,我不走。”


“走吧,去江州找你弟弟。聖上不是讓你走嗎,你近日何苦總是多管閒事。”李紳忙勸。


“納言進諫是我的職責。”


“你怎麼比我還傻還天真啊!”李紳搖了搖頭。


“不走也得走!觀眾都打到後臺來啦!”陳弘志衝進化妝間,拉起白居易的手就往外跑,身後如喪屍一片的人群,喊打喊殺,蜂擁而至。


“攔住這個對君不敬,對母不孝的千古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