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牛蛙和美國青蛙脫險?現在搞養殖,必須規避風險,遵規守法

在此次疫情之前,蛙類養殖,作為週期短,門檻低,收益高的成熟養殖門類,深受廣大養殖從業者的青睞,很多人都靠養蛙發家致富,也導致很多人都跟風而動,貸款上馬。這裡的蛙類指的並不是常規的牛蛙,而是指石蛙、泰國虎紋蛙、黑斑蛙、棘胸蛙、林蛙等特殊品種蛙類,個別還是國家保護動物。當然,現在的形勢已經無須我再做過多介紹。

只有牛蛙和美國青蛙脫險?現在搞養殖,必須規避風險,遵規守法

蛙農們的心情,無人能體會

相關的專業媒體對今年2月24日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和今年3月4日,農業部關於貫徹落實《決定》進一步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的通知的解讀,讓很多普通群眾都知道了,哪些動物安全可食用,哪些不可食用,哪些還在掙扎。

吃瓜群眾看熱鬧,可很多的局中人就不是那麼輕鬆了。那些貸款的養蛙人經歷的煎熬只有他們養蛙人自己能夠體會,相信國家肯定會對他們做好妥善的安置。而對於那些準備入局的人,估計很多人都還沒認清養殖行業的現狀和其中存在的風險。

養殖業從來的不是旱澇保收的安穩產業

拿最基礎的蔬菜種植來說,本次捐獻大白菜的山東壽光,可以說是現代種植農業的標杆重鎮。對於單純的種植技術來說,現已經非常成熟,出現大的技術事故的概率非常低;再加上成熟的大棚技術,反季節蔬菜種植也已經非常成熟。

可就是這樣成熟的產業,還是得靠天吃飯。

只有牛蛙和美國青蛙脫險?現在搞養殖,必須規避風險,遵規守法

2008年的大水,讓壽光的農民兄弟損失慘重,雖然蔬菜被淹,好歹大棚還在。2009年的9號颱風“利奇馬“更加變本加厲,把大棚也吹沒了,這可就傷筋動骨了。很多倔強的農民兄弟,貸款修大棚,打算重頭來過,卻又碰上了今年的疫情。相信壽光堅強的農民兄弟都會熬過去。可那些沒有經歷過這些人,根本無法體會這種絕望和無助,而想要入局養殖業,就要做好面對這種絕望的心理準備。

只有牛蛙和美國青蛙脫險?現在搞養殖,必須規避風險,遵規守法

壽光的大白菜曾助力湖北

疫情讓養殖業面臨洗牌

很多人都希望通過養殖業來發家致富,可如今的局面卻是誰也沒有預料到。都說國人會吃,個個都是吃貨,明顯吃貨就是個褒義詞;也戲說廣東人除了板凳,啥都吃,而這戲說,也明顯帶有炫耀驕傲的成分。可此次疫情一出,卻狠狠教育了我們一番,讓大家在心理上重新審視這個”吃“字,而這次教化作用對養殖業的影響,將僅次於於國家的政策和法規。簡單來說,就是你養出來的東西,就算合法,也不一定會有很多人吃了。

蠢蠢欲動的人永遠不會消失

有危機,就有機會,相信很多嗅覺敏銳的人已經開始行動了。各地壓力重重的養殖從業者,相信有一部分人會選擇在自己崩潰前去尋找接盤俠,虧本清盤總比血本無歸要好得多。蠢蠢欲動想要低位接盤的投機者,你們面臨的風險,已經不是單純的政策法規上的風險,而是各種因素攪合在一起的複合風險。那句送給炒股者的話,同樣適合即將入局養殖業的人們:養殖有風險,入局需謹慎。

還有一部分人,肯定在疫情中,發現了新的商機。我可以問一句:等此次疫情過去乃至淡忘以後,如果政策允許,會有人養殖蝙蝠等各類小眾品種的人麼?大家都心知肚明,野味市場很難靠一兩次疫情終結,而這就給了投機者們操作的空間。可誰能有十足的把握來抓住這些機會?

只有牛蛙和美國青蛙脫險?現在搞養殖,必須規避風險,遵規守法

有利潤就會有追逐

奉勸觀望的潛在養殖從業者們,規避風險,遵規守法

民以食為天,養殖業從來都是也會永遠是最重要的行業之一。從業就是為了賺取收益,如果風險控制得當,你將會是相對安全的,只要肯努力付出,就算遇到困難,政府也會給予一定的援助。如果你想走旁門左道,我奉勸你就此打住,因為,出了問題,沒有人會幫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