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大師們是怎麼讀書的?

文學大師們是怎麼讀書的?

作家們平時讀書嗎?

可以肯定地說,世界上沒有一個不讀書的作家。

作家們寫作很好,讀書是不是也很好。

未必!至少在我看來,會讀書的作家,世界上只有這3位:寫了《洛麗塔》的納博科夫、毛姆、和茅盾獎得主畢飛宇老師。

有人會說,讀書還不簡單嗎,認識字就行。

其實不是的,真正能夠讀懂一本書,讀出其中的精妙之處,需要下一番苦功夫,也需要正確的讀書方法。介紹的這三本書,就是關於如何品讀經典的“讀書課”。

文學大師們是怎麼讀書的?

文學大師們是怎麼讀書的?

《文學回憶錄》就是一本讀書筆記、一本由大作家毛姆寫就的專業書評。它像納博科夫的《文學講稿》,也像畢飛宇的《小說課》,他們都是對一些經典小說的品讀。其實按時間來說,毛姆的《文學回憶錄》最早,應該說後兩者的形式和內容像《文學回憶錄》。這三個作者,同樣是三個極為優秀的、頂級的小說作者。毛姆寫了《刀鋒》和《月亮和六便士》、納博科夫寫了《洛麗塔》、畢飛宇寫了《玉米》系列和《推拿》,老實講,我認為他們的作品並不比他們品讀的經典差。

大師品讀大師,所以,這三部作品,是世間珍品。納博科夫的《文學講稿》勝在他將如何閱讀一本書講得很透徹,也非常正確,另外就是他選取來作為例子品讀的作品都非常經典。畢飛宇的《小說課》勝在鞭辟入裡的邏輯分析,並且用非曲高和寡的語言展示出來,使之成為傳頌的精品。而毛姆的這本《文學回憶錄》勝在兩點,一是他從自己讀過的無數作品中,只選出來十部,所以這些作品無疑是截止到毛姆的年代,歐美最好的十部小說。《文學回憶錄》另外一個出彩的地方,在於毛姆的敘述方式,作為一個小說大師他本可以像納博科夫那樣,用文學的、技術性的語言去分析講解這些作品,但是他沒有。毛姆選擇了大眾最通俗易懂的講故事的方式,向讀者們推薦這是不經典中的經典。

英雄總是所見略同。毛姆,法裔英國人;納博科夫,俄裔美國人;畢飛宇,中國人,這三人生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是他們對文學的認知是高度相同的。比如,他們三個人都一致認為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長篇小說,至少是之一,在我看來這個“之一”的總數不會超過10。當我能讀到《包法利夫人》的那種好的時候,再來看《文學回憶錄》,會有一種穿越時空的互相認同讚賞的愉悅感。

看完這本《文學回憶錄》再反觀自己寫的讀書筆記,有一種想撕碎這些文字的感覺,相形見絀,醜陋不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