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往事:身在動力系,咋會缺“動力”?原來心在宿舍夢“文學”


青春往事:身在動力系,咋會缺“動力”?原來心在宿舍夢“文學”

水電學院校區

記得入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未久,學校就搞了一次“摸底考試”,大部份同學一團糟。爾後,又將全校考得最差的同學集中起來,弄了個三個月的“補習班”,我班有一位女同學徐智育“入選”。

當年學校還組織“學農”活動,集中到東西湖農場勞動半個月,任務是收割早稻。我是農民的孩子,幹農活不費力,可是苦了那些從未乾過農活的城裡娃。

也就在當年下半年,恢復高考後的首屆新生(77屆)入校,這考與未考(推薦保送)入校的學生間,曾產生過心理摩擦,發生過諸多的不快,箇中滋味,非親歷者或當事人莫可言說。

青春往事:身在動力系,咋會缺“動力”?原來心在宿舍夢“文學”

水電學院校區

在校的前兩年,學的都是基礎課。實話實說,因為普遍基礎差,數理化課程是從初中補起,稍後是高中,第二年才學習數學微積分和電工理論。第三年步入本專業正軌,才真正瞭解火力發電廠熱工測量儀表及自動化原理與功能。為讓我們熟悉和掌握本專業要領,臨畢業前,學校組織我班同學遠赴廣州黃浦火電廠實習,返校後每人上交“實習報告”,即契合本專業實際的畢業論文。

1970年至1976年,大學是三年制。說來奇怪,我見過諸多熟悉的“工農兵學員”們,他們在填履歷時都毫不猶豫寫本科,孬張卻老老實實填大專。我不知道,人家這麼寫是否感覺面子光鮮?!

青春往事:身在動力系,咋會缺“動力”?原來心在宿舍夢“文學”

校微

說來好笑,或許沒人會信:我所在系名曰動力,學習專業乃“火電廠熱工儀表及自動化”,大好的學習機會,理應刻苦用功。可我心有旁騖,對工科興趣不大,課餘時間竟做起了“文學夢”,且長夢不醒。

緣由是:我1973年從部隊復員後當了電業工人,仍在企業裡充當業餘宣傳隊員,工作之餘四處搜尋舊書,嘗試做做文學夢。那幾年還真偷偷讀了不少好書,這要感謝廠圖書室的楊老師傅,他是京劇迷,在資料室的倉庫裡偷藏著一大箱“封資修”的東西:《金薔薇》、《唐詩三百首》、《中國文學史》、《寸心集》(李希凡)、《小花朵集》(老舍)、《田漢戲劇集》、《放歌集》(賀敬之)、《詩論》(艾青)、《郭沫若文集》、《創作漫談》(唐弢)、《藝海拾貝》(秦牧)……楊老頭破例讓我看這些書,使我受益非淺。

青春往事:身在動力系,咋會缺“動力”?原來心在宿舍夢“文學”

武大圖書館

1977年就讀武漢水電學院,學校毗鄰武漢大學,昔日同學劉家林就讀武大畢業後留在中文系任教,我看書的條件可謂“得天獨厚”。能借出的便帶回宿舍躲著讀,不讓借出的就留在那裡看。

經過一年多的拼命“吸收”,便有些飄飄然了。自己的專業,只求過得去,能畢業作罷。而對於文學,我熱衷的程度連好友也非常吃驚。三年學習期間,我發瘋般地陸陸續續寫了小說30多個短篇、8箇中篇和2個電影文學劇本,計約60萬字。

那年月,自己的文學夢做的深沉,寫作真的很用功,攢下這頗費了心血的60萬字的“作品”,俱只為練“基本功”,壓根兒沒打算示人,連武大的好友劉家林也不知情。想想,自已還真有些犯傻,既然寫了,為什麼沒有勇氣試著向文學期刊投稿,或去附近的《長江文藝》編輯部求老師們點撥、指教呢?

青春往事:身在動力系,咋會缺“動力”?原來心在宿舍夢“文學”

孬張在做文學夢

事實沒有如果。那時真跨出投稿這一步,我的作家夢就可以圓麼?文學即人學,非厚實積累之功且勤於練筆與思考者,即便一兩篇僥倖成功,終會因“江郎才盡”、後續乏力而“夭折”。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傷痕文學”盛行,做作家夢的“文學青年”燦若星河,可絕大多數乃不速之客,命中註定都成了“流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