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家如何看待帶資進組的演員?

蔡子


就是指演員進組拍戲是自己帶著對這部戲的來的,演員就是人之一,於是他就有權與商議選擇自己出演哪個角色。

真實的帶資進組,劇組方面是必須說清楚這部戲是不是院線電影,所拍的戲是不是經廣電總局審批通過的有拍攝許可證的戲,而不是隨便自己組織一個戲就算數的,就讓演員帶資進組,拍完也無法公映,就給帶資的演員製作一張光盤發給他,就算過關。那實際上是錢財的假拍戲。

據瞭解,有關於明星“帶資進組”的現象,由來已久了。如今一部劇開拍,常常會被曝出哪個演員“帶資進組”。看著像似另一張“潛規則”,它的存在是否合理性也遭到質疑。顯然,網上討論的“明星投資”同明星帶資進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的。其中,帶資進組指的是,演員是帶著對這部戲的投資來的,是有權同導演商議自己出演哪個角色、或加戲的。

孟子義被曝帶資進組

然而,這樣的現象下,“帶資演員”帶沒帶演技不好說了,而這一現象也常常出現一些劇組騙局或演員“無理取鬧”之類的。至於“帶資進組”抑或“帶資演員”這事兒在影視圈經常發生,並不新鮮,甚至常常被人們當作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近日,孟子義、張萌是網上最新被曝帶資進組的明星。

張萌否認帶資進組

其中,孟子義被疑帶資進組加戲等傳聞不少,網友們也似乎都很反感。目前,對於帶資進組一說,孟子義並無回應。而女星張萌,則是回應了自己帶資進組一說,她表示“說實話,這麼好的戲(《沙海》)還真想帶資進組,只可惜出品方不給機會”。




明星娛樂世界


現在很多帶資藝人已是大家越來越熟悉的一個名詞,對於圈內人士來說這是一種趨勢。而對於尚未進入娛樂圈的人來說好像還有疑慮。有人會問既然公司要包裝我為什麼還需要我投資,公司應該承擔全部。其實公司和藝人是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一個共同體,投資包裝推廣一個藝人,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千萬,而回報率卻不是可以準確衡量的。公司簽約推廣一個藝人最終目的還是要賺錢的,而在預期收益不確定時是不會有人冒然投資的。

中國不像韓國,韓國藝人是從小接受培訓,所有費用公司承擔,但韓國像SM公司有著嚴格的淘汰機制,幾百名的培訓生每年不斷湧入,你可能辛苦的訓練了幾年得到的結果卻是淘汰,你所付出的努力和時間只是一場空,一切還要從頭再來。而那些幸運出道的培訓生,所賺的錢大部分歸公司左右,super-junior紅遍亞洲的偶像團體第一張專輯13位成員每人收入摺合人民幣不到130元。他們其實不但擔負了自己的培訓包裝推廣費用,也承擔了那些被淘汰了的培訓生的所有費用,其所付出的遠大於帶資藝人。

雖說是帶資藝人,公司承擔的還是大部分,這種象徵性的帶資只是一種對公司的保障,藝人有時可能因為某些種種原因半路退出,這是公司最不願意看到的,因為這意味著前期的投入一場空。

現在的經紀公司只有三種情況簽約不帶資藝人。第一種情況:藝人本身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簽約後即可帶來收益。但藝人自身的想要的卻不一定能得到保障,像林心如簽約華誼,本想借助這個中國最大的經紀公司進軍內地影視圈,擴展自己的道路,但簽約期間華誼兄弟只為其接拍廣告代言,並未其安排任何影視作品。很簡單公司的目的是賺錢,既然廣告帶來的收益更快更大,又何必投資影視呢。第二種情況:公司簽約了藝人卻並未有任何舉動,一紙合約從此擱置。紅極一時的超女選秀節目,進入前50的都會和天娛簽約,天娛除了轉讓唱片約或收取解約金外,並沒有認真包裝推廣任何一個歌手。金牌大風簽約絕對唱響歌手亦是如此,除非藝人的粉絲量能保證唱片的銷量,不然不用說出專輯,出EP也很難。第三種:非常有潛質的、條件優秀,但極少數!

演藝圈人才濟濟,專業科班出身北影、中戲等等比比皆是,真正大紅的又有幾個?在中國這是一個需要用錢砸有人捧的行業。新版紅樓,幾番選秀最終角色有幾個是最初選秀的結果?有人說導演的主要職責是平衡各投資方的利益,這暫且不多評論,但事實的確如此。

帶資除了降低公司投資風險,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對藝人利益的一種保障。藝人和公司不是單純的附屬關係而是形成了一種合作關係,股東有權利要求保障自己的利益,從這個角度講我想就更容易解釋清楚了吧平等合作





莫要緊


個人認為帶資進組還是要辯證著看的,不能一杆子打死一船人。

大家一提到“帶資進組”,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壞的,很多帶資進組的演員,會任意的改劇本,給自己的角色加戲。

一些帶資進組的演員,由於知名度不高,沒有號召力,會給知名度高的藝人作配,然後修改劇本,將自己的戲份提升,造成主角戲份很少的現象,因此,受到主角粉絲的抵制。

尤其是一些大IP,有很多原著粉,如果由於帶資進組,而造成劇情改動太大,那麼就會受到各種口誅筆伐。

以上這些“帶資進組”類型,肯定是讓人反感的。

但還有一些藝人,“帶資進組”只是為了爭取某一個角色,並不干涉劇本,且努力的演好自己的戲。這種還是沒問題的,只是給自己爭取一些機會罷了。

所以,好壞不是看帶不帶資,主要還是看帶資的人吧。


沐風櫛雨


實名制羨慕!!!

①資本的力量

其實大家聽帶資進組總感覺有些奇奇怪怪的味道,或者帶有說不清道不明但是負面的情感。比如,是不是他是個新人,沒有演技,也不專業,靠錢砸,聽起來就不怎麼樣。但我們無法忽視的是資本的力量,至少人家不缺錢,不缺人捧,不缺資源,至少有戲拍,資本也是人家的有力背景啊。總比沒有戲可拍好吧,雖然可能被黑,但是想要黑紅的人,想要走這種刁鑽路線的人從來都不缺。

②理性看待

有時候大家會看到一些不好的消息,比如加戲注水,拍戲ng,演技翻車等等,很多評論就會甚囂塵上,吐槽帶資進組的演員。我覺得也不一定完全就是他們的鍋吧,但不可避免他們的演繹經驗不足,演技也比較青澀,再加上名不正言不順的進組,好像對其他認真拍戲的演員很不公平。如果作品播出有瑕疵,這些資方就更擺脫不了一頓嘲諷了!雖然可能有一部分原因在他們身上,可是這個作品不是他們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帶資進組也不能那麼強勢吧。何況製作者們最終還不是把作品完成了,作品質量到底如何總是清楚的。如果這部作品是為帶資進組的演員量身打造,那他們火了,甭管評論好還是壞,不都達到了最終目的嗎?


獨家記憶一路有你


帶資進組的演員和允許帶資進組的出品方要考慮成本和收益,收益也分長期和短期,好的角色和作品大家會記住,不好的角色和作品大家可能會記住也可能會無視,關鍵看這個演員和出品方是否已經有一定的號召力,沒有名氣的可能會黑紅算正收益,有名氣的有口碑的就得不償失。


強迫症也愛看劇


我認為帶資進組的演員,在劇組裡他有股份,在策略上他有發言權,如果拍好片上映,觀眾反映這部戲內容拍的好,多人觀看,那他就是成功的,同時收益也就提高了,這是我的觀點。


用戶陳海鳳


要看演員帶資進組的目的是什麼?不同的目的會有不同的結果。


文俠彥


一種對電影事業的執著與倔強吧,能夠盡最大努力把電影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