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怀抱憧憬,如同奔赴约会一样,奔赴死亡

三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用《卖火柴的小女孩》替换掉了《去年的树》。部编本课本的编者似乎不愿意孩子们生活在美丽的象牙塔里。

早早地把悲剧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这是安徒生的经典作品,小女孩最后又冷又饿,冻死在大年夜的街头。在孩子们升到四年级,他们会了解女孩的另一种死法——为了爱情,化作泡沫。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怀抱憧憬,如同奔赴约会一样,奔赴死亡

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因为被文艺青年们喜欢而被广告商喜欢。

又因为被被广告商喜欢而被所有人喜欢。

我和小部分人的观点相同,这也是一首与死亡有关的诗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怀抱憧憬,如同奔赴约会一样,奔赴死亡

两个作品之所以被我放在一起,是因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我”,都怀抱着对死亡的美好憧憬,如同奔赴约会一样,奔赴死亡。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怀抱憧憬,如同奔赴约会一样,奔赴死亡


小女孩没有温暖,她看见了火炉。

没有食物,她看见了烤鹅。

没有欢乐,她看见了圣诞树。

没有爱,她看见了奶奶。

没有温暖,没有食物,没有欢乐,她都可以忍受。可是,她不能再忍受这没有爱的冰冷尘世!

她的愿望是那么强烈。所以她不假思索地擦燃了手中所有的火柴,求奶奶把她带走。

理由:她之前擦火柴都是一次一根,只有在想把奶奶留住,想和奶奶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她擦的是一大把。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怀抱憧憬,如同奔赴约会一样,奔赴死亡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怀抱着幸福,奔赴死亡,等待她的,是“新年的幸福”。

“新年的幸福”通过死亡来实现。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怀抱憧憬,如同奔赴约会一样,奔赴死亡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告诉每一个人”“我的幸福”,“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这些美好的事情,都是“从明天起”。

为什么要从明天起?

因为那时候,“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所房子是什么?

是“我”离开尘世后的居所。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怀抱憧憬,如同奔赴约会一样,奔赴死亡

“我”走“我”的路,至于还在尘世的你们——

“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而“我”呢?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怀抱憧憬,如同奔赴约会一样,奔赴死亡

诗人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怀抱着幸福的期盼,奔赴死亡。

等待他的,是所有在尘世想做而没有做的,或者没有做得足够的,一系列美好的事情。

这一系列美好的事情,通过死亡来实现。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怀抱憧憬,如同奔赴约会一样,奔赴死亡

死亡是不是美好的?死亡是不是解决尘世一切烦恼的办法?

通过对人生的观察,我持否定态度。

生活从来是一系列问题的集合体。没有人能找到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

死亡恐怕也不能。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怀抱憧憬,如同奔赴约会一样,奔赴死亡

死亡是所有人的课题。 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和衰退的过程。只要还活着,就必然面对死亡。

在死亡的指引下,我们能清醒地意识到:人生苦短,而爱的时间有限。不敢正视死亡,就无法明白人生的真谛,无法理解什么是爱,什么是生活。

万物永远处在变化之中,死亡是一种正常现象。空闲的时候,不妨也像思考生一样,思考一下死。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海子:怀抱憧憬,如同奔赴约会一样,奔赴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