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寶塔詩 ——年】


【原創寶塔詩 ——年】

首尾 相連

去舊容 展新顏

四季更替 譜寫詩篇

無情有恨殘 有情無恨圓

日日朝升夕落 時時鄉思心間

天干地支計流年 六十甲子復循環

【原創寶塔詩 ——年】

釋義:

傳說在古時候有一種非常非常兇猛的怪獸叫做年,年居住在深海里,它多次來到凡間,擾亂百姓的生活。

每到三十這天,它就會出來準備吃人和家畜,有一個壯士為了大家的平安,他與年經歷了生死的搏鬥,終於把年打死了,壯士也犧牲了,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名壯士,每年春節期間都會舉辦盛大的宴會,貼春聯,放鞭炮,貼門神,以表示人們重獲新生,驅走野獸,慢慢的就成了全國漢族的習俗,最後影響了全國的人民都開始過新年了!

【原創寶塔詩 ——年】

百節年為首,每年都是年尾和年首相連,交接更替!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古時,守歲也叫“照虛耗”。

古代長者守歲,是為了辭去舊歲,珍惜時間,晚輩守歲是為了父母,守歲可以增加父母的壽命。

【原創寶塔詩 ——年】

過年就是去除舊的容顏,迎接嶄新的面貌,開啟新的篇章。

歲月在每年四季不停的更替循環著,萬物都在譜寫著自己的詩篇!

“無情有恨殘 有情無恨圓”這兩句是從“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若無恨月長圓”這副對聯演變來的,是說每個月裡月亮不圓是因為月亮心裡有恨意,當它心裡沒有了恨意就變成圓的了!這裡用了擬人手法!

但願月亮能少點恨意,多點圓滿!

我們人也要知足常樂啊!不要有太多的不滿和抱怨!

【原創寶塔詩 ——年】

每天的太陽都是早晨升起,晚上落下,一天一天重複循環著,外出的遊子們可是時時把鄉思都掛在心上啊!

上古干支曆法的制定為節日產生提供了前決條件,原始信仰與祭祀文化是年節形成的重要因素。

“年歲”的概念,就來自上古曆法,《盤古王表》與《三命通會》等均有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

天皇時代以“歲”來表示“年”。

【原創寶塔詩 ——年】

歲以六十甲子(干支紀年法)為運轉週期,循環往復,永無止境。

“歲”即“攝提”(原始干支),又名為“歲星”、“太歲”。

在傳承發展中後世將這套多音節的攝提紀元(歲)術語簡化為一個字,其與簡化後的干支在《爾雅》與《史記》均有對照關係的記載。

【原創寶塔詩 ——年】

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故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

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時空,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組合,形成了六十循環紀元法。

十二月建和二十四節氣是其基本內容。

干支紀元以斗柄指向正東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為起始,然後順時針方向旋轉,開始一年的歷程。

【原創寶塔詩 ——年】

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

如《易·說卦傳》所曰:“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

干支紀元法,正月建寅,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

【原創寶塔詩 ——年】

簡化後的天干地支:

十天干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曰: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醜。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形成六十循環的紀元法。

【原創寶塔詩 ——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