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黎明破曉前》:“話嘮”電影場景裡的人生隱喻、情感隱喻

話嘮電影並非是嚴格意義上的電影類型。這一類影片通常把大量的篇幅集中於演員的對話,並不注重電影的畫面、動作、特效甚至情節,因此,話癆片對電影編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愛在黎明破曉前》就是一部被影迷奉為經典的“話嘮愛情片”,導演林克萊特是美國當今影壇最成功的獨立影人之一,他的“愛在”三部曲曾兩次被提名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都屬此種類型。

在這部影片中,20歲出頭的美國青年傑西與法國女孩席琳相處的一天,就是在嘮嘮叨叨的聊天中度過,宇宙、人生、父母、朋友、兩性關係、某一時的記憶、突然產生的想法,他們想到什麼聊什麼,在聊天中思考,也擦出愛的火花。

看完電影發現重點雖然是兩人的臺詞,但他們走過的每一個場景都具有深刻的人生隱喻和情感隱喻。

本文就從話嘮電影的場景設置解讀影片所要傳達的人生哲理,情感思考。

《愛在黎明破曉前》:“話嘮”電影場景裡的人生隱喻、情感隱喻


火車隱喻人生的分離聚合,相聚離開都有時候

1895年《火車進站》公映,標誌著電影誕生,自此電影和火車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電影中,火車可以是力量的象徵,代表著一種向前的推動力;火車也可以是懷舊的道具,象徵著時間的流逝。

《愛在黎明破曉前》影片的開始,男女主角就在一列開往巴黎的火車上,機緣巧合之下,他們開始聊了起來。

男主角傑西的目的地是中途的維也納,他要從這裡搭乘第二天一早的飛機回美國。而女主角席琳則要回巴黎讀書。

在這裡,火車隱喻人生的分離聚合。兩個陌生人在這裡相遇,然而他們有著不同的目的地,當兩人相談甚歡決定在維也納共度一天的時候,也就暗示著最終的結局是各奔東西。

在下車之前,傑西用一大段話說服席琳和他一起下車:

在10年、20年後,你已經結婚了,但你的婚姻生活變得非常寡淡,你會怪你老公,你會想以前你錯過的那些男人,如果你和當年他們中的一個人結婚了,會是怎樣?

我就是其中之一,把它想象成你從未來回到現在的時間穿梭。來看看你錯過了什麼。

這段話也把旅途中的這段插曲拉到漫長的人生旅途來看,再次詮釋了當下的意義。

說白了,在彼此漫長的人生中,對方只不過是一個過客,這段感情目前的定義僅僅是一段露水情緣,今朝有酒今朝醉,享受當下是兩個20多歲年輕人現階段的情感需求。

《愛在黎明破曉前》:“話嘮”電影場景裡的人生隱喻、情感隱喻


《愛在黎明破曉前》:“話嘮”電影場景裡的人生隱喻、情感隱喻


遊樂場隱喻冒險,象徵自我對愛情的幻想

遊樂場這一段推動著他倆的關係更近一步。在摩天輪上,夕陽是那麼美,男女主角自然而然地擁吻在一起。

遊樂場隱喻著童年的自我認同感,原生家庭的親子關係也是他們戀愛觀念的透視。

他們在這裡聊到了自己的家庭。

席琳的父母非常相愛,她是他們最愛的寶貝。所以她內心對愛情是非常向往的,就如她自己所說:能去愛一個人在她的人生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但她又覺得自己像是父母的附屬品,在確認自我意識的時候帶有一種強烈的反抗精神,渴望通過反抗而壯大自己的力量。

所以她渴望浪漫的愛情,但又總帶有批判精神,有完美主義傾向,不能坦然接受情感的瑕疵。

傑西的父母離婚了,他的出生不被父母所歡迎。

我父親曾在和我母親吵架的時候當著我的面說,他當初其實並不想要我,他發現我母親懷孕的時候很惱火,最後生下我是一個大錯誤。這對我的思想影響很大,我總覺得我並不屬於這個世界。而事實上,我對此事頗為自豪,彷彿我的生命是我自己創造出來的,就像參加一個沒被邀請的大聚會一樣。

在他內心接受了這個事實之後,他的感情觀也就更有包容性,能接受不同形式的情感狀態。

相對來說,他其實是更現實的一方,對愛情沒有過多的幻想,不相信命運,只認可自己創造一切。

在影片中,兩人對占卜和流浪詩人不同的態度也體現了這一點,傑西覺得是騙人的,席琳則被深深吸引。

這也為後來兩人相處過程中的分歧埋下伏筆。

《愛在黎明破曉前》:“話嘮”電影場景裡的人生隱喻、情感隱喻


教堂:愛情的神秘感和自我的驅動力

在教堂裡,他們談論到宗教與神,事實上他們並不信教,但這個場景設置和其中的對話都是隱喻。

傑西在教堂裡講了兩個故事:

一場宗教婚禮,男女雙方跪下互相凝視,直到感覺到神的旨意開口說話,結為夫妻。

另一個故事是他的朋友對著流浪漢拿出100美元,問:你相信上帝嗎?

流浪漢看看錢又看看他的朋友說:我相信!

他的朋友說:回答錯誤,抽回了錢,開車走了。

第一個故事在渲染命運的神秘,第二個故事則暗示命運在自己手中。

兩個陌生人為什麼能在人海之中相遇?愛情真的是命運的安排嗎?是上帝決定讓兩人相遇,又決定相愛的嗎?真愛就是找到完全吻合的另一半來彌補自己的缺口嗎?

這個問題,在這部電影中,男女主人公沒有明確的答案。

如果世上真的有神,我相信他既不會是你也不會是我,而會在我們相隔的這方寸之間。如果世上真有什麼奇蹟,那一定是與人相知、甘苦與共。

具體是什麼答案已經不再重要了,結尾兩人各奔前程,約定半年後在維也納見面。開放式結局留給觀眾自己遐想,關於命運的投射,不用說透,說透了,故事就不好看了。

《愛在黎明破曉前》:“話嘮”電影場景裡的人生隱喻、情感隱喻


小結:這部電影如果當作純粹的愛情影片來欣賞也是可圈可點。

但從兩人對話的廣度來看,涉及生死、情緒、命運、時間、男女社會角色,信息量巨大。

看完之後所感受到的是電影的本質並不僅僅是為了講一個愛情故事,而是在探討人與人之間更深層次的關係。

而且各種各樣的隱喻帶出來的故事和話題,似乎是無心,卻往往成為了某種暗示,推動著情感的發酵。

愛情在這裡只是人與人之間的一扇窗口,我們透過愛情往外看,看到了人生所有喜怒哀樂的內在邏輯。

《愛在黎明破曉前》:“話嘮”電影場景裡的人生隱喻、情感隱喻

歡迎點贊和評論,遇見蘇西,你將收穫更多情感乾貨和個人修煉指南,陪你成長為更強大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