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位華人諾獎獲得者,你們知道幾位呢?

1.楊振寧

11位華人諾獎獲得者,你們知道幾位呢?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物理學家。1945年,獲穆藕初獎學金,赴美留學;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7年與李政道因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並於2004年說服計算機方面最高獎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共同回國,2017年恢復中國國籍;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里程碑性貢獻。20世紀50年代和R.L.米爾斯合作提出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開闢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等。楊振寧還推動了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的成立。目前已98歲高齡,身體狀況良好。

2.李政道

11位華人諾獎獲得者,你們知道幾位呢?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

1957年,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是首位獲得諾獎的華人科學家。1985年,他又倡導成立了中國博士後流動站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並擔任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顧問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名譽理事長。1986年,他爭取到意大利的經費,在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創立了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並擔任主任。其後,成立了在浙江大學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復旦大學的李政道實驗物理中心。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譽主任。2006年至今任北京大學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獲得“2015中華文化人物”榮譽。2018年4月7日,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名譽所長。李政道主要對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物理、天體物理進行研究。目前李老已94歲高齡,身體健康。

3,丁肇中

11位華人諾獎獲得者,你們知道幾位呢?


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國山東省日照市,實驗物理學家。

1962年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74年發現第4種夸克的束縛態—J粒子,因此貢獻,1975年被美國政府授予洛侖茲獎,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的里克特和美國馬薩諸塞州坎伯利基麻省理工學院的丁肇中,以表彰他們在發現一種新型的重的基本粒子中所作的先驅性工作。

丁肇中教授長期從事高能物理實驗,精確檢驗量子電動力學、量子色動力學和電弱統一理論,尋找新粒子和新的物理現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4,李遠哲

11位華人諾獎獲得者,你們知道幾位呢?


李遠哲,1936年11月29日出生於臺灣省新竹市,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美籍中國臺灣人,

於1961年獲得臺灣清華大學獲得碩士學位。次年去美國深造,1965年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化學博士學位。

1986年,李遠哲和哈佛大學的達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約翰·波拉尼三人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應用交叉分子束實驗方法在反應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李遠哲研究的是:把交叉分子束實驗方法應用於一般的化學反應,特別是研究較大分子的化學反應,利用激光激發已被加速但尚未碰撞的分子或原子,以此控制發生化學反應的類型。1994年1月15日,李遠哲放棄美國國籍、回到臺灣,擔任原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美國人文與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以及德國哥廷根科學院等院士。

5,朱棣文

11位華人諾獎獲得者,你們知道幾位呢?


朱棣文,1948年2月28日生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第12任美國能源部部長、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斯坦福大學物理學教授。

朱棣文1970年畢業於羅切斯特大學,獲數學學士和物理學學士學位,1976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1978年,擔任美國物理學會理事;1993年,獲頒費塞爾國王國際科學獎;1994年,獲亞瑟蕭洛獎及威廉梅格斯獎;他在斯坦福大學實驗室製造出了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減慢原子速度,而被譽為“能抓住原子 ”的人,憑藉這項創舉朱棣文獲得了199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1998年6月5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4-2008年,朱棣文擔任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同時兼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教授。

朱棣文教授長期從事原子物理、激光科學方面的研究。由於在激光冷卻和捕陷原子方面的獨立的、開拓性的研究。

6,崔琦

11位華人諾獎獲得者,你們知道幾位呢?


崔琦,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人,第六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美籍華人科學家。

1957年畢業於香港培正中學。1958年赴美國深造,就讀於伊利諾伊州奧古斯塔納學院;1967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82年起任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1984年獲濃縮物質物理巴克利獎。1998年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200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4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05年被聘為中科院榮譽教授。

崔琦教授在低維電子體系物理,整數、分數量子霍耳效應(IQHE,;FQHE)強關聯電子體系物理研究和量子器件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開創性的重大成果。

7高行健

11位華人諾獎獲得者,你們知道幾位呢?


高行健,法籍華裔劇作家、小說家、翻譯家、畫家、導演、評論家。

高行健祖籍江蘇泰州,1940年生於江西贛州。1962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1987年移居法國,1997年取得法國國籍。2000年以小說《靈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並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華人作家。直至2010年,他的作品已經被譯為36種文字。代表作有小說《靈山》、《一個人的聖經》,戲劇《絕對信號》、《車站》等。

8,錢永健

11位華人諾獎獲得者,你們知道幾位呢?


錢永健(1952年2月1日-2016年8月24日),“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的堂侄。出生於美國紐約,祖籍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美籍華裔生物化學家。2008年,與美國生物學家馬丁·沙爾菲和日本有機化學家兼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2名科學家以綠色熒光蛋白的研究獲得該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先後任教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以及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2016年8月24日,錢永健在美國俄勒岡州逝世,享年64歲。是11位華人諾獎獲得者中去世的2位之一。

9,高琨

11位華人諾獎獲得者,你們知道幾位呢?


高錕(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生於江蘇省金山縣,華裔物理學家、教育家,光纖通訊、電機工程專家,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擁有英國、美國國籍並持中國香港居民身份,華文媒體譽之為“光纖之父”、普世譽之為“光纖通訊之父”。

高錕1949年移居香港,1954年赴英國攻讀電機工程,並於1957年及1965年獲倫敦大學學士和博士學位;1970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籌辦電子學系,並擔任系主任;1987-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1990年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6年獲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97年獲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2009年因光纖通訊領域突破性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010年獲頒大紫荊勳章;2018年9月23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4歲。也是11位華人諾獎獲得者中去世的2位之一。

高錕長期從事光導纖維在通訊領域運用的研究。

10,管謨業

11位華人諾獎獲得者,你們知道幾位呢?


管謨業,筆名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1981年,發表個人首部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蔔》而一舉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學》雜誌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引起文壇極大轟動。1987年擔任電影《紅高粱》編劇,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2011年憑藉小說《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2016年,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界主席,憑藉作品《天下太平》獲“2017汪曾祺華語小說獎”短篇小說獎。2019年,創作的《等待摩西》獲得第15屆十月文學獎短篇小說獎;同年8月,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獲得迭戈·波塔萊斯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

11,屠呦呦

11位華人諾獎獲得者,你們知道幾位呢?


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藥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藥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2019年5月,入選福布斯中國科技50女性榜單。

除了這些人,還有幾位與諾獎擦肩而過的中國人,比如魯迅,沈從文,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團隊,因為他們的成就,為人類發展添加了炎黃子孫的力量,我們要學習他們,為國爭光,奧利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