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治癒慢綜藝《朋友請聽好》:實現雙向情感互動,聆聽生活百態

“夕陽西下,新一輪的車水馬龍即將開啟。我們拖著各自疲憊的身體,奔赴在下一個目的地的路上。戴上耳機,打開車上的電臺,當遠方低沉溫暖的聲音從耳機流淌進心裡,倒覺得一個人也並非那麼孤獨。”以上這段場景描述,來自微博的一位網友。在聽完《朋友請聽好》的直播之後,他寫下了自己此刻的心情。

高分治癒慢綜藝《朋友請聽好》:實現雙向情感互動,聆聽生活百態

開播兩期便獲得豆瓣高評8.7分的《朋友請聽好》,讓人覺得既新奇又熟悉。熟悉的是節目裡悠然自得的慢綜藝敘事形式,像極了已播出3季的《嚮往的生活》;新奇的是,在交流方式不斷創新的時代裡,節目組卻反其道而行之,將“廣播交流”這一元素融入了綜藝當中。

這檔由芒果TV原創的聲音互動真人秀結合了“廣播電臺+真人秀”兩大元素,這樣的“廣播可視化”與“真人秀語音化”,和當下融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不謀而合,也是慢綜藝在聚焦人文路上邁出的創新一步。

《朋友請聽好》沒有華麗的佈景與燈光,也沒有精彩的演出。在一間大房子裡,幾位嘉賓、一間廣播小站、兩隻貓,他們吃飯、擼貓、嬉笑打鬧、播電臺的日常串聯起整個節目。如此簡約、復古,《朋友請聽好》到底有何魅力?其走紅背後所折射的又是當代社會的哪般縮影?

高分治癒慢綜藝《朋友請聽好》:實現雙向情感互動,聆聽生活百態

慢綜藝與耳蝸經濟的雙重崛起


20世紀以來,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經歷了四個階段,表演晚會、遊戲娛樂、競猜問答以及電視真人秀階段。

20世紀80年代的電視節目類型多數蘊含著政治宣傳傾向,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春節聯歡晚會》。進入90年代末20世紀初,各大綜藝節目紛紛以“智力遊戲”的形式呈現,其中便包括《幸運52》等央視老牌節目。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遷,人們的精神需求愈發強烈,追求個性化成為常態。2004年,湖南衛視推出的素人選秀節目《超級女聲》紅遍大江南北,開啟電視綜藝造星與真人秀時代。此後,各大衛視相繼推出各類真人秀節目,市場一度陷入同質化困境中。

然而,無論晚會還是選秀節目,都強調最大程度發揮娛樂功效,強化受眾的感官刺激。這些“快綜藝”節目也許在一開始能夠吸引觀眾眼球,但隨著社會生活的變遷,觀眾也開始渴望追求快感之外的情感體驗。此時,綜藝節目的節奏開始放“慢”,越發結合當下生活的真實情景,迴歸關注到人的本質需求。

高分治癒慢綜藝《朋友請聽好》:實現雙向情感互動,聆聽生活百態

慢綜藝《嚮往的生活》

2017年,“慢綜藝”之風興起。慢綜藝的特點大概有,敘事節奏比較緩慢、沒有明顯矛盾點、強調精神上的情感敘事與文化價值。當電視上開始出現明星嘮家常、互助互愛的場景,突然也讓看多了快綜藝的觀眾領略到了“慢綜藝”的獨有魅力。失去感官衝擊之後,觀眾可以從更生活化的節目中感受“慢下來”的舒適,哪怕只是待在鄉村小屋做做飯,也是難得的生活美好。

另一邊,從《中國好聲音》、《聲臨其境》到《聲入人心》,主打聲音的娛樂節目不斷增加。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耳機銷售額接近210億美元。儘管傳播廣播的收聽率不斷下降,但不可否認的是,“聽覺經濟”在網絡技術的加持下重新找到了出口。“耳蝸經濟”時代,悄然到來。

高分治癒慢綜藝《朋友請聽好》:實現雙向情感互動,聆聽生活百態

綜藝《聲入人心》

麥克盧漢曾說,媒介即人的延伸。“聽經濟”的興起,正不斷開發耳朵這一器官的多樣可能性。走在大街上,不少年輕人都帶著耳機。只要戴上耳機,就能在空間上塑造一個具備私密性的自我空間,十分有安全感。尤其在碎片化的時代,“聽”提供了多線程工作的可能。開車時聽廣播、走路時聽音樂,“聽”一方式的低負擔與便捷性,與“快時代”一心多用的需求不謀而合。

國內綜藝哪家強,芒果TV稱霸王。作為慢綜藝裡出彩的綜藝製造機,芒果TV在《朋友請聽好》中的綜藝形式創新,正是在把握時代命脈後,深入洞察“z時代”受眾情感需求的結果。誠然,在社交媒體時代,人們都處於原子化的狀態之中,孤獨只增不減,內容深處依然渴望聯結。

廣播小站重現交流之美


談及收聽廣播的記憶,大多數人都會用“在我小時候”、“我記得以前”這樣的句式開頭。的確,在手機、電腦等新媒介主導的時代,「廣播」是一個多少有些沒落、小眾的話題,但「廣播情緣」依然深藏於許多人心中。

在節目中,何炅這位70年代成長起來的主持人表示,廣播電臺是他主持生涯的開端。而對於易烊千璽這位00後小鮮肉而言,車載廣播也陪伴了放學路上那個孤獨的小孩。上世紀,電視還未興起之前,人們便通過收音機來獲取最新信息。“聽廣播”已然成為了一代人的文化傳統,也是最原始最純粹的交流方式。

高分治癒慢綜藝《朋友請聽好》:實現雙向情感互動,聆聽生活百態

一位網友曾在微博評論道:“看《朋友請聽好》的真人秀與聽電臺直播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屏幕裡的真人秀色調溫暖,能展示更多生活化的細節,就像是一個城市版的《嚮往的生活》。但是聽直播的時候,會更專注於聲音本身,想象易烊千璽笑起來的模樣,想象說著川普的小姐姐是怎麼樣有趣的人。當溫柔的聲音流向耳朵,內心也被治癒。”

在廣播節目中,主持人與聽眾所進行的是“想象的交流”,依靠無線電波的傳遞與收聽營造出一個幻想空間。主持人知道此刻有聽眾正在收聽,可不知道此人是誰。聽眾知道對面的主持人是誰,卻無法看到溫柔音色後的每個細微表情。充滿遺憾感的交流倒也印證了“距離產生美”這句老話。

沒有直觀畫面帶來的視覺衝擊感,只能依靠聲音的牽引帶動自身想象,此便是廣播的“想象之美”。處事不驚的何炅在聽到種種奇葩事件後會露出驚訝的表情嗎?20歲不到的易烊千璽面對“婚姻難題”是否臉上帶滿了問好?每一次的猜測都是毫無答案的問題,但也因為未知所以才更有趣。

高分治癒慢綜藝《朋友請聽好》:實現雙向情感互動,聆聽生活百態

吃瓜現場

此外,廣播還能營造“知心不知面的人際關係”。許多人面對父母只能“報喜不報憂”,也擔心自身的負能量感染到身邊的朋友。此刻,向廣播裡的陌生人傾訴成為一種絕佳的選擇。既能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也可以實現無心理負擔的傾訴。在廣播世界裡,主持人與聽眾之間、聽眾與聽眾之間更像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傾訴結束後就回到彼此的人生中,互不打擾互不干涉。

在《朋友請聽好》第一期中,作為電臺主持人的何炅指出,廣播小站並不試圖解決來電者的問題,而是在耐心傾聽的基礎上,提供自身的建議,舒緩聽眾焦慮的情緒。這樣的節目立意迎合當下觀眾的情緒需求——有人陪伴、有人傾聽。

高分治癒慢綜藝《朋友請聽好》:實現雙向情感互動,聆聽生活百態

廣播小站全貌

“分享傾聽送一句話”串聯起《朋友請聽好》廣播部分的內容。

在主持人完成節目開場白與相關廣告後,便會自然帶出今日廣播的第一個日常話題,如第二期的“談談第一次”、第三期的“你希望擁有的超能力”。你向我述說,我也同你分享,主持人與聽眾之間以平等的方式進行交流對話,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此後,在一個小時的現場直播中,主持人還將接聽幾位觀眾的來電,聆聽觀眾的煩惱。擁有不同性格和人生經歷的嘉賓在給予意見時,也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何炅沉著穩重,正適合充當“和事佬”的角色;謝娜風趣幽默,有助於提升節目氣氛;不諳世事的易烊千璽惜字如金,但足夠誠懇。一言一語的來往中,也為節目打上了多樣化的標籤。

幾位主持人在給出自身的意見之後,隨機翻開《朋友的話》(有幾位主持人手寫的語錄集),送給聽眾。“太陽不出來,它也是在那兒的”、“路的盡頭還是路,只要你願意走”等正能量語句與節目溫馨治癒的風格十分契合。不確定會翻到哪句話,這種隨機性也成為一次來電結束時的點睛之筆。

高分治癒慢綜藝《朋友請聽好》:實現雙向情感互動,聆聽生活百態

謝娜送出《朋友的話》:沒有努力會白費

看似不經意的環節設計,其實處處都體現了節目組的用心。在人人都可做博主的時代,“單向傳輸”佔據主流。《朋友請聽好》的製作思路正是藉助廣播的獨特屬性,把“單向輸出”變成為“雙向間的互動”,讓受眾擁有更多參與空間,進而強化慢綜藝的情感內核。

以觀眾為主角,聆聽人生百態


如今,慢綜藝已經走過四年的旅程。在《中餐廳》、《親愛的客棧》都相繼進入“慢綜藝不慢,反而職場化”的困境中時,生活感強烈的《朋友請聽好》彷彿預示著情感治癒類綜藝的紅利期悄然來臨。尤其在疫情過後,人們更渴望得到精神層面的治癒,倍加珍惜從前平凡的生活。

觀看《朋友請聽好》就像坐上一輛漫無目的的火車,沒有密集的信息點,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裡。在視頻真人秀部分中,幾位嘉賓的生活儘管都是以“創建廣播小站”為線索,但也參加著一些無關緊要的生活部分,系列物料由此衍生。《喵喵請聽好》、《朋友請吃好》等與正片完全不同的花絮還能緩解觀眾看不夠的心情。

高分治癒慢綜藝《朋友請聽好》:實現雙向情感互動,聆聽生活百態

“圍爐夜話”

伴隨著清晰的主線任務,《朋友請聽好》的開場節奏可以用“鬆弛”來形容。第一期節目的前50分鐘,幾乎都在呈現三位廣播員與兩位助教之間的生活日常。爆笑剪綵、一日三餐式重複做飯與吃飯、閒聊打趣、日常擼貓等細節鋪墊在節目裡,也是一層層暈染節目生活感的過程。在“傾聽與陪伴”的主題襯托下,這些嘉賓相處圖景也令觀眾開始思考,人與人之間究竟應該如何相處。

高分治癒慢綜藝《朋友請聽好》:實現雙向情感互動,聆聽生活百態

擼貓現場

作為一檔真人秀節目,《朋友請聽好》並沒有將全部重點放在明星嘉賓身上,也是以形形色色的素人真實故事作為主角。在廣播開展之前,嘉賓們需要閱讀觀眾的手寫來信,這是節目中第一個情緒爆發點。電臺直播中,嘉賓也從call in環節裡聆聽來電者的故事。

說出聽眾的故事,應該是這檔綜藝最大的亮點。《朋友請聽好》就像是一個小型劇場,不管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形形色色的人生裡有各自不同的故事。與父母的爭吵、身邊有個計較的朋友、男女朋友之間的矛盾等事件也最大化地拉近了節目與聽眾的距離。諸如“男友家裡擺著與前女友的婚紗照”這樣的奇葩事件更貢獻了節目的爆笑點。

高分治癒慢綜藝《朋友請聽好》:實現雙向情感互動,聆聽生活百態

第一期助播周震南與王鏘

表面上看是大家在傾訴自己的煩惱,希望得到某些建議。可實際上,每位聽眾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與煩惱鬥爭的過程,其實就是認真生活的痕跡。“原來世界上奇葩的事情有這麼多,感謝節目組提供了一些直面生活的勇氣。”一位網友在微博留言道。

與《嚮往的生活》相比,《朋友請聽好》裡普羅大眾的故事更具有共同的意義空間。

儘管迴歸鄉村、放慢腳步也是人們心中所想,但自說自話的明星故事並無法引起更深層次的共鳴。找到情感點的最大公約數,讓更加真誠、真實的情感流露,才能緊緊抓住觀眾的心。

一些思考

正如波滋曼說的那樣,每一種技術既是恩賜也是包袱,是利弊同在的影響。在被技術包圍的交流空間裡,如何才能使得交流回歸到最美好的狀態?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儘管當前《朋友請聽好》還存在節奏零散、電臺環節所佔比過少、侷限於粉絲圈等缺陷,但對於綜藝工作者來說,《朋友請聽好》無疑為未來慢綜藝的發展提供了一劑強心劑,即重視觀眾情感需求,傳遞人類社會里最美好的文化價值觀,才是慢綜藝的生命力所在。

高分治癒慢綜藝《朋友請聽好》:實現雙向情感互動,聆聽生活百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