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古代名胜樱桃园

淮安古代名胜樱桃园

淮安区的关天培路和永怀东路之间,有条东西向的路叫樱桃园路,它沟通了淮安区的经八路、梁红玉路、铁云路、237省道,是淮安区新城区建设中的一条重要干道。可是很多本地人经过此道时总会犯嘀咕:这条路的名称怎么这么奇怪,淮安区哪来的樱桃园的呢?殊不知,樱桃园在古代淮安的历史上是大大有名的。
现存淮安最早的府志万历《淮安府志》中写道:“樱桃园,在观风门外。”其后的正德《淮安府志》卷之十四“古迹”也记载着:“樱桃园,在观风门外。”天启《淮安府志》卷之二十三丛纪志“古迹”中同样记载着:“樱桃园,在观风门外。”观风门就是淮安三城中旧城(老城)的东门,由此可知,樱桃园当在淮安东门之外。所以后来的光绪《淮安府志》卷三十七“古迹”中就记着“樱桃园,在东门外”。樱桃园究竟位于何处?明代的三部府志中都没有明确交代。而到了清朝,乾隆《淮安府志》卷二十八“古迹”中记载道:“樱桃园在观风门外,去城十里,刘伶台之西。”至此,我们已经明确的知道,樱桃园原来就在现在的淮安区城东乡刘伶村的刘伶台(现已不存)附近。
毫无疑问,樱桃园因盛产樱桃而得名,也因樱桃风景而出名。乾隆中,淮安岁贡生杨其禄(号绰园)《访樱桃园故址》诗中描写了樱桃园美丽的风景。诗云:“郁郁城东门,灵源通海峤。土风既雄杰,山水亦清妙。一径入幽闲,樱桃园窈窕。三春乍气蒸,花发红如烧。朱实挂离离,瑛盘资荐庙。一时倜傥人,游宴资饮爵。”从这首诗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景:淮安郡城东门之外,樱桃树苍翠茂盛;樱桃园北枕淮河大堤,河水汤汤东流入海……阳春三月,热气蒸腾,樱桃花发,犹如火烧,赤焰漫天;朱红色的果实,繁多茂密,或挂在枝头,或掩映叶间;樱桃可用玉盘盛放,庄重地摆放在几案之上,虔诚地祭奠神佛先祖。一时之间,风流倜傥的人物,纷至沓来,游赏美景,宴会欢聚,恰似美妙的游春图!


樱桃园的名声大振,还与淮安历史上发生的两场战争有关。一场战争发生在宋建炎年间。据正德《淮安府志》卷之十一“祠祀志·祠庙”关于楚元王庙中记载:“宋建炎间,贼李成遣其将马进数万众来攻城,立望楼十余丈窥城中。是夜,州人祷于神,潜自东门出,设伏樱桃园,迟明,贼众方攻城,伏兵突出,掩击望楼,楼上人不及下,尽杀之。时盛夏极暑,雷雨大作,贼乃奔溃。”楚元王庙原在运河西,淮安人感念楚元王在这场战争中的功德,把楚元王庙移到郡城中祀之。因此,崇祯庚午举人、淮安人张奕颖(字谷孙,号九霞)《樱桃园》诗云:“樱桃犹发昔年红,春色芳芬古郡东。花里藏兵能退贼,至今人说楚王功。”另一场战争发生在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初夏,盘踞在庙湾的倭寇又聚众数千人西犯淮安城,巡抚李遂率官兵及民练(主要是沈坤的状元兵)在姚家荡一带大败倭寇,部分官兵在樱桃园中设伏,与倭寇发生激战,大败倭寇,淮安倭患自此基本平息。这场战争的情况在杨其禄的《访樱桃园故址》诗中后半部得到体现,“更闻御侮神,寇散原无燎。即今风雨晨,鸟飞犹飘摇。乃知灵杰区,非仅供瞻眺。太平过百年,往事资凭吊……”
从明朝开始,淮安人认为樱桃园在唐代即为淮安春日宴赏胜地,《天启府志》“艺文志”中载有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七言绝句《樱桃园》即为证明,诗云:“佳人芳树杂春溪,花外烟濛月渐低。几度艳歌清欲转,流莺惊起不成栖。”天启《淮安府志》卷之二十二“艺文志”中记载了天启《淮安府志》的编纂者方尚祖(福建莆田人,举人,天启二年任东河船政同知。崇祯元年,升应天府治中)的一首排律《淮郡志古》,诗人计用一百三十八韵,对淮安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乡才俊彦、风景名胜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在序中他赞道:“淮安,南国之名区,中原之都会也”,“讵标江左之风流,漫志楚东之胜概”。古代淮安的楚元王庙、公冶长墓、柘塘城、娑罗树碑、刘伶台、丽泽亭等名胜古迹几乎全部囊括其中,他用“樱桃园灼灼,枸杞井涓涓。隐豹琳琅叶,宴花霓羽筵。清霄崖可访,紫极画应穿。望海来蜃市,藏春赋杜鹃”等诗句,把樱桃园列为淮安的古迹名胜。

现在,农业开发大潮风起云涌,有着刘伶台、杜康桥、樱桃园等宝贵资源的淮安区城东乡刘伶村,完全可以凭借着历史上这些大红大紫的古迹资源,发展集种植、养殖、加工、酿造、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农业,走观光农业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