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副團長直升副軍長,連任四級的獨臂將軍,身經百戰、經歷獨特


從副團長直升副軍長,連任四級的獨臂將軍,身經百戰、經歷獨特


戰爭年代,軍人從來就不缺殺敵立功的機會,所以,軍人的升職晉升相對容易且快速。如林彪,23歲當軍長,不到25歲當軍團長。這在和平時期是不可想像的。在和平年代,23歲一般剛剛軍校畢業,僅能夠當個中尉排長。50歲之前能夠升為軍長就已經是非常年輕的了。而且還沒有幾個人能夠達到。但卻有這麼一個優秀的軍人,卻能打破這個常規,和平年代連升四級,直接從從副團長直接升到了副軍長,這個人就是有“獨臂將軍”之稱的王英洲。

與戰爭年代一樣,我軍在和平年代同樣英雄輩出,王英洲將軍就是典型之一。

全軍兩個“獨臂將軍”之一


從副團長直升副軍長,連任四級的獨臂將軍,身經百戰、經歷獨特


王英洲將軍因為缺了只右胳膊,所以人稱“獨臂將軍”。他是1988年9月我軍恢復軍銜制後近萬名少將以上將軍隊伍中第一位也是唯二的“獨臂將軍”之一,另一位是現任武警廣西總隊政委的丁曉兵武警少將。巧合的是,丁曉兵也是缺了只右胳膊。

關於將軍的“獨臂”還有一段佳話。

那是在1964年解放軍開展的轟轟烈烈的大比武活動中,54軍160師1營1連在進行實彈訓練,訓練科目是“追擊逃敵”,幾個機槍手追趕“敵人”, 機槍手左玉林沖到了一個地堡上,架起機槍就要射擊。

突然,連長王英洲看到了一幅驚人的畫面,只見臥倒在地的機槍手身邊冒出一股煙霧,定睛一看,原來有一個炸藥包正“滋滋”地冒著白煙。


從副團長直升副軍長,連任四級的獨臂將軍,身經百戰、經歷獨特


王英洲什麼都沒想衝了上去,左手拉過機槍手,右手抓起炸藥包就往外扔,就在脫手的一剎那,炸藥包爆炸了,王英洲頓時倒在血泊中,右手被炸掉,右半身多處負傷。

經過兩次手術,王英洲脫離了危險,可是他的右胳膊卻沒能保得住,被截了肢。

王英洲截肢後,按慣例會轉業去地方工作,對王英洲的去留問題,130師領導連續討論了幾次,都拿不定主意。最後,愛才惜才的董佔林師長(後任軍長、蘭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將)拍板說:“留下!部隊需要這樣的英雄。”四肢健全的人,在部隊嚴格的訓練面前都不容易,更何況是在王牌野戰部隊,王英洲要留在部隊會面對重重困難。但是,作為一名戰鬥英雄出身的優秀軍人,這難不倒他。

身經百戰的戰鬥英雄


從副團長直升副軍長,連任四級的獨臂將軍,身經百戰、經歷獨特


王英洲是河南葉縣人,1939年11月出生。1956年12月,17歲王英洲參軍入伍,來到我軍王牌部隊第54軍130師偵察連。入伍不久,王英洲就隨部隊開赴朝鮮戰場負責東海岸守備。兩年後,他隨54軍作為最後一批志願軍部隊撤回祖國。

回國後的第2年,王英洲隨全師奔赴青藏高原,參加了西藏平叛作戰。1960年1月,王英洲所在的師偵察連在西藏洛隆縣剿匪時,被一千多名叛匪圍困在一個寺廟中,被斷水斷糧,情況十分危急。王英洲和戰友們忍饑受渴,英勇頑強地苦戰七天七夜,打退了叛匪幾十次進攻,堅持到增援部隊趕到,然後內外合擊,消滅了這股叛匪。事後,因表現突出,他升任班長。


從副團長直升副軍長,連任四級的獨臂將軍,身經百戰、經歷獨特


1962年,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打響後,130師再次出征。這時,王英洲申請從偵察連調到野戰部隊,還是擔任班長。在對敵作戰中,他帶領全班一直殺敵在先。一次在瓦弄搜剿印軍時,雙方發生激戰,連指導員和兩個排長在戰鬥中犧牲,副連長蔡茂湖指定王英洲代理3排排長。隨後,王英洲率領3排擔任突擊排,為全連打先鋒。經過幾個小時的激戰,解放軍成功地將印軍兩個營分割,並且把他們打垮。敵兵爭先恐後地鑽入密林逃命。王英洲帶領3排緊緊追擊。幾天幾夜。最後,他們隨身攜帶的糌粑面吃光了,王英洲帶領大家挖芭蕉根充飢,硬是堅持到戰鬥勝利結束。這一次戰鬥,王英洲所在的連隊斃、傷印軍300多人。王英洲英勇頑強、表現突出,在此戰中從班長升為排長,還榮立了三等功。

全軍先進模範


從副團長直升副軍長,連任四級的獨臂將軍,身經百戰、經歷獨特


1964年10月,王英洲再次以優異的表現晉升為連長。他帶的1連,是全師響噹噹的先進連。在3月全團第一次考核中,1連一舉奪魁。在6月和9月的季度比武中,又是穩居榜首。10月,1連參加全師比武,又奪得第一名。11月,在全軍大比武中,為勇救戰友失去了右臂,被評為二等甲級殘廢。

1965年1月,王英洲傷愈歸隊後繼續擔任1連連長,缺了一隻胳膊的王英洲不但學會了生活自理,他帶領的1連仍然是全軍呱呱叫的連隊。1965年年終考核,1連名列全團第一,王英洲代表1連,扛走一面紅旗;1966年歲末評比,1連又居全團榜首,王英洲代表1連又扛走了一面紅旗。1967年和1968年、1969年3月,王英洲擔任1營副營長,全團的先進連隊紅旗,又讓他扛走了。就這樣,王英洲用他的“一把手” 連續扛走了5面象徵著榮譽和實力的優勝紅旗。

130師領導充分肯定了王英洲的出色表現,他和他的連隊也成為全軍的先進模範。他也因此得到重用,不久後,王英洲先後升任了1營副營長、3營營長、478團副團長。

連升4級的副軍長


從副團長直升副軍長,連任四級的獨臂將軍,身經百戰、經歷獨特

王英洲(右)與武漢軍區副司令吳瑞山


1975年,按照上級指示,第54軍軍領導班子進行調整,明確要求實行“老中青”三結合,在第54軍新的領導班子名單上,王英洲的名字赫然在目,這個一隻胳膊的副團長出人意外地被任命為54軍副軍長,時年才36歲。王英洲就此成為最年輕的軍領導,也創造了很難被打破的一個記錄——副團長直升為副軍長,連升4級(副團-正團-副師-正師-副軍)。

但是,副軍長對36歲的王英洲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崗位,挑戰很大。後來,他回憶此事說:“我剛到軍裡兩眼一抹黑。”確實,他來到軍部幾乎是一竅不通。但是,軍長韓懷智(後任副總長、中將)是一位愛才的好領導,手把手地教他。每次開大會小會,他都讓王英洲講話、發言;軍裡有什麼重大行動,都讓王英洲去。一次,54軍奉命組織全軍大演習。韓懷智說:“讓王英洲來當導演,當軍長。”而他自己呢?則在幕後進行指導。

參加對越自衛還擊戰


從副團長直升副軍長,連任四級的獨臂將軍,身經百戰、經歷獨特


1979年春,54軍參加了對越自衛還擊戰,王英洲與韓懷智軍長一起,把軍前線指揮所設至敵軍腹地,全然不顧個人安危。第54軍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再次打出了威名,戰後評功會上,王英洲說:“咱們54軍從來不缺英雄,若要評功,怎麼也輪不上我!”就這樣,王英洲硬是把自己的名字從記功名單上劃去。

調任河南省軍區

1985年8月,王英洲調離第54軍,出任河南省軍區副司令員,1988年9月,全軍恢復實行軍銜制,王英洲被首批授予少將軍銜,成為1452名將軍之一,也是當時唯一一位獨臂將軍。


從副團長直升副軍長,連任四級的獨臂將軍,身經百戰、經歷獨特


1994年,我軍再一次精簡軍隊領導幹部。這一天,負責這項工作的張震上將來到河南省軍區,會見了省軍區領導。

省軍區領導紛紛立正,向張震上將舉手敬軍禮,張震上將也一一回敬軍禮,見到缺了右手的王英洲時,張震上將微笑著說:“王英洲,你情況特殊,就免了吧。”

“謝謝首長,可我是個軍人。”王英洲舉起左手,隆重而認真地向張震上將敬了軍禮。


從副團長直升副軍長,連任四級的獨臂將軍,身經百戰、經歷獨特


張震上將在省軍區調研了幾天後,宣佈了精簡軍區領導的最後決定:河南省軍區保留一位副司令,其餘5位不再擔任副司令員職務,而被保留下來的副司令正是王英洲。

張震上將事後這樣說:“這是幹部群眾的一致建議,王英洲確實幹得不錯。”

兩個月後,“獨臂將軍”王英洲又升職,擔任了河南省軍區政委,一年以後,王英洲將軍又改任了河南省軍區司令員,直到1999年退休,結束43年軍旅生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