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機關工勤編是行政編制還是事業編制?

燕尾服11


行政機關當然是工勤編,現在行政工勤基本上只出不進,將來會逐步消化。

01.行政單位人員包括公務員和行政工勤人員。

行政機關編制統一稱為行政編,行政編又包括公務員編制和行政工勤編制。行政機關主要指黨委政府各級部門,像財政局、人社局等單位都屬於行政機關,在這些單位局機關工作的只能是公務員或者行政工勤人員。行政機關三定方案在核定編制的時候,會單獨核定工勤編制,縣級機關一般每個單位只有兩三名行政工勤

02.事業單位不區分編制,事業工勤人員也佔用事業編。

事業單位崗位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崗位,但不論哪種崗位,都統一佔用事業編,這點是和行政機關有很大區別的。比如,行政機關有2名工勤編,那麼就只能有2名工勤人員,不能超編制進入,即便公務員的行政編有空缺也不行。而事業單位,所有人員都是事業編,即便工勤人員比較多了,但只要不超單位整體編制,都可以調入。

03.參公單位只有幹部身份參公,工人身份不參公,參公單位工勤仍然屬於事業編。

參公單位中,其實只有幹部身份的人員可以參公,工人身份是不能參公管理的,所以參公單位的工人仍然是事業身份,仍然佔用事業編制。這點在車補發放中可以體現出來,因為行政工勤人員是有車補的,參公單位的參公管理人員也是有車補的,但是參公單位的工勤人員是沒有車補的

04.現在各單位不再新招錄行政工勤人員,新進入的大部分是軍轉幹部。

行政工勤是歷史遺留問題,現在正在逐步消化,很多單位要求只出不進,所以,我們現在看到各級行政機關都在招錄公務員,但從來沒有招錄過行政工勤人員。現在進入機關的行政工勤只有一種方式,就是軍轉安置。因為很多安置軍人沒有幹部身份,如果安排到行政機關的話,不能安排公務員,而只能安排行政工勤編。

總之,行政機關的工勤編是行政編,和事業編沒有關係。


中省直遴選


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工勤編既不是行政編也不是事業編,它是獨立於兩者之外的一種崗位,俗稱“工人”身份(注意,跟工廠的工人絕對不是一個概念)。工勤編由分為行政工勤編和事業工勤編,兩者是不同的,今天我們重點說下行政工勤編。



我們國家的機關單位分為三類:公務員單位、參公單位和事業單位,這三類單位成立的時候要進行崗位設置,就是規定一下一個單位需要哪些崗位,也就是編制類型,

公務員單位就兩種編制類型:行政編、工勤編;

參公單位:參公編、工勤編;

事業單位:事業編(包括管理崗位和技術崗位)、工勤編。

請看清楚,既然工勤編跟行政編、參公編和事業編是並列的,那就說明工勤編跟行政編和事業編都不相同。



按照我們國家的相關政策規定,機關工勤編制通常是指在機關和事業單位內從事駕駛、收發、打字、維修等從事簡單工種或輔助工作的人員。據我個人瞭解,我個人親身接觸過的行政單位工勤編的人員都是機關單位的司機和收發文件的人員,還有就是機關事務管理局專門負責打印文字文件工作的人員,其他的維修人員、水電工、通訊員,還有什麼倉庫看管員,我只是聽說過,我沒真正見過,更沒接觸過。

行政工勤編通常有以下幾個特點:

1. 也是帶編制的,是國家正式人員,工資實行財政全額撥款。

2. 一般情況下行政工勤編是絕對不可能轉為公務員的,更不可能承擔行政工作,只能從事輔助型的工作,行政工勤編要想轉為公務員,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參加公務員考試。

3. 行政工勤編的晉升跟公務員是不同的。公務員晉升是:科員、副科、正科、副縣、正縣、副廳級、正廳級、副部級、正部級、副國級、正國級。行政工勤編的晉升是普通工、中級工(技術工五級、四級)、高級工(技術工三級)、技師(技術工二級)、高級技師(技術工一級)(注意,跟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崗位也是不一樣的),公務員晉升是通過提拔,行政工勤編晉升是通過考試。

4. 行政工勤編的工資相對來說比較低,有人大概算過高級工的工資才跟公務員副科的待遇基本相同。

5. 這次車改,據我瞭解,個別地市的行政工勤編人員跟公務員一樣,也有車補,不過行政工勤編人員不論級別,一律按公務員科員的車補標準發放。但是這個政策並沒有在全國所有地市鋪開,只是個別地市。

6. 這次機構改革,行政工勤編的改革政策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以後行政工勤編就不會再招人了,等一二十年後現在這批行政工勤編徹底退休了,行政工勤編就取消了。當然了,有人可能要問,這類人員一個單位是缺少不了的,單位需要這類人怎麼辦,以後再需要這類人員的時候,那就是合同工、臨時工或者叫勞務派遣人員,是不帶編制的,你工作乾的不好,單位隨時可以解聘你。


公職人員那些事兒


行政工勤編是一個特殊存在,它只存在於行政機關,妥妥的行政編,而不是事業編

行政機關工勤編主要的使用者是司機、打字員、收發員、維修工等,他們從事的都是機關輔助性工作,在身份上區別於公務員的幹部,屬於工人身份。按規定,不能轉幹,也不能提拔。但可以享受相應的行政待遇,比如車補、年終績效獎,雖不如公務員那麼高,但有總比沒有好。

行政工勤人員想提高工資待遇,只能評職稱。具體職級層次分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五種。

事業單位只有一種編制,那就是事業編。分三種崗位,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因此,事業單位的工勤人員雖然從事的是工勤崗,不等於編制就是工勤編,實際上他的編制還是事業編。

事業單位工勤人員符合條件,可以通過競聘的方式,轉到專技崗或管理崗,享受相應的待遇。但轉崗並不意味著身份的改變,事業工勤人員說到底還是工人身份,按規定不能以工代幹,更不能被提拔到副科級以上領導崗位。已經提拔的,按規定也要退出領導崗位,保留級別待遇。

隨著行政機關社會化服務,行政工勤編會逐步取消,直至退出歷史舞臺。未來,機關事業單位只有兩種編制:行政編和事業編,不會再有第三種編制。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80後小公


行政機關工勤編制是行政編制。只有行政編制裡面,行政機關裡面才有工勤編制的說法,其它編制無此類型。行政編制分為幹部身份和工人身份,幹部佔行政編制,工人佔工勤編制。

事業單位按崗位分為管理(職員)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崗位,所有事業人員,都佔事業編制,沒有區別,因而事業編制沒有事業編制、工勤編制之分。國企類似。身份是身份,崗位是崗位,編制是編制,三者有關係,但並無絕對相應關係。

工勤人員無法過渡為公務員。這是事實,因而也不受《公務員法》管理,但這並不能說明工勤編制就不是行政編制。

公務員公車改革之後,明確規定,行政機關裡面符合條件的工勤人員,可以領車補,一般是指司機。

行政機關的工勤人員級別分為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五類,有相應的工資待遇。

工人不能再被提拔為領導幹部,不能以工代幹,已經提拔任用的工人身份的領導幹部,不能再晉升,不能過渡為公務員身份,也不能享受公務員的職級並行待遇。

工勤編制呈消亡趨勢,在行政編制中佔比極少。按照因崗設編的原則,工勤崗位慢慢從行政機關職能中消失,因而工勤編制也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職言管語


工勤編是公務員的一種,不過現在已經慢慢消失了。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下我國的從業人員分類方法,按照分類體系,從業人員可分為三類:幹部、工人和農民。以前三者分別由不同的部門管理,比如干部有人事局管理,工人由勞動局管理,農民有農業局管理,現在三者的界限逐漸模糊了,已經很少有人提到這種分類。 大學生、企業管理人員、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一般都是幹部身份,但是在機關單位也需要一部分工人,從事司機、保潔、伙食、維修等的工作,所以就有了一種公務員編制叫工勤編。擁有工勤編的人員,也是公務員,但是所從事的工作與一般公務員不同。

在以前,工勤編是可以轉為普通公務員的,但是不行了。在以前我們可能聽說或者遇到過一些領導的司機,最後轉為辦公室工作人員的情況,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了。而且現在也不再有工勤編的崗位。

按照新人新辦法,舊人舊辦法的原則,原先已經有了工勤編制的人員還是繼續擁有編制,但是新進入機關單位的人員,如司機、保潔等,不再擁有工勤編制,而簽署勞動合同或者勞動派遣的方式。所以我們現在已經很少聽到有關工勤編的說法了,每個單位中也只有年齡偏大的同事可能會是工勤編。

現在即使有人提到工勤編,一般也是指機關事業單位沒有編制的工作人員,屬於簽訂勞動合同或者勞務派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臨時工”。


春風下的楊柳


單純的工勤編制,是指行政部門在工勤崗位工作的工人,使用的編制,叫工勤編制。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工人,使用的編制同樣也是事業編制,事業單位雖然有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崗位之分,但三者使用的編制都是一樣的,都是事業編制。

行政部門的幹部使用的是行政編制,身份是公務員身份。黨群、人大、政協及黨委機關部門都是一樣的,幹部使用的是行政編制,是參公身份。公檢法司公務員使用的是政法專項編制,也是行政編制的一種。所有這些部門的工勤人員,使用的編制是工勤編制。在行政機關中,工勤崗位隨著職能的轉變,基本消失,尤其是公車改革之後,最後的工勤崗位也被取消。因此,行政機關的工勤人員,不能參公,不能提拔為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工勤編制也隨著現有工勤人員退休、調動等自然減員,隨空隨銷。今後,將不會再有工勤編制這一類型。

事業單位的工勤人員,使用的是事業編制,因此,在事業單位中,不會存在混編一說。在實行崗位聘用制管理的事業單位,工勤人員可以競聘管理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享受該崗位的工資待遇、福利津貼和退休保障等,和幹部身份的人員一樣對待。在實行聘用制管理的事業單位,工勤人員不存在混崗混編一說。工勤人員雖然可以競聘管理崗位,但同樣不能參公,不能提拔為副科級以上幹部,今後也不能再取得行政執法資格。

隨著行政單位工勤編制的取消,以及事業單位崗位聘用制管理的全面推廣,工勤崗位和工勤人員身份,實際不再存在,身份論也將消失在歷史的潮流中。

(rizhao.offcn.com)複製到瀏覽器打開


是沐沐老師


行政機關工勤編是行政編制還是事業編制?

既不同於行政編制,也不同於事業編制。他是專門為工勤人員所設置的編制。其主要職責是為行政單位提供後勤保障,包括司機、收發、打字、食堂、維修等從事簡單工種或輔助工作的人員。

工勤編制人員一般由所在地區編制辦或其他相關組織根據需要核定,由用人單位錄用,並由財政支付薪酬,但其不同於公務員也不同於事業編制人員。說他不同於公務員是因為其不能取得相應執法權限,不能對外執行行政事務,其薪酬和職務規定不能適用公務員考核、職級職務等相關規定; 說他不同於事業編制人員,主要是其工資來源於行政撥款,處於單位從屬性質。

行政機關工勤編制與事業編制相比是有一定區別的,具體表現為:

1、工勤編制是工人身份的編制,事業編制是幹部身份的編制;

2、有事業編制的人可以評職稱,也可以行政上發展,到一定級別或擔任一定領導職務後還可以轉為行政編制。工勤編則只能評技工級別,一般情況下無法轉為行政編和事業編。


葉公來幫忙


都不是

行政機關、公務員單位和事業單位有哪些區別?待遇發展大不同


對公考人來說,最大的夢想就是如願上岸,成為有編制的人,過上穩定舒適的生活,大家都知道編制分為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公務員有行政編制,事業單位有事業編制,說到行政編制就讓人聯想到行政機關,那麼行政機關、公務員單位和事業單位有什麼區別呢?

行政單位是行政單位就是政府部門的行政機關,有行政權力,比如公安局,交通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稅務局,事業單位大多數沒有行政權力,部分事業機關有行政執行權,公立醫院、公立學校都是事業單位。

在行政機關,同時存在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臨時工、合同工,工勤崗幾種人事關係,正式工的待遇發展要好很多。

公務員,是負責統籌管理經濟社會秩序和國家公共資源,維護國家法律規定貫徹執行的公職人員。政府機關的正式工、人民警察都屬於公務員。

很多人都覺得公務員的待遇福利要比事業單位好很多,事實是不是真的如此呢?

兩者的待遇,具體要結合單位和地區,一般來說同等條件下公務員比事業單位薪資福利要高一些,在發展空間上,公務員升遷的幾率更多。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湖北中公事業部


行政機關工勤編制情況

這幾年來,行政機關逐漸取消公車以後,相應的工勤編制基本上也都取消了,很多普遍性、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工作都通過勞務外包形式整體外包,還有一部分工作通過勞務派遣的形式將工作整合交給勞務派遣人員,所以從現階段來說行政機關已經沒有工勤編這個概念了。

工勤編在行政編和事業編之外

如果部分工作和部分人員還沒有進行工勤編轉變,基本上也已經解決了混編混崗的問題了,工勤編的主要意義在於保障行政機關的後勤工作和生活需求。解決吃飯問題、水電問題、維修問題等等方面的輔助類工作,所以我們這邊在還有工勤編的時候,將行政編制的工勤編稱為行政附屬,但從編制上來講和行政編制、事業編制均不相同。

衡量一個單位編制的根本性原則在於這個單位的性質,如果你非要從這個角度來分,那麼行政機關的工勤編可以叫做行政編制;事業機關工勤編可以叫做事業編制,但都僅僅是叫作而已,並非是實實在在登記在冊的編制人員。

工勤編與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幹部的區別在於身份問題,後述兩種都是幹部身份,而工勤編的檔案身份是工人,在管理和晉升上也有著明顯的不同,後兩種是按照行政職級進行晉升,而工勤編中則既有管理崗也有專業技術崗位,職務晉升和薪酬待遇的增加只能靠逐級考核。


丁Bar不是銀


就是行政機關的工勤編制。是特定編制。不屬於行政編制但屬於行政機關,與事業編制無關,工勤編制屬於行政機關附屬的一種編制。事業單位中已經沒有專門的工勤編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