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雲“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摩詰的詩向我們展示了什麼?

用戶9233659488071


蘇軾在《東坡志林》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對王維的詩藝意境作了很好的總結。王維的詩作受到禪宗思想很深的影響,他的山水詩和酬贈詩中往往包含深遠的禪意,此外還有大量以佛教修行為主題的詠禪詩。王維詩中最愛用“靜”“澹”“遠”“閒”一類字樣,還有“禪”“寂”“空”“無生”等佛家用語,他能夠用靜定從容的閒適心情,去觀察大自然,抒寫於筆端,作成絕佳的詩句。王維在詩藝上的成就,其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對於禪理的玩味與修習。正是由於他常以一位禪者的目光覽觀萬物,才使他的詩有了一種其他詩人所難以企及的靜美、澄曠、寂悅。特別是他在描寫大自然中一剎那間的紛紜動象,是那樣的清淨與靜謐,禪韻盎然,如:“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鳥鳴磵》)“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榴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欒家瀨》)以及名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盪滌讀者之胸襟,給人以恬澹寧和的無盡遐思。

作業幫用戶 2017-09-12

其實只要讀王維的詩,就會感受到詩與畫的完美結合。“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這是蘇軾高度讚揚王維山水詩成就的。王維詩畫兼長,一向兼有詩人與畫詩的天賦,用畫意作詩,憑詩情繪畫,使山水詩與山水畫互為滲透,融而為一。他的山水詩不僅體現出畫詩的構圖,色彩和造型之美,還能充分表現山光水色在時空瞬變中的神采。他懷著詩人的情愫,緊握畫師的彩筆,使簡潔優美的詩句能同時顯示千里山河的絕妙畫境。對各種景緻的遠近、濃淡、疏密、明暗的處理,無不逼真傳神,甚至將動中之靜,靜中之動的微妙變化,都縷刻得栩栩如生如《終南山》:“太乙近古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藹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此詩要表現終南山的宏偉壯觀,卻不從自然狀貌作直觀的描摹,而是用驚歎誇張的口吻,開始就表現它高近天都,橫連海隅的氣勢,概括出遠觀的印象。緊接著寫登山所見的近景,只覺自己置身於白雲繚繞、青靄濛濛的雲海之端,那奇異驚喜的心情,隨之而出。在迷濛的喜悅中,登上主峰。此刻,群山萬壑因地勢和位置的不同,呈現出千姿百態,以襯托中峰的雄姿。末尾而句,如沈德潛所說:“或謂末二句與通體不配,今玩其語意,見山遠而人寡也,非尋常寫景可比。”(《唐詩別裁集》卷九)這樣理解似更切合山水


攀閱


王維,字摩詰,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他最為稱道的代表作,是他創作的山水田園詩。王維集中的大量詩歌是描寫他自己幽棲生活和自然景物的山水田園詩。這些詩不僅數量多,而且藝術成就也較高,形成了他自己獨創的藝術風格。

在王維的田園詩裡,農村的景物被表現得那麼清澈、明淨,田園生活變得那麼平靜、安群。在這些以靜穆為基調的田園景物中,野老、牧童活動的姿影,也像水光山色一樣被詩人安排得諧和而又開適。這正是由於王維思想深處浸染了佛教的清淨無為的色彩,所以在他筆下的田園被描寫成那麼安謐、悠閒。王維的山水詩描繪了多種多樣的自然景色,他既描寫了高山大河的崇峻和浩渺的壯麗的場面,也刻劃了山鳥、草蟲的細緻的聲息。複雜的自然景物和它的細微的變化,在王維筆下顯得清新、含蓄而饒有韻致。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隔窗風驚竹,開門雪滿山”,“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等,對自然界各種景物都作了精心的描繪,使它們顯得那麼富於生氣而綽約生姿。看似客觀景物的如實素描,卻又指取了這些景物最為動人的剎那而加以刻劃,以含蓄的風格,創造了感人的美的境界。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個評論是十分精當的。王維的詩色彩明麗,景象鮮明,都可入畫。但是王維的詩還有一種勝境,它的比畫更為動人的地方是在於這些詩所表現的聲息、動態,彷彿可聞可見:“松含風裡聲,花對池中影”,“細枝風亂響,疏影月光寒”,這些詩句所顯示的美的情態和美的音響是任何畫幅也不能表達的。員是“有聲畫”。


楊柳145822138


你好!很高興作答。

蘇軾對王維詩作的評價是一語中的。

王維的詩給我們展示了三種意境:詩中有禪,詩中有情,詩中有畫。

盛唐山水田園詩的興盛,詩歌創作的土壤肥沃,王維汲取了足夠的營養。

盛唐時期,經濟社會較以往有了長足的發展,為讀書人提供了優越的生活條件,人們的觀念比較超脫,遊山玩水是生活常態,也是社會風尚。

盛唐時期,儒、釋、道並存,由此,由隱而仕,由仕而隱,成為大家追求的理想生活模式。這樣,很多文人都始終保持一種從容的心態,去欣賞田園山水風光,領悟自然的意趣,尋找自身的價值。當然,現在的我們也都會有這種心態。

王維也是眾多仕隱中的一員。不同的是,很多詩人寫山水田園詩時,往往從自然過渡到感情,而王維卻是把本來沒有生命的山水田園寫出生命來。這是王維的詩作特點。

王維信佛,做人和作詩都深受影響,詩中有禪。

按現在的話說,王維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王維是太原人,而太原王氏是有名望的大家族,再加上他母親又是博陵崔氏,都是世家望族。

毋庸置疑,王維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多方面修養身心,善寫詩,工書畫,懂音樂。

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是直抵心靈的,是深遠的。王維的母親篤信佛教,對王維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他的詩歌中富有禪意。

人在閒靜的時候,看到花瓣一片片飄落,景色自然而美麗,閒適幽靜,讓人感動。半夜之時,山裡沒有一個行人,是“空”。可就是在這樣寂靜的深夜裡,月亮岀來了,讓人意外的是明亮的月光把山鳥驚醒,常常能夠聽見它們的叫聲在春天的山谷間迴盪。

王維觀察細膩,辨識能力強,在他寫的大自然中,聲音、顏色和形象都在動,是作者的心在動。人只有在這種閒適安靜的境界中,才能感受到周圍微妙的變化,才能“無我之境”“妙悟禪道”。

王維青年開始求名,心中自有情,詩中亦含情。

王維中進士時只有二十歲,在長安多與王子公孫交往,聲名顯赫。他有音樂才華,做了掌管皇家音樂的太樂丞。因私自舞黃獅被貶濟州,首次受挫。

宰相張九齡欣賞王維,而助他一臂之力,回朝做了右拾遺,一度出使塞上,慰勞前線將士。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這個時候所作,“直”和“圓”兩字被巜紅樓夢》譽為“有情有理”。

隨著李林甫專權,國家情勢日漸衰落,早年同他一起熱衷於求仕的一些人,也和他一樣有了隱退之心。

王維十七歲時,就用淺顯樸素的語言,寫出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身處異鄉,身無故人,在兄弟們重陽登高之日,獨獨少了自己一個人。不直接說我想念兄弟,卻說遍插茱萸少一人。喃喃細語,無時不懷念親人。

一首《相思》婉曲動人,至今人人傳誦。長在南國的紅豆,象徵愛情,熱情浪漫。春天來了,紅豆生長了,愛情也萌發了。叮嚀友人多多采集,為什麼呢?因為它最代表相思。以紅豆傳一腔柔情,口吻親切,語雖淺,情卻濃。

王維四十歲開始,半官半隱,晚年隱居終南山。著山水詩二十首,詩中有畫。

王維算是仕隱兩得,他一邊做官,卻一直有隱退之志。晚年官至尚書右丞,政局的變化讓他看透了仕途的艱險,遂隱居在終南山的輞川山莊。

輞川山莊,地處終南山下,原是武則天時期的詩人宋之問所有。王維把它買下來,建造了他的輞川別墅,在原來的基礎上營建成園林,設置很多景點,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王維隱居在這美好的山莊,他常常請好朋友裴迪來山莊遊山玩水,兩人以莊內景點吟詠,後著成巜輞川集》,這是王維最具特色的一組詩,是山水詩的代表之作。如巜斤竹嶺》巜鹿柴》巜欒家瀨》巜辛夷塢》。

王維的詩,淡雅幽靜;王維的詩,筆致空靈。

【大家好!我是趙旭666。希望喜歡我的原創文字。一起學習,一起探討,共同進步,傳承文化。】


趙旭666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詩的特點在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著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

王維的律詩絕句,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感情真摯,語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飾,具有淳樸深厚之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雄渾華麗,澄淨秀雅,形式整飭而氣勢流蕩。

王維又有很多詩清冷幽邃,遠離塵世,無一點人間煙氣,充滿禪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學,含義而進入一種宗教的境界。


王志毅


首先這是宋朝的大文學家書畫家蘇軾蘇東坡先生對王偉的詩詞歌賦做的一個美妙的評價,蘇先生詩詞書畫樣樣精通而且造詣高深,儒釋道三教皆通而且深有研究。那麼王摩詰呢?也是理佛好道之人,有詩曰~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終南別業》。王維詩詞也是唐詩田園一派的代表,與孟浩然合成王孟。那麼兩人的相似之處也許大家能感受一些吧!東坡對王維的詩詞評價出自這裡:

《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詩曰:“藍溪白石出,玉川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什麼是詩中有畫呢?有人說詩歌之中用了形象思維就是詩中有畫,其實只說一點點沒有點破,德國美學家萊辛說,詩用文字和聲音表現一個過程,所以是時間藝術,而畫用線條和色彩顯現同時並列於空間的問題所以是空間藝術。五維做為一個畫家詩人在詩作中有意將時間定格,而像畫畫那樣進行空間顯現,即一一展現同時並列在空間的物體這才是詩中有百畫的本質。就像這首詩首先定格在藍田這裡然後一一排開空間藍溪――玉川――山路――行人景物之間只有空間聯繫,並無時間先後。而孟浩然《過故人莊》就不一樣了,他先寫與友相邀――赴約途中所見――筵席情況――話別情景。這是一個時間過程所門孟的詩是純粹的詩,而王維的詩的寫法就是詩中有畫啦!

個人見解,歡迎討論!






sirgio看世界


蘇軾非常熟悉大乘佛教經典《楞嚴經》,稱其文雅麗,於書生學佛者為宜,並把佛學“元依一精明,分為六合和”的哲理運用到了藝術審美活動中,形成了藝術中“通感”的修辭手法,也就是說藝術的最高境界裡是“眼耳”互通的,沒有分別!畫是用眼睛看的,然而大畫家王維的畫中卻有詩的韻味,可見其畫之妙!詩是用耳朵聽的,然而大詩人王維的詩卻有畫的意境,可見其詩之妙!這種“通感”是對其藝術成就的最高褒獎!


慧思雯語


摩詰是唐代詩人王維,王維字摩詰,祖籍太原,是唐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王維的詩畫都非常好,也通音律。他對大自然的美感受獨特而且細緻入微,筆下的山水影物特別神韻,對事物的渲染讓人感到意境的優美,色彩鮮明優美,極具畫意。他寫詩常用五言節奏押韻,語言精美,常用詩中描寫的景物來自況暗喻自己。無論邊塞詩還是山水詩,各類主題皆有佳作。所以蘇軾贊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本人信佛詩中也多有反映後人也稱其為詩佛。



一粒孤塵


“詩佛”王維心境豁達、淡定從容,他的詩最大特點就是“詩中有畫”,故而品讀他的作品就是在詩中賞畫,詩中悟禪意!




饅頭一哥


盛世華運風流開,機蘊無邊諸般載。

飛夢揚命發奇跡,社稷錦繡擎神采!


李志鵬詩詞書法


讀王維的詩腦際會立即浮現相應的圖畫,說明他的詩表現力強有,生動傳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