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為什麼大鬧天宮?

緣騎社


山上有一石頭,突然變成靈猴。

大街小巷亂串,嚇的百姓躲閃,

猴子心情不樂,要和大家生活,

頓時偷來衣衫,進行喬裝打扮,

把猴搞成人樣,百姓才不恐慌,

買菜亦到市場,吃飯也到食堂。

思想慢慢變化,準備學些道法,

經過多方奔走,拜在菩提門下,

平時擔水掃院,整整熬了三年,

師傅念他虔誠,教他七十二變。

翻個筋斗下山,和猴成了玩伴,

花果山中有洞,門口掛著水簾,

帶領群猴入洞,從此有了莊園。

猴頭沒有兵器,怎麼擔當統帥,

心中突生念想,水中去求龍王,

拿來定海神針,大喊三聲變長,

頂開南天洞門,驚動天宮玉皇,

調令天兵天將,下凡捉拿猴王,

派遣十殿閻羅,想把妖猴消滅,

猴頭大動肝火,陰曹大鬧閻羅,

撕毀生死名單,更加無法無天,

玉皇想出辦法,太白金星招安,

騙說官職很大,其實就是養馬,

群仙蟠桃相會,悟空知道真相,

恨的咬牙切齒,氣的抓耳撓腮,

感覺被人捉弄,這才大鬧天宮!



羋仙念哥


我想說,正常情況下,還保持著理智的孫猴,是不敢鬧天宮的!

偷蟠桃、盜御酒、竊仙丹、反下天庭,這確是猴子主動幹下的,到什麼時候他都得承認。

唯獨鬧天宮,是被迫的!那是讓老君的八卦爐燒昏了頭,七七四十九天呢,還是天庭標準時間,放誰能不急眼?俗話說:兔子急了還咬手,何況是修仙得道的一隻神猴呢。

後來,猴子西天一路上常拿這個說事兒,其實也不過是吹吹牛皮,往自己臉上貼金,而已。

孫悟空和天庭爆發過三次矛盾:第一次是因為嫌弼馬溫官小,第二次是因為蟠桃會沒接到邀請,第三次是被抓上天庭受刑並最終被扔進了八卦爐,這才激起了大鬧天宮。

第4回中,得知弼馬溫只是未入流的小吏,引發第一次和天庭的矛盾,他只是虛晃著棒子闖出天門,這頂大算是賭氣!辭職沒打報告,裝個逼耍個脾氣,能有多大的事兒?

猴王聞此,不覺心頭火起,咬牙大怒道:“這般藐視老孫!老孫在那花果山,稱王稱祖,怎麼哄我來替他養馬?養馬者,乃後生小輩下賤之役,豈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將去也!”忽喇的一聲,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寶貝,幌一幌,碗來粗細,一路解數,直打出御馬監,徑至南天門。眾天丁知他受了仙籙,乃是個弼馬溫,不敢阻當,讓他打出天門去了。第5回中,由於蟠桃會不在受邀之列,就盜御酒竊仙丹,爆發第二次矛盾。不過,他立刻明白自己闖了大禍,也是害怕,所以用隱身法逃了回去,這叫什麼?對,潛逃!

一時間丹滿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這場禍,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走,走,走!不如下界為王去也!”他就跑出兜率宮,不行舊路,從西天門,使個隱身法逃去,即按雲頭,回至花果山界。直到第7回,從八卦爐裡出來,似乎是剛小孩睡醒一般,沒來由的發脾氣,實際上是被逼急了。這時的孫悟空還有什麼?眼看著家園被毀,小猴被殺,隊伍散啦!拼死一搏,只為報仇!

真個光陰迅速,不覺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開爐取丹。那大聖雙手侮著眼,正自揉搓流涕,只聽得爐頭聲響,猛睜睛看見光明,他就忍不住將身一縱,跳出丹爐,唿喇一聲,蹬倒八卦爐,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爐與丁甲一班人來扯,被他一個個都放倒,好似癲癇的白額虎,風狂的獨角龍。老君趕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個倒栽蔥,脫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風幌一幌,碗來粗細,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卻又大亂天宮,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事情就這麼簡單!


一秒萌萌噠


大家好,我是恆實。我來回答:“孫悟空為什麼大鬧天宮”這個問題。孫悟空為什麼要大鬧天宮呢?看問題要認清事情的本質,孫悟空大鬧天宮原因其實就在以下幾個方面:

地位問題

孫悟空藝成歸來之時,七十二洞妖王、四萬七千猴眾,將孫悟空如眾星捧月般地供了起來。妖王求得的是孫悟空能時刻庇護它們的安危、猴眾求得是祖宗能讓它們安享猴年。王一般的感覺在孫悟空的心中澎湃沸騰了。天下捨我其誰!

而自上得天之後,孫悟空那顆自負的心立時倍受打擊。且不說玉帝等一干眾神視他為“妖猴、妖仙”,更是在官職上、待遇上對他有種種蔑視、輕慢之意。不僅給了一個“弼馬溫”這略帶一些調侃意味的官職、更加可氣的是,最後竟然連這等未入流的小官也不給做了,只給了一個有官無祿的空銜如同打發叫花子一般地應付了事!

你叫頗為自傲的孫悟空如何能受得了這等憋氣?又如何讓視他為神人般的妖王猴眾面前抬得起頭來呢?

自尊問題

自認為王的孫悟空初登天庭之際,就被玉帝狠狠地當頭一記殺威棒:“哪個是妖仙?”一句話便已給孫悟空定了性:”妖“。即便你孫悟空有本事能上得了天,見得了玉帝,但你與仙之間還隔著一個大大的”妖“字。

本想著好好改造以期改變玉帝與眾仙的看法,孫悟空這才低頭吃了一個”啞巴虧“,做了弼馬溫這等不起眼的小官。結果任勞任怨卻換來的是無情的現實。”未入流的官職、請客竟然不叫老孫“!心理上已足足低了一等的孫悟空,此時此際再也不能容忍這種漠視與輕篾了。越是低等的階層自尊心就愈發強烈!誰也不能拿自尊開玩笑。

面子問題

孫悟空初登天庭之時,曾志得意滿地跟猴眾們許諾道:”待我上天去看看路,卻好帶你們上去同居住也!“歷來就看重的是”一諾千金“的品性,更何況孫悟空不僅在四健將面前誇下海口,更是給猴眾帶去了一絲期盼與願景。

卻沒承想上得天去後事事不盡如人意。孫悟空趁興而去,敗興而歸。在各洞妖王和猴眾面前,不得不自打臉承認道:"不好說!不好說!活活羞殺人!那玉帝不會用人,他見老孫這般模樣,封我做個甚麼弼馬溫,原來是與他養馬......始知是這等卑賤......."

當孫悟空說出此番話時,估計一張猴臉早已在眾妖面前臊得通紅。更是在心中埋下了深深地怨氣。

我是主營俄羅期野生海參、精品男女服飾的微商恆實。如果對我的文章感到滿意,關注點贊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與支持。在此恆實謝過各位!

這三個主要原因最終在孫悟空的心中埋下了導火索。最終因蟠桃盛會沒有邀請他而爆發出來,以至於孫悟空痛快淋漓地”鬧“了一回天宮。

此時的孫悟空就如同一個未成年的頑童一樣,當對大人的訓斥責罰不滿意時,便會想方設法的去製造一些麻煩。儘管很清楚自己帶來的這些麻煩並不能給訓斥的人造成什麼損失,但惹得一絲麻煩讓大人狼狽起來就是最大的勝利與滿足。故此《西遊記》中這才用了一個”鬧“字來形容孫悟空對天庭的頑童般舉止。

因為孫悟空對玉帝有強烈的不滿,這才會對如來佛祖叫囂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狂妄之語!也正因為孫悟空的”初生牛犢不怕虎“,這才給天庭造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但歸根結底,孫悟空的本性還是”善“居多,是完全有改變的可能性,這才會有之後的護送唐僧西天取經。如果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就心懷惡意,早就被如來佛祖擊斃當庭了!

我是主營俄羅期野生海參、精品男女服飾的恆實。如果對我的文章感到滿意,關注點贊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與支持。在此恆實謝過各位!


恆實說


孫悟空為什麼會大鬧天宮?

因為他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

孫悟空,一個野生猴子。雖然有菩提老祖教他本領,可是卻沒有教他怎麼做人。

所以他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性子來。

在天界裡,他自認為自己本領大,所以玉帝要給他當大官,可惜玉帝第一次只給他個弼馬溫的官職,也就是養馬的。



第二次給他當“齊天大聖”,可是卻無兵無權,也只是個看管蟠桃園的園丁。

故事的轉折點在於王母娘娘沒有請他赴蟠桃盛宴。所以孫悟空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他先是偷吃了蟠桃,然後跑去宴會里偷吃偷喝各種只給高級神仙享用的美酒佳餚。

而後又要去太上老君的煉丹房裡偷吃給玉帝準備的仙丹。這相當於闖下彌天大禍,玉帝派天兵天將與孫悟空的花果山決一死戰,最後孫悟空大敗,底下的妖怪與兄弟死傷慘重,自己也被抓了起來。



當時是叛了死刑的,可是因為他吃了蟠桃、仙丹已經成就不死金身,所以一般的手段已經殺不死孫悟空了。

太上老君建議把孫悟空放到煉丹爐裡練,也就是活體火化。可惜如意算盤還是打錯了,孫悟空不僅沒有死,還給他練就火眼金睛。所以,孫悟空更加肆無忌憚,遇見天兵天將就是殺。

大鬧天宮由此而來,不過孫悟空也沒有鬧出多大的風浪,就被如來佛祖給收服了。

這一切都是有因果關係的,假如菩提老祖沒有教他本領,又假如教了他做人的規矩,也就沒有這麼多事了。


不知大家有何看法?


夜鷹看西遊


西遊記裡面主要分為四大世界。

1 佛界 2 道界 3 魔界 4 人間

佛界主要是西天世界,以如來佛為首的神仙。

道界是以玉皇大帝為首的東方天庭世界。

魔界是各色吸天地之靈氣畸形生長的妖怪,修的獨特的本領,這樣的妖精構成魔界。

再就是皇帝統治的人間了。

而三界(人間忽略)佛界,道界,魔界這三大勢力為了擴大勢力互相鬥爭,此消彼長。

很顯然,孫悟空屬於魔界了,而且是魔界的魔王,但這個魔王很不一般,他不像別的小妖一樣胸無大志,在很小的時候就顯示出高遠的志向和天賦,最終因渴望跳出生死輪迴,於是冒著巨大風險遠渡重洋去學習。而他的師傅,就是須菩提,也是如來佛的弟子,從某種程度來說說,孫悟空就是如來佛祖的徒孫。

有這樣的背景,孫悟空修得七十二變變化之後,統一部分魔界部分勢力後,就向道界天庭發起了挑戰。這可以說是孫悟空個人主義的行為,其實更是一種魔界勢力挑戰天庭的行為,孫悟空只是作為一個代表而已。

這些勢力之間,如果某一方勢力實力增強或者出現某一傑出人物,如魔界的孫悟空,就會向其他勢力發起挑戰。

然而,孫悟空作為佛界的弟子,佛界也是修行的至高境界,孫悟空最終獻身於佛界思想傳播事業,最終歸依了佛界。

個人意見,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啊[玫瑰][玫瑰]








北冥黃花魚


一個初出茅廬的孩子,被美好的世界吸引。悟空聽說天宮很好很漂亮,能人異士奇多,寶貝也多。初出茅廬,思想單純,禁不住別人說法和誘惑。就想去天庭瞧瞧。但天庭其實你家菜園子,非正規渠道進來的當然容不得你。這就有了初次的矛盾和鬥爭。矛盾鬥爭之後,天庭發現此猴子本事挺大,不如收歸天庭,為我所用。天庭編制已滿,只能讓悟空幹弼馬溫的職位,畢竟悟空資歷尚淺,貿然高位,一是未有編制,二是不能服眾。初入世界的悟空是單純的,以為能在天庭當個官,有個編制就是莫大的幸福。然而,天庭規矩多,悟空又是個不喜歡被管束的人,在天庭當官期間,任意行事,毫不顧忌天庭規律和他人感受,由此矛盾開始單方面積累並擴大。當悟空偶然得知,弼馬溫是最低的官,悟空內心是震驚和失落的,引發對天庭的不滿,遂私自不打報告就辭官回花果山當山大王,由此矛盾開始雙方積累,雙方不滿增多。天庭也覺得不打報告就辭官,當我天庭是你家後院,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我天庭的尊嚴何在。就計劃懲罰一下悟空,派天兵圍攻花果山。這邊,回到花果山的悟空,豈是一個山大王就能滿足的,清閒的日子是過不久的,花果山此前一直被別的小妖小怪欺負,為了不讓猴子猴孫們再被欺負,為了楊威花果山的名號,不讓其他的小妖小怪有想法,悟空也需要一個藉口或者機會揚名,一直打小妖小怪,名號並沒有多響,而且花果山周圍的小妖小怪很少,一打就沒了,再加上悟空又禁不住身邊人和降服的小妖小怪的耳邊風誘惑,再加上自己一直祈求長生不老的目的。單純的悟空又一次以為打敗天庭得到寶貝就能長生不老。再加上這次又可以楊威名,這次是天庭主動來打的,就這樣,雙方積累的不滿和矛盾終於爆發了。悟空在之前的鬥爭中輕鬆取勝,並不完全清楚自己的實力,也想證明自己。直至鬥得天昏地暗,天庭被打亂了,悟空也證明了自己,揚名揚威。


王小二傳奇


我是有故事的兜兜,專注文化領域,分享我知道的,尋求學習你知道的。

關於孫悟空究竟為什麼要大鬧天宮,個人覺得要看從什麼角度來看:

首先,從作者寫作角度,孫悟空大鬧天宮其實是為後文如來五指山鎮壓悟空,觀世音點化,唐僧收徒做鋪墊,同時,通過大鬧天宮一場戲,更加突出孫悟空自身武力和桀驁不馴的性格刻畫。

可是如果從孫悟空本身來分析這個問題,則完全是兩回事了。首先,孫悟空是花果山上一靈石天長日久吸收日華月精幻化而來的,出身荒野,背後無依;且猴類本性頑劣,心狹性躁,儘管孫悟空後來拜師學藝那麼些年,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縱使他已經下意識剋制自己的桀驁,可是禁不起天宮上至玉帝下到仙女的挑釁戲弄,惱羞成怒之後反下凡間在一個沒有受過系統“禮教”洗禮的野猴看來已經是自己最大的讓步了,“弼馬溫”的侮辱其實是孫悟空學成歸來一展抱負時最大的冷水。如此惡劣的“冊封”,在孫悟空看來他只是偷點仙桃,偷喝仙酒,偷吃老君靈丹其實是不足以報復的,只是他內心清楚天空兵多將廣,所以即使他內心已經被激怒到忍無可忍,仍然選擇在自己認知裡相對只是小事的事情來挑釁報復給玉帝等一班天仙而已。但是他沒料到他的行為已經嚴重挑戰了玉帝的威嚴,所以玉帝會派天兵天將不依不饒的下凡捉拿他。這應該就是出身不同,認知不同引發的一場天大的誤會吧。

可是不論大鬧天宮這件事在玉帝和孫悟空的認知中有多大的不同,開弓沒有回頭箭,玉帝既然最初沒有大度的對孫悟空不予計較,後來一次又一次在孫悟空大敗天兵天將的打臉行動中,二者的矛盾其實已經被激化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這 也是玉帝寧可拋開他身為天帝的顏面請西方如來助拳的原因。

以上僅為個人愚見。歡迎朋友們留言討論更多精彩。


脈望書


每個人的內心中都藏著這樣一隻猴子,他桀驁不馴,他戰天鬥地,他可上九霄凌空,可潛東海撈針,只是我們一直沒有細細想過,他為什麼要上那南天門下那閻羅殿,在蟠桃會上出盡風頭,在生死簿上鳳舞遊蛇。

感天地之靈,石猴出世,未會人言,先啟人智,天界詫異,派人來巡,未有齊天大聖,只有花果猴王。天界未獲,悻悻而歸。後待猴王嚐遍山間花果,飲盡水簾甘泉,終是心念難平,何也?此之謂雖有人智卻未為人,不甘也。故前至蓬萊仙山拜菩提老祖受其點化,不久日便學藝漸進,可卻人猴非同類,不七日,離去蓬萊仙山,即是歸去。

花果山山花果雖好,水簾洞中甘泉甚甘,今猴卻非當日猴,心生懼意,便下那閻羅殿中一探終究,誰料生死簿中天命早定,一身學藝未能盡用,心下一橫,執那判官筆,改我天道命,雖由六合生,卻非閻羅定。一番大鬧之後,流走東海,聞此處龍王有根定海神針,又叫如意金箍棒,一念取之,日後戰風雲。

天界派人招安去,弼馬猴溫由此來。滿座神仙皆譏笑,仍留獨猴一人寂,蟠桃盛會未有請,蟠桃園中鬧盡意,獨取蟠桃不得數,剩餘桃樹不給連根枝,王母聞言派兵剿,三輪之後又三輪,終是人多扛不住,收入老君丹爐練,火眼金睛宛天成,大鬧天宮由是起,一棒驚天又動地。

其實我們都懂,這猴子是為了反抗才做的齊天大聖,因為他不甘被生死簿上的名字所約束生死,不甘被天界的神仙瞧不起,這樣不甘的活著,不甘的抗爭,這才是我們的大聖,我們的齊天大聖。


大同那點事兒


蟠桃會未請孫悟空

一個巴掌拍不響,玉帝似乎也有不是的地方,蟠桃會居然不請孫悟空,這讓孫悟空以後如何再與同在天宮為官的眾神見面,情何以堪。原著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小聖施威降大聖”中,玉帝向觀音親口證實未請,原文摘選如下:

朕即施教育賢,宣他上界,封為御馬監弼馬溫官,(後)封他做個“齊天大聖”,著他代管蟠桃園。及至設會,他乃無祿人員,不曾請他。

餘怒未消

當初孫悟空得了長生之術後,竟然被鎖進幽冥界,這玉帝的生死簿管理怎麼這麼亂?還行不行?不行讓我來!

當初說請我上天拜受仙籙,弄得好像很看重我,卻封了個不入流的養馬官“弼馬溫”,羞煞人也!虧我還兢兢業業,玉帝會不會用人?

再後來,玉帝可是親口說:“那孫悟空過來。今宣你做個齊天大聖,官品極矣,但切不可胡為。”結果“年會”不叫我,幾個意思?弄個有官無祿,逗傻子玩“過家家”呢?

性格

“愛面子很容易沒飯吃”可是職場真經。孫悟空性格雖貌似調皮委婉,但綿裡藏針,遇事很有底線,頗為剛正不阿,很愛面子,這裡暫不一一詳舉。如此性格,難以委曲求全,更受不了這種一時的窩囊氣。

心猿膨脹

原著中用了“三到七”整整五回章目,對大鬧天宮進行了大篇幅的細緻描述,淋漓盡致的刻畫出孫悟空學藝後、取經前不知天高地厚的形象,最後被壓五指山。更多書評認為是影記了王莽篡漢。

小結

綜上,孫悟空大鬧天宮,甚至和如來打賭要玉帝讓位於他,是由於他和玉帝的積怨由來已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時,也生動的刻畫出孫悟空剛正不阿、欺心膨脹的形象,警醒世人要注意煉性釋厄。


明生讀西遊


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的前半部分,有一個比較精彩的故事,那就是孫悟空的大鬧天宮了。雖然說,最終孫悟空只是在凌霄殿外面轉悠,並沒有打到凌霄寶殿,但已經讓天庭的許多文官武將們膽戰心驚了。但是,大家還知道的是,在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前,還被太上老君放進八卦爐內煉丹呢!

由於二郎神的出面,終於抓住了反抗天庭的孫悟空。但是,這裡就有一個關子是作者故意賣弄的,那就是孫悟空一連幾次上天,最後都是回到了花果山,最終的打鬥戰場也都是在花果山。為什麼會這樣呢?一來,是因為花果山是孫悟空的主場,一切行事都很方便,二來,也說明孫悟空就算惱怒天庭對他的輕慢和侮蔑,也還沒有想要攪亂天庭。

最終導致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原因,就是在太上老君八卦爐中的那七七四十九天。原本的孫悟空,自從出生以來,都是無拘無束慣的,這一次被關在了八卦爐內這麼長的時間,本來內心就很憋屈。再加上八卦爐內的煙火,把悟空的眼睛都給燻壞了,更加助長了他內心的怒火。所以,當太上老君開爐的時候,孫悟空才會如此的大鬧天宮。

但是,有一點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那就是孫悟空剛出八卦爐的時候,就從耳朵裡拿出了一件東西,沒錯,就是他的如意金箍棒。金箍棒在手的孫悟空,不僅脫離了太上老君的管制,還打到了凌霄殿外的通明殿裡,以至於後來吧如來也給招來了。

但是,大家都知道,金箍棒對於孫悟空的重要性,為什麼在把孫悟空放進八卦爐之前,老君不把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給收了呢?其實,這不難看出,老君八卦爐鍛鍊孫悟空是假,給孫悟空製造大鬧天宮的機會,才是真的。

剛才咱們說到,之前,無論天庭出多少兵力,派遣哪員大將,孫悟空都是在花果山與之打鬥,根本沒有打上天庭的動機,雖然悟空嘴上曾嚷嚷著,要打到天上去。但是,悟空也不傻,天上不是他的地盤,打起來,悟空根本沒有勝算,因為在做齊天大聖的時候,孫悟空曾周遊天庭,知道天庭神仙的厲害。如果沒有老君在故意激怒孫悟空,悟空決然不敢打上天庭的。

所以,在悟空被捉上天庭的時候,老君便以煉丹為由,將悟空放到了八卦爐內,根本沒有將悟空的金箍棒收走。而且,根據老君的法力,要想真的將悟空煉成仙丹,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要知道,八戒所擁有的九齒釘耙,就是老君親手打造的,所以稱為了西遊記中最厲害的武器。

如果真的想要將悟空煉成仙丹,老君只要親自守在爐邊,親自煉製,何須七七四十九天?但是,老君卻把煉丹守爐的事情,交給了童子去完成,表面上看,是在錘鍊孫悟空,其實是給孫悟空在創造機會。不僅如此,日後的火焰山,不也是因為悟空的原因而存在的嗎?

所以說,如果沒有老君從中作梗,悟空說不定早就被玉帝給消滅了,哪還有後來的西天取經呢?換句話說,悟空的出現,正符合如來的天命取經人的氣數,無論如何,悟空不能死,這一點,連玉帝也是知道的。所以,當悟空還在通明殿打鬥的時候,玉帝恐怕天上的神仙傷了悟空,在高手還沒出現的情況下,就急急忙忙的把如來找來了,也算是一個證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