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学副校长“抄袭门”事件,老师们更关注的是另一个细节

最近深圳如意小学胡红梅副校长“抄袭门”事件在网络持续发酵,这固然有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胡校长本人之前态度强硬、甚至以死相逼而近乎耍赖的言论,更激起了网友们的讨伐。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在相关留言中,教师群体更关注的不是胡校长的抄袭行为,而是她的“荣誉等身”。

深圳小学副校长“抄袭门”事件,老师们更关注的是另一个细节

众所周知,在中小学校,取得高等级的荣誉、发表高层次的论文,是评上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

我这样说,可能有人反对说:已经有文件规定,不把论文作为评职称的硬性条件了。

我知道有这样的规定。

然而,当职称指标少、符合条件的人多时,应该评给谁?

自然是谁有更多的加分项,分数打得高,谁就能评上。

论文不作硬性规定,意思只是,你没有发表过论文,也可以参评。但如果你发表了论文,仍然可以加分。

在有些学校,一篇国家级刊物发表的论文,可以加到8分。而一个年度考核优秀,却只能加1分。

论文可以弄虚作假,年度考核优秀只能拼实绩——这还是在规则公平的前提下。

除了论文,荣誉也是加分的主要项目。

我们看胡校长这一长串荣誉,大多数是省市级别的(深圳是副省级城市,高级荣誉含金量更高),每一个都羡煞旁人。普通教师只要能得到其中一个,在评职称时,就有很大的把握胜出。

别人兢兢业业多少年,都熬不到一个高等级的荣誉,你却在这里拉清单。

这岂止是马太效应使然?简直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哇!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凭本事拼出来的,大家也无话可说。现在东窗事发了,大家看到你通过弄虚作假而名利尽收,怎不心塞?

深圳小学副校长“抄袭门”事件,老师们更关注的是另一个细节

中小学教师最大的痛苦,表象上看,是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低。但这不是本质。正如一些网友的刻薄攻击所言:嫌低?总比环卫工好,总比农民好,不想干辞职呀!

这时候,老师们往往语塞。

本质是,环卫工、农民(以小农经济为生的)的人生目标,只不过是“活下去”。而教师的追求层次已经升级为“活得有价值”。

教师的痛苦,来自“日复一日的工作,一眼看到尽头的人生”。准确地讲,是没有职业成长的空间。

公务员有层级丰富的职级和职务可以永远追求,生意人寄托于滚雪球式地积累财富,普通打工者也可以憧憬一步步地升职加薪。

教师的职业成长路径是什么?

带完一届学生,不管成绩多么辉煌,三年之后,又回到原点,似乎一切都不曾发生。

那么,走教育行政好不好?也不好。竞争激烈,而且违背职业发展规律。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都想当“官”不想教书,学校岂不乌烟瘴气?

唯一可以追求的,只有评职称。

所以, 这条路上才血流成河。 所以,才有“珍惜生命,远离职称”的绝望放弃。

深圳小学副校长“抄袭门”事件,老师们更关注的是另一个细节

我国的教师职称体系,本是前苏联的舶来品,早已不合时宜。

一是层级太少。仅有初级、一级、高级等三个层级。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终其教学生涯,只能止步于一级(中级)。

二是指标太少,评选规则不合理,论文与获奖证书权重太高,致弄虚作假成风。

三是评审过程中人为因素太大,认真教书的人往往竞争不过善于钻营者,劣币驱逐良币。

借用张文宏教授最近的一句话,略作修改,我们可以这样说,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就是一个专门“欺负老实人”的制度。

当前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中,普遍弥漫着一股“哀莫大于心死”的消极情绪。对职业成长失去了希望,对教学教研失去了兴趣,甚至对职业本身也少了必要的敬畏。

如前所述,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普遍陷入了职业迷茫,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深圳小学副校长“抄袭门”事件,老师们更关注的是另一个细节

所以,当务之急,是改革教师职称制度,以拓教师的职业成长路径。应该参考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建立层级丰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体系。让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始终看得到进步的希望,从而产生不竭的前进动力。

要把师德与教学实绩,作为评定教师职称的唯二标准。将论文和荣誉剔除出职评体系。要科学设计评审制度,努力消除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只有简化和净化了职称评价标准,才能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用心读书,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