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馒头”怎么来的?来看看中国第一个馒头的故事

馒头在我们生活是常见的主食,可是你知道“馒头”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吗?

你知道“馒头”怎么来的?来看看中国第一个馒头的故事


馒头的起源距今已1700多年,它的创造者据说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在那之前,只有“饼”这一词。

你知道“馒头”怎么来的?来看看中国第一个馒头的故事


诸葛亮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秋天,诸葛亮采取攻心战,七擒七纵收服了孟获后,班师回朝。

你知道“馒头”怎么来的?来看看中国第一个馒头的故事

诸葛亮大战孟荻

大军行到泸水,忽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军队无法渡河。诸葛亮精通天文,但这突然的变化,使他也迷惑不解。他忙请教前来相送、对这一带地理气候非常了解的孟获。孟获说:“这里几年来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战死在这里,这些客死异乡的冤魂经常出来作怪,凡是要在这里渡水的,必须用49颗人头祭供。”

诸葛亮一想到这祭品用人头,这代价也太大了。

你知道“馒头”怎么来的?来看看中国第一个馒头的故事

孟荻


于是,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用另一种物品替代人头的绝妙办法。

他命令士兵杀牛宰羊,将牛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在外面包上面粉,并做成人头模样,入笼屉蒸熟。这种祭品被称作“蛮首”。

诸葛亮将这肉与面粉做的馒首拿到泸水边,拜祭一番,然后一个个丢进泸水。受祭后的泸水顿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大军顺顺当当地渡了过去。从此以后,人们经常用馒首做供品进行各种祭祀。由于“首”、“头”同义,后来就把“蛮首”称作“馒头”。

你知道“馒头”怎么来的?来看看中国第一个馒头的故事



历史典故

高承《事物纪原·酒醴饮食·馒头》:“诸葛武侯之征孟获,蛮地多邪术,须祷於神,假阴兵一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首祭之,神则向之,为出兵也。武侯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麪,象人头,以祠。神亦向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诸葛亮不杀南蛮俘虏,为鼓舞士气,想出了另一个办法,用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模样蒸熟,当作祭品。然后这种面食就流传开来,传到北方,“蛮头”俩字太吓人,人们就用“馒”替换。



晋朝以后,馒头是“饼”的一种。这跟当时人们的分类习惯有关:只要是水和面的,都叫“饼”。

唐宋之后的馒头因为包着肉馅,开始出现“包子”的别名。直到清朝,包子和馒头才开始慢慢区分开。一般情况下,没馅的就是馒头,有馅的就是包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