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饅頭”怎麼來的?來看看中國第一個饅頭的故事

饅頭在我們生活是常見的主食,可是你知道“饅頭”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嗎?

你知道“饅頭”怎麼來的?來看看中國第一個饅頭的故事


饅頭的起源距今已1700多年,它的創造者據說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在那之前,只有“餅”這一詞。

你知道“饅頭”怎麼來的?來看看中國第一個饅頭的故事


諸葛亮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秋天,諸葛亮採取攻心戰,七擒七縱收服了孟獲後,班師回朝。

你知道“饅頭”怎麼來的?來看看中國第一個饅頭的故事

諸葛亮大戰孟荻

大軍行到瀘水,忽然陰雲密佈,狂風大作,巨浪滔天,軍隊無法渡河。諸葛亮精通天文,但這突然的變化,使他也迷惑不解。他忙請教前來相送、對這一帶地理氣候非常瞭解的孟獲。孟獲說:“這裡幾年來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戰死在這裡,這些客死異鄉的冤魂經常出來作怪,凡是要在這裡渡水的,必須用49顆人頭祭供。”

諸葛亮一想到這祭品用人頭,這代價也太大了。

你知道“饅頭”怎麼來的?來看看中國第一個饅頭的故事

孟荻


於是,諸葛亮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用另一種物品替代人頭的絕妙辦法。

他命令士兵殺牛宰羊,將牛羊肉斬成肉醬,拌成肉餡,在外面包上面粉,並做成人頭模樣,入籠屜蒸熟。這種祭品被稱作“蠻首”。

諸葛亮將這肉與麵粉做的饅首拿到瀘水邊,拜祭一番,然後一個個丟進瀘水。受祭後的瀘水頓時雲開霧散,風平浪靜,大軍順順當當地渡了過去。從此以後,人們經常用饅首做供品進行各種祭祀。由於“首”、“頭”同義,後來就把“蠻首”稱作“饅頭”。

你知道“饅頭”怎麼來的?來看看中國第一個饅頭的故事



歷史典故

高承《事物紀原·酒醴飲食·饅頭》:“諸葛武侯之徵孟獲,蠻地多邪術,須禱於神,假陰兵一以助之。然蠻俗必殺人,以其首祭之,神則向之,為出兵也。武侯不從,因雜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麵,象人頭,以祠。神亦向焉,而為出兵。後人由此為饅頭。”諸葛亮不殺南蠻俘虜,為鼓舞士氣,想出了另一個辦法,用麵粉和成面泥,捏成人頭模樣蒸熟,當作祭品。然後這種麵食就流傳開來,傳到北方,“蠻頭”倆字太嚇人,人們就用“饅”替換。



晉朝以後,饅頭是“餅”的一種。這跟當時人們的分類習慣有關:只要是水和麵的,都叫“餅”。

唐宋之後的饅頭因為包著肉餡,開始出現“包子”的別名。直到清朝,包子和饅頭才開始慢慢區分開。一般情況下,沒餡的就是饅頭,有餡的就是包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