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才華橫溢的他,一生卻經歷眾多曲折,但死前依然保持著自信

蘇軾是我國北宋時期的大文豪,在很多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而且他的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也是唐宋八大家詩人,父子三人並稱“三蘇”。

蘇軾一生留下了兩千七百多首詩,他的詩豐富多彩,充滿哲理韻味,同時他還是一位詞人,他的詞和他的人生一樣,既豪放又樂觀和自信。

蘇軾:才華橫溢的他,一生卻經歷眾多曲折,但死前依然保持著自信

蘇軾從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再加上他自己的勤奮好學,十幾歲就可以把幾十萬字的《漢書》從頭到尾熟練的背出來,說他是個天才也不為過吧!

1056年,當時二十出頭的蘇軾在父親和弟弟的陪同下進京趕考,第二年蘇軾和蘇轍都參加了京城舉行的科舉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歐陽修,歐陽修可是宋代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要想得到他的認可,也是比較難的。

可是蘇軾的文采也不是吹的,歐陽修在閱讀試卷時,發現有一份試卷觀點犀利、文筆清新,不禁連聲稱讚,還把試卷給其他的考官看,其他考官看後一致的認為是一篇優秀的文章,

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到這裡我們都知道這篇文章就是蘇軾的,可是主考官歐陽修就不這麼認為。

歐陽修覺得這篇文章的文風和自己的學生曾鞏很相似,而且筆跡也莫名的相似,他心想如果取他為第一名,恐怕別人會說閒話,最後乾脆就給他個第二名吧!

蘇軾:才華橫溢的他,一生卻經歷眾多曲折,但死前依然保持著自信

歐陽修大筆一揮,這份卷子就判了個第二名,等榜單公佈後,歐陽修發現這份卷子不是曾鞏寫的,大吃一驚,這才知道是一個叫蘇軾的考生所寫。

就這樣蘇軾高中第二名,同時,他的弟弟蘇轍也考中了進士。

後來蘇軾主動去拜見考官歐陽修,和歐陽修交談一番之後,歐陽修覺得蘇軾談吐不凡、才華橫溢,蘇軾離開後,歐陽修寫信給他的朋友,他在信裡寫道:這個年輕人太出眾了,我應該讓他得第一名。

歐陽修賞識蘇軾的話傳遍了京城,城裡的很多讀書人覺得很不服氣,於是他們找來蘇軾的詩歌和文章,讀完之後一個個覺得自愧不如,不服不行。

蘇軾:才華橫溢的他,一生卻經歷眾多曲折,但死前依然保持著自信

蘇軾和蘇轍兩兄弟同時中了進士,他們的父親蘇洵十分高興,蘇洵聽說歐陽修是一個重視人才的人,而且還喜歡指點學習,就把他自己寫的二十幾篇文章託人給歐陽修看。

歐陽修看後覺得蘇洵很有才華,就向宰相韓琦推薦了蘇洵,後來蘇洵被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從此父子三人在京城成了明星,人們稱呼父子三人為“三蘇”。

蘇軾的人生曲折路就此開始

曲折一、沒過多久,蘇軾的母親在老家突然病逝,父子三人得到消息後急忙趕回去奔喪,按照當時的風俗習慣,兄弟倆要在家中守孝三年,然後才可以去京城接受官職。

曲折二、蘇軾守喪期滿後,父子三人又趕往京城,可是不到一年,蘇洵就在京城病逝,蘇軾只好先把蘇洵的靈柩送回老家四川,然後在家守孝。

曲折三、又等蘇軾守孝期滿後,再次趕往京城,這一次朝廷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宋神宗即位後,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和恩師歐陽修,在新法的實施上和宰相王安石的意見不和,都被貶出了京城。

在返京的途中,蘇軾看到許多官員利用王安石的新法盤剝百姓,於是上書反對王安石新法,結果卻不如意,有太多的官員為了討好王安石,開始排擠蘇軾,蘇軾受到排擠後便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蘇軾:才華橫溢的他,一生卻經歷眾多曲折,但死前依然保持著自信

蘇軾到任之後,恰逢遇到雨季,浙西一帶大雨不止,西湖氾濫,淹沒了大片的莊稼,蘇軾召集了當地的老百姓,決定在西湖上修一天長堤,防止西湖水的泛濫。

他立刻組織民工沿湖築堤,不久大堤就修好了,西湖從此再也沒有氾濫過,後人為了紀念他,這條大堤被稱為“蘇堤”。

曲折四、蘇軾在密州為官時,經常和司馬光、黃庭堅等人互相寫信,一起吟詩唱和,不過後來被人告發,說蘇軾寫詩誹謗皇帝、反對王安石的新法、擾亂朝政,結果被貶到了黃州。

蘇軾:才華橫溢的他,一生卻經歷眾多曲折,但死前依然保持著自信

蘇軾的一生十分的坎坷,但同時他也是一個樂觀風趣的人,他向官員申請,獲得了黃州城東門外山坡上的一片荒地,親自耕種,還自號東坡居士。

1101年,蘇軾在臨終前,把他的三個兒子叫到身邊,說自己這輩子沒有做過壞事,死後肯定不會下地獄。

一直到臨死前,蘇軾都保持著樂觀和自信,這是一種強大的人生態度,他的人品和文章,都成為了後人的文化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