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往线上转型,这2点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过去的2019年,教育培训行业可以用“兵荒马乱”来形容,整治、监管、倒闭、跑路、维权等关键词在视野里挥之不去。“混乱”似乎成了教育培训行业的一种常态,事实上,过去两年的监管整治其实在为教育培训行业重新洗牌,一个新的牌局正在形成。


然而,世事难料,新型肺炎带来的疫情像天降的陨石一样砸落在本就混乱的教育培训的战场,无差别的重伤了所有教培机构。教育培训行业一直富有生命力,即使遭受无妄之灾,大多数校长老师们仍然相信真正的翻身仗还在几个月之后。但就目前的疫情来说,短期大家肯定亏大了,长期是重大利好!


很多人都不看好线下机构转型线上。但在疫情之下,不是线下机构想不想转的问题 ,而是所有的机构要想活命,不得不转型了。但是转型一定会以失败告终吗?


线下往线上转型,这2点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线下往线上转型,这2点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在线转型

线下往线上转型,这2点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在线转型的合理性已经不需要讨论了,现在大家更关心的是在线班未来可能的市场容量有多大。在线课程相对线下绝对是足够的人数的量变引发的质变了。打破地域的优质师资供给+体验随人数增长几乎不下降+名师很难

全国范围形成足够的个人品牌,让在线课程能够成为一个长期稳定的产品模式。


那么在线课程能进化到长期留存那些原本也不适应线下的学生吗?目前来说很难。不能认为十年后的学生比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主动性上有多大的变化吧,人性的变化一直是很慢的。在线课希望通过体验极致+课后服务优化去不断拓宽用户边界,但是这两点深挖就会有一些问题:


一是,学生主要需求是优质内容,没法说十年后的老师讲的比现在好几倍吧,各种交互设计体验提升有用,但总给我的感觉像4k电影一样,你说比普通电影好吧,但是也没那么大优势,更难想想8k电影会成为电影工业的突破点。


二是,目前在线课程已经离“监督管理”的天花板越来越近,这个天花板,不太能通过1对几百人的被动服务突破吧。很多网校寄希望于家长承担孩子的监管工作,但是能长期做到这一点的家长,感觉并没有那么多,也不会越来越多。


线下往线上转型,这2点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现在行业内也会有声音认为,这次疫情大大加快行业进化,天花板会更快到来,在线大班转型会加速。在线转型这场仗,其实不是营收仗,而是品牌仗,这一点也是从猿辅导上春晚、各种网校和主流媒体合作能看出来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既然教育市场这么大,谁也不能一下子吃掉,那干脆就不着急了。


教培机构要生存,在房租、员工薪资等固定支出成本的挤压下,让部分有条件转线上的同行,不得不转型线上,今后会有更多机构会用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接下来就不是线下线上的问题了,而是教学质量与服务意识的全面竞争。


线下往线上转型,这2点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转型线上的2个关键点

线下往线上转型,这2点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第一件事的关键词是“教学品质”


各位校长可以花一些时间,回看一下校区线上课程的直播回放,可以发现每位老师线上授课时的主播代入感都比较强的,这是正常且正确的情绪输出。作为老师,我们授课时除了专业以外,要兴奋、要有激情,内心深处要充满爱,爱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是学科本身,我们一直在和学生强调内驱力,那我们老师的内驱力来自于哪里呢?就是对自身学科的爱,没有之一!


爱过之后、线上激情直播之后,我想与各位老师分享的是:这时的我们,需要的是静下来,重新打开线上直播回放,去体验、去揣摩、去探究、去推敲、去改进、去归纳,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停地提升教学品质!


品质从何而来?别人培训给予你的那些是远远不够的,是需要自己根据自身情况,因人而异,反复思考总结而持续提升的。


线下往线上转型,这2点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第二件事的关键词是“服务意识”


线上课程的作业批改,对许多老师是一个挑战,确实有诸多不便之处,学生与家长的体验也相对线下较差。但根据市场营销学SWOT理论,我们同时应当看到这是一种机会,老师除了正常的批阅作业之外,每一份作业之后,都会在小程序里,公布这讲课该名学生的包括课堂表现与学习情况的全面点评,字数在100~150个字,是每一份作业噢,平均每份作业会多耗时5分钟。


有些家长都不一定会认真看,何苦呢?但我们坚持做的理由如下:


1、只要有一位家长或者学生认真看,就值得我们去认真这么做;

2、即使没人看,也请对得起“老师”二字,这是一种责任!


此外,还需要不定期地开设线上免费答疑课,集中时间头脑风暴,学生与家长最终买不买单,不是看老师的段子、表演等,最终看的是学生的培训学习效果!这一增值服务,没有几位线上老师能持续大规模每个年级都做下来,但做的下来的,即会脱颖而出!


最后,永远要相信:你的下一节课会更出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