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为什么还是造反了?

对酒当歌人生几HE


孙悟空乃天造地就,一身本领。

可天庭是有规矩的,各路神仙,佛家,道观,各有出处。而孙悟空不过自然界一妖猴,在诸位佛祖大仙眼里何足挂齿。融不入的天庭,不入流的弼马温如何甘心,只好反出天庭回归花果山。


天意128312386


你好我是全哥自媒体,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孙悟空,年少轻狂.心高气傲.喜欢争强斗狠,在花果山带领群猴操练武艺的猴王因无称心的武器,便去东海龙宫借宝。猴王拔走宝物之后,龙王反悔去天宫告状。玉帝诱骗猴王上天,封他为弼马温将他软禁起来。猴王知道受篇后与天宫分庭抗礼。玉帝发怒,命天兵天将捉拿猴王,结果被打得大败。玉帝又假意封猴王为“齐天大圣”,命他在天宫掌管蟠桃园。一日,猴王得知王母娘娘设蟠桃宴,请了各路神仙,唯独没有请他。便大闹瑶池。玉帝倾天宫之兵将捉拿猴王。猴王奋起反击,把天宫打得落花流水





全哥自媒体


其一:从出身和背景看:少年时期的孙悟空武艺高超,心高气傲。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孙悟空出生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是由灵根仙石孕育而生,也是混世四猴之一"灵明石猴"。"仙石迸猴"的传奇诞生,一诞生便赋予这个纯天然生命的神奇人生,并靠非凡的真功夫勇闯水帘洞赢得了"美猴王"的地位和荣耀,但毕竟还年少,还很懵懂,心智尚肤浅,"初生牛犊不怕虎",美猴王就这样为了出人头地,无所畏惧,又喜好争强好胜。只是"人无近忧必有远虑",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孙悟空千里迢迢奔赴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凭着执着和悟性学会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等超脱的功夫。只是,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孙悟空的名字本意是:做任何事情不被自己的性格所左右,不会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不会被自己的脾气所左右,不会为自己的得失所左右,不会被别人的言语而左右,不会被别人的看法所左右,也不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最终达到"无我"的境界,真正修成正果。可是孙悟空年轻气盛,没领会祖师的教导,学会了本事就喜欢炫耀,也因此被祖师逐出门庭。这下可好,孙悟空在花果山是一山大王,又学到了高超的本事,于是便有了心高气傲的个性,活泼乐观的同时喜欢争强好胜,善良中有了冲动和好斗!

其二:从生长的环境看:齐天大圣孙悟空无人能敌,事事顺心,桀骜不驯。孙悟空拜师学艺回到花果山之后,打败了地头蛇混世魔王,得一口大刀,又从傲来国内以法力偷得大量兵器分发给猴子猴孙,只是自己没有一样得心应手的兵器,于是孙悟空便大闹东海龙宫,看似无人可取的如意金箍棒在孙悟空手中却使用自如,得了金箍棒之后又索要盔甲战袍,龙王家中的宝贝一件件被孙悟空拿走了,心中的怨恨也不断膨胀。孙悟空在花果山自由自在,享受欢乐到了342岁的时候,寿命已尽,地府派人来抓,孙悟空不满,便大闹地府,销毁有关猴族的生死簿,捣乱了人间的生死轮回,阎王无可奈何又怀恨在心。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青年时代的孙悟空,在花果山这样一个地方逍遥自在,却又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行事难免草莽,不考虑后果和应担负的责任,有力量,有本事,而无深刻的理想,想做英雄,却又狂妄自大,正是因为孙悟空这样桀骜不驯的个性,想得到什么就抢什么的心理,对什么都不服的素质,才导致孙悟空大闹天宫。

其三:从大闹天宫的过程看:孙悟空真的反抗权贵的狂妄到了极点。孙悟空大闹天宫有两闹,第一闹是因为受招安到了天界被封为"弼马温",太白老君夸他官大,他便沾沾自喜,神气十足,把马喂养得劲头十足,可当他得知弼马温的官儿太小,根本不入流的时候,怒气便横生,大觉被大才小用,脸上无光,于是便怀恨而去,反下天宫,玉帝大怒,命李天王派兵镇压,李天王哪是孙悟空的对手,十万天兵在孙悟空心中是小菜一碟,孙悟空打败了巨灵神和哪吒三太子之后,本就心高气傲变得更为目中无人,于是便自封"齐天大圣",齐天大圣是什么,是孙悟空的铿锵之言,是为英雄正名的豪迈之气,也是孙悟空挑战传统,反对权威,蔑视权贵的勇气和胆量,也为战天斗地的反抗精神铺平了道路。只是,尽管古代有皇帝轮流做,但凭一个人的匹夫之勇真的难以与天庭抗衡。于是便有了二闹天宫,玉帝任命孙悟空管理蟠桃园,有职无权,有名无实,孙悟空把不满发泄在偷吃蟠桃上,当得知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不请他,不满的情绪便加深了,野性未改的孙悟空便跑到蟠桃会上偷喝仙酒,喝醉酒后连太上老君的金丹也偷吃了,还把蟠桃会的玉液琼浆偷到花果山开"仙酒会",所有这些都看出孙悟空有一股蔑视权贵的勇气和胆识,只是也犯下了弥天大罪,玉帝也就想方设法捉拿"妖猴"。孙悟空虽然能战胜九皠恶星和四大天王,虽然能使分身术战胜十万天兵,但面对二郎神开始有了困难,虽然被捉到后不惧任何刑罚,在太上老君的金丹炉也练就了火眼金睛,但面对如何佛祖的五指山便无可奈何。由此可以看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整个过程都是凭着一种蔑视权贵的勇气和力量,只是武艺再高超,也无法与天宫抗衡。


OK电影


孙悟空:自己的要求——做齐天大圣被满足了,然后偷吃了大多数蟠桃,彻底的贪污行为。反抗也是因为蟠桃会没请他,既不是因为受到压迫造型

哪吒:洗澡震动龙宫,夜叉问话,哪吒骂人,夜叉动手,哪吒杀夜叉,姑且算双方都有错。接着哪吒杀龙太子。然后龙王去天庭告状,哪吒去阻碍上访,妨碍法律执行。后来误杀石矶娘娘童子,被石矶娘娘抓去,故意又杀一个童子,打不过让师父不讲理摆平。回来龙王告状成功,哪吒要被玉帝满门抄斩,于是剔骨还肉赎罪。死后做厉鬼威胁母亲逼母亲修庙。——如果剔骨还肉恩怨两清,这就是厉鬼做遂;如果没断绝关系,威逼亲妈更垃圾。接着李靖毁哪吒的庙宇也挑不出来错,李靖欠哪吒的?



百年看世界


大家好,我是冰风,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孙悟空接受招安说明无心造反,为何又要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孙悟空打得过瘾,读者看得过瘾,因为并非所有人都有勇气和能力反抗强权和压迫,自由平等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而是真正的猛士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

可是,玉帝真的压迫孙悟空了吗?孙悟空最终重获自由了吗?既然没有,那么,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动机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从弼马温到齐天大圣,孙悟空两次接受天庭招安,真正的造反派怎么会接受敌人的糖衣炮弹呢?而且,两次为官,孙悟空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如果能熬到年底,年终考核孙悟空一定是优秀。孙悟空非但不是反抗强权的斗士,反而是个一心上进的有志青年,是强权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孙悟空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反抗玉帝,并取而代之;相反,只要好处给足了,面子捧起来了,他就是强权的维护者。

大闹蟠桃会酒醉后,孙悟空也感到了害怕,由于一贯心高气傲,他自然不会主动承认错误,于是逃回了花果山。但是,从老君的八卦炉逃出来后,孙悟空突然狂暴了起来,一路打到凌宵宝殿,还嚷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玉帝要不让出天庭与他,就要搅个天翻地覆,永不太平。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使孙悟空的态度产生了一百八十度变化。

李靖率领十万天兵天将,外加一十八架天罗地网围剿花果山,被孙悟空打得狼狈不堪;二郎神临危受命,与孙悟空大斗变化,在太上老君的助攻下才侥幸抓了孙悟空。此一战,孙悟空输阵不输人,虽败尤荣,而天庭却是惨胜,丢人丢到姥姥家了-----家底儿都快亮光了,才抓住一只猴。

随后,孙悟空被带上了斩妖台,当他看到为首的那个人时惊呆了,这个人就是怂恿他竖起“齐天大圣”旌旗、与天庭叫板的独角鬼王。我的问题回答完毕,希望我的回答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谢谢。






冰风精彩视频


俗话说出生牛犊不怕虎,孙悟空从石头里崩出来的时候就异于常人,没有丝毫的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恐惧胆怯,反而是表现出兴奋好奇,上窜下跳翻筋斗。它初登花果山便以后来者身份在群猴中显露表现自己,神猛异常独入水帘洞摘得猴王身份。它的这股胆大勇猛其实都是表明它对这个新世界的无知,所为无知者无畏吗,初生猴犊哪会知道世间的危险啊!

在水帘洞内它第一次看到一只老猴死去,也是从其他猴子口中得知每只猴子的寿命都是有限的,要想永世的存活下去就必须学得长生不老之术,然而有这般神通的人往往都是天上的神仙,他们高高在上掌握着下边人间生灵的生死。于是它决定去学长生不老之术,然而像它这般没有任何本领的猴子又怎么可能来到天上呢,但是孙悟空内心是不甘心的,它不甘心同样是生存在这个宇宙为何它和那些高高在上的人有着不同的命运,它不甘心被别人掌握自己的生死。于是孙悟空选而求其次决定去寻访名山大川求得陆地神仙的传术。其实孙悟空是在上天无门的情况下才不得不选择陆地仙人的[捂脸][捂脸][捂脸]。

后面由于孙悟空运气确实比较好吧,让他在陆地上找到了一位本领不压于天仙的师傅,经过自己的聪明伶俐,勤奋努力,尽得师傅所传。艺高人胆大,依靠自身所学孙悟空确确实实有了值得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资本。试问猴于世间已无敌,天上才是猴去处![捂脸][捂脸][捂脸]

综上所述,猴子是真的天真无知[捂脸],猴子是真的嫉恶如仇[捂脸],猴子是真的本领高强目中无人[捂脸],这样的猴子怎么可能会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做别人玩耍的猴子呢?做为猴王它只能是猴王,做为猴圣它必须拿造反来证明自己!所以孙悟空造反是必然的。


皮皮192933218


孙悟空造反的原因,有很多,其实大家可以剖析的来看一下。

首先,是孙悟空属于从石头里蹦出的,没有父母属,于为妖出身,没有靠前,想要出人头地,只能靠着单干的形式来拼搏,冲突一,东海龙宫不过是个冲突点,龙王上报给天庭有个妖猴祸乱,而天庭本身自认为凌驾于万物之上,并没有把妖猴当成一回事儿,直到派杨戬下凡才知道,妖猴的能耐,让后又太白金星说服孙悟空,到天庭上去当官,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给悟空当了一个弼马温,这对创业者,气头正盛的悟空来说,有点侮辱的趣味性,之后,弼马温不成,又弄到了蟠桃会,结果弄巧成拙,将悟空放入了炼丹炉里,彻底惹怒了孙悟空。

有人说,孙悟空的本源,不过是天庭大家另一面的人,设想出来搅和僵局的人物,和当时社会有点相似。

以上属于个人观点,希望能够帮到你!





影讯新知识


一、悟空意识到了武力的重要性

只有自己拳头够硬才能在妖界立足。如果没有混世魔王,那孙悟空还只是一只单纯的,追求安逸的小猴子!

二、悟空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件兵器

为什么选混世魔王做炮灰,因为混世魔王是一个兵器控!原文中他第一句台词就是问孙悟空拿的什么兵器?第一次见到悟空也是说悟空手无寸铁!正是这个炮灰让悟空意识到了兵器的重要性!

悟空刚意识到需要兵器,赤尻马猴和通臂猿猴就出来告诉悟空,二百里外的傲来国有兵器!这两个奸细就是孙悟空的人生导师,悟空怕死,他们就让悟空去学法术,悟空需要武力,他们就告诉悟空哪里有兵器!典型的我就不上,我就哔哔!还告诉悟空去买,悟空哪有钱?摆明就是让孙悟空去抢劫。

我们的猴王刚杀完人就立刻去抢劫!赤尻和通臂就像是两个教唆犯,一步一步放大孙悟空的野心,也为后来造反天庭埋下了伏笔。

人都杀了,抢劫对悟空来说就更不叫事儿!在傲来国大袖一卷抢走了无数兵器,这里要重点提一句,如果说杀死混世魔王是为了救小猴子,那这次抢劫可就是彻头彻尾的为了私欲!自此悟空走上了一条犯罪道路。

膨胀的悟空做了三件事。

一、组建私军

这在古代可是大罪!要知道那个年代国家对个人打造兵器都是严格控制的,何况孙悟空组建私军。

二、拉拢周边势力

孙悟空天天带着小猴操练,原文中说悟空会集群猴计有四万七千馀口。这么庞大的一只部队惊动了七十二洞妖王,这里要重点提一句,这七十二路妖王可不是跟悟空平起平坐!而是拜悟空为尊!凭什么这些家伙回来投靠一个初出茅庐的猴精?这不值得怀疑吗?

三、寻找神兵利器

原文说七十二路妖王给悟空送了很多东西,军旗,盔甲,战鼓,唯独没有送兵器,这七十二个妖王为何如此统一?都不送悟空兵器。显然是商量好的!

这才引出了龙宫借宝!下一回我们将来天庭的下等公民,龙族!






宅男看影视


孙悟空的造反,根本上说是源于天庭人才选拔、晋升与使用制度的缺位,并非像某些站在老板角度写的书所言,什么猴子心火太旺,自视太高,不懂适应社会等。如果说猴子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是他不懂权术,故而在生存斗争中无战不胜,而在权力斗争中则始终无法证明自己掌权的合法性。

孙猴子出国求学归来,虽然作为一方黑社会老大,以强索金箍棒,强销死籍等行动,树立了经典恐怖主义权威形象,但这些毕竟都是在权力生态链低端竞争而已。在强销死籍,彻底解决了生存等问题之后,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他需要自我成就感。但他这种妖仙,天庭当局是不承认的,他的自我成就感无法得到满足。而像他这样的妖仙或妖怪,《西游记》中比比皆是,他们都面临着猴子一样的自我实现困境。天庭既然拒不提拔这种草根人才,可以想象,只要妖仙们想自我实现,就只能造反,或者招安,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因此,没有孙悟空造反,也会有别的妖仙起事。值得一提的是六耳猕猴,它看到了孙猴子当年激进手段的失败,于是启用最高级的病毒程序,成功地把自己复制为孙悟空,要死要活地混入西天取经的革命队伍,企图达到晋升的目的。孙悟空或许会奇怪,取经有什么好,干嘛那么辛苦来伪装自己。说白了,草根阶层只要有能力、有愿望,谁不想出人头地呢?

对于猴子这样的草根豪杰,玉帝第一反应是“哪路神将下界收伏?”也就是说,在玉帝的脑海里,根本没有危机感,当然更谈不上对人才进行什么识别和选拔。反之,太白金星是个人物,他建议道:“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这个建议极具深远的政治意义:一是革新人才体制,化解积怨;二是扩大统治阶级基础。问题在于玉帝是个见子打子的主儿,根本不懂得改革要配套进行,其后对孙悟空的使用不当,导致了大闹天宫,更导致了如来不得不另起炉灶,通过“唐僧取经”重建权力生态圈的大谋略。

《西游记》第四回这样描写孙猴子对天庭来使的反应:金星领了旨,出南天门外,按下祥云,直至花果山水帘洞。对众小猴道:“我乃天差天使,有圣旨在此,请你大王上届,快快报知!”……美猴王听得大喜,道:“我这两日,正思量要上天走走,却就有天使来请。”叫:“快请进来!”猴王急整衣冠,门外迎接。由此可见,猴子哪里想造反,只不过是想出人头罢了。如果玉帝能多动动脑袋,对猴子使用得当,就不会有那么多破事发生了。但玉帝没念过MBA,实在不懂管理,对猴子的使用和管理上步步失当,猴子也没地方跳槽,自然要造反了。

第一次人事任命,由于天庭人浮于事,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随口就让猴子做个“弼马温”,在人事安排上何等随意,完全不考虑适才适用原则,也谈不上什么对人才的重视与重用,难怪猴子知道真相后大为不满。孙猴子在这活计上干得不赖,宇宙一流水准,从这点说,他是个好员工,却活在一个不好的体制中。

第二次人事任命,猴子反下天庭,自立为“齐天大圣”。齐天者,意思就是并不造反,只是要求自我成就感而已。玉帝闻言,惊讶道:“这妖猴何敢这般狂妄!着众将即刻诛之。”太白金星又建议加他个空衔,名是齐天大圣,只不与他事管,不与他俸禄,且养在天壤之间,收他的邪心。这一次,太白金星出的其实是馊主意了,如果每个妖仙或妖怪都学孙猴子这样要官,而且都能如愿以偿,那爵位还有什么尊荣可言?玉帝大概是苦修几亿年把脑子锈掉了,居然“依卿所奏。”到底玉帝是凭什么在进行管理,真是天才知道。正因为玉帝在孙悟空的挑战面前轻易让步,让猴子觉得一闹就有甜果果吃,才会有后来大闹天宫,直接要求做皇帝。




回忆里的影视


孙悟空的造反,根本上说是源于天庭人才选拔、晋升与使用制度的缺位,并非像某些站在老板角度写的书所言,什么猴子心火太旺,自视太高,不懂适应社会等。如果说猴子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是他不懂权术,故而在生存斗争中无战不胜,而在权力斗争中则始终无法证明自己掌权的合法性。

     孙猴子出国求学归来,虽然作为一方黑社会老大,以强索金箍棒,强销死籍等行动,树立了经典恐怖主义权威形象,但这些毕竟都是在权力生态链低端竞争而已。在强销死籍,彻底解决了生存等问题之后,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他需要自我成就感。但他这种妖仙,天庭当局是不承认的,他的自我成就感无法得到满足。而像他这样的妖仙或妖怪,《西游记》中比比皆是,他们都面临着猴子一样的自我实现困境。天庭既然拒不提拔这种草根人才,可以想象,只要妖仙们想自我实现,就只能造反,或者招安,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因此,没有孙悟空造反,也会有别的妖仙起事。值得一提的是六耳猕猴,它看到了孙猴子当年激进手段的失败,于是启用最高级的病毒程序,成功地把自己复制为孙悟空,要死要活地混入西天取经的革命队伍,企图达到晋升的目的。孙悟空或许会奇怪,取经有什么好,干嘛那么辛苦来伪装自己。说白了,草根阶层只要有能力、有愿望,谁不想出人头地呢?

     对于猴子这样的草根豪杰,玉帝第一反应是“哪路神将下界收伏?”也就是说,在玉帝的脑海里,根本没有危机感,当然更谈不上对人才进行什么识别和选拔。反之,太白金星是个人物,他建议道:“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这个建议极具深远的政治意义:一是革新人才体制,化解积怨;二是扩大统治阶级基础。问题在于玉帝是个见子打子的主儿,根本不懂得改革要配套进行,其后对孙悟空的使用不当,导致了大闹天宫,更导致了如来不得不另起炉灶,通过“唐僧取经”重建权力生态圈的大谋略。

    

     《西游记》第四回这样描写孙猴子对天庭来使的反应:金星领了旨,出南天门外,按下祥云,直至花果山水帘洞。对众小猴道:“我乃天差天使,有圣旨在此,请你大王上届,快快报知!”……美猴王听得大喜,道:“我这两日,正思量要上天走走,却就有天使来请。”叫:“快请进来!”猴王急整衣冠,门外迎接。由此可见,猴子哪里想造反,只不过是想出人头罢了。如果玉帝能多动动脑袋,对猴子使用得当,就不会有那么多破事发生了。但玉帝没念过MBA,实在不懂管理,对猴子的使用和管理上步步失当,猴子也没地方跳槽,自然要造反了。

    

     第一次人事任命,由于天庭人浮于事,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随口就让猴子做个“弼马温”,在人事安排上何等随意,完全不考虑适才适用原则,也谈不上什么对人才的重视与重用,难怪猴子知道真相后大为不满。孙猴子在这活计上干得不赖,宇宙一流水准,从这点说,他是个好员工,却活在一个不好的体制中。

    

     第二次人事任命,猴子反下天庭,自立为“齐天大圣”。齐天者,意思就是并不造反,只是要求自我成就感而已。玉帝闻言,惊讶道:“这妖猴何敢这般狂妄!着众将即刻诛之。”太白金星又建议加他个空衔,名是齐天大圣,只不与他事管,不与他俸禄,且养在天壤之间,收他的邪心。这一次,太白金星出的其实是馊主意了,如果每个妖仙或妖怪都学孙猴子这样要官,而且都能如愿以偿,那爵位还有什么尊荣可言?玉帝大概是苦修几亿年把脑子锈掉了,居然“依卿所奏。”到底玉帝是凭什么在进行管理,真是天才知道。正因为玉帝在孙悟空的挑战面前轻易让步,让猴子觉得一闹就有甜果果吃,才会有后来大闹天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