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力差的孩子應該怎麼教育比較好?

一凃


動不動就愛發脾氣,任性、喜歡跟父母頂嘴;

做事情總是半途而廢,剛開始時幹勁十足,沒過幾天就打起退堂鼓;

學習、做作業時總是三心二意,容易受到其他事情的影響;

對自己的愛好不能堅持;

......

孩子的這些表現讓很多家長感到焦慮和不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孩子的自制力較差。

所謂自制力,是人在面對誘惑和衝動時管理自己的情緒、想法和行為的能力。

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的自制力差是因為孩子年齡還小,等孩子長大了就自然會懂了。其實不然,孩子自制力的高低與孩子的生活環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相關性。

造成孩子自制力差的原因

1.孩子自身特點:年齡偏小的孩子往往自制力會差一些,但若一旦讓孩子養成了任性的性格,就很難再改變,即使孩子想控制自己,習慣的力量早就遠大於主觀上的想法。

2.家庭教育理念: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不需要那麼嚴格要求,對孩子百依百順,這樣做不利於形成孩子的規則意識,孩子會十分以自我為中心,不遵守規則,缺乏自我約束力。

心理學上有個經典的實驗叫做“棉花糖實驗”,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學的一名博士在幼兒園裡對孩子的自制力進行了一系列的心理學經典實驗。在實驗中,教授讓孩子們選擇一樣零食(棉花糖、曲奇餅、巧克力......),並告訴孩子他要離開15分鐘,如果他回來之後,零食沒有被吃掉的孩子就可以再得到一塊零食作為獎勵。

實驗結束,只有1/3的孩子沒有把零食吃掉。14年後,博士再次找到了當年參與過實驗的孩子進行後續調查,他發現當年可以忍住不吃掉零食的孩子擁有更好的人生表現。

由此可知,自制力對人生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有關心理研究報告更是表明:一個人是否成功,自制力的影響是智力的兩倍多。

家長該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制力呢?

1. 規則意識:讓孩子具備規則意識,才能逐步提高自制力。家長可以在生活中制定一些小規則,如不挑食、按時睡覺、按時起床等等,並讓孩子逐步約束自己。當孩子慢慢形成了這種規律性生活,就會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同時,家長要堅定自己的立場,不能孩子一鬧就心軟,以身作則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態度,孩子才能更好地遵守規則。

2.延時滿足:當孩子非常想要做一件事或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作出延時滿足的約定,如:讓孩子先等10秒,10秒過了就可以得到這個東西。培養孩子的延時滿足能力需要循序漸進,家長可以在等待時長上做一個逐步增加的調整,從最開始的10秒到20秒,到孩子可以等待1分鐘......

3.轉移注意力:在棉花糖實驗裡,那些可以控制自己最後沒有吃掉零食的孩子其實都是靠轉移注意力來實現的,他們有的在玩弄自己的手指,有的在看天花板或離開座位不再看著棉花糖。當孩子鬧情緒,十分想要一個東西時,家長大聲喝止說“不”,其實孩子的注意力還是在這個東西上。家長可以通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隔離“誘惑物”。


歡迎關注智慧少年宮,你想要的睡前讀物、育兒乾貨,都在這裡!


智慧少年宮


感覺這個問題很適合我啊,本人就是一名自制力很差的學生,所以和大家談談自己的感想。

小學的時候,對於這個問題還沒有那麼大的感想,因為當時自己的學習成績還不錯,基本就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那時候沒有電子產品,所以平時玩遊戲,基本都是些簡單的,不會入迷很深。

初中時候,對於這個問題,漸漸的開始進入生活中了,雖然和自己沒有多大的關係,但是對於周圍同學就有了。班級裡面成績差的,平時都會去打遊戲或者看小說,加上家長也沒有重視,所以經常被老師批評,但他們沒有多大的改變,最後只能更早的步入社會中了。

高中時候,這個問題開始影響我了,我高一的時候,成績還不錯,但是高二的時候,開始迷上了玄幻小說,經常徹夜不眠,高三的時候就感覺很吃力了,所以當時只是本3。

暑假的時候,決定復讀,在那個監管特別嚴的地方,沒有手機,沒有電子產品,老師很嚴格,學校也管得嚴,經過一年復讀,現在是一名在線大學生了。

對於自制力差的人,首先得有好的監管,嚴格的老師就非常好,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行為。其次父母得花時間和精力去管教,電子產品很大程度來源於父母的失漏行為。當然最終的還是自己本人,我當時就比較後悔,花了很大精力考上了省重點高中,父母陪伴在身邊陪讀,身邊是優秀的老師和同學,我卻僅僅只是考了這個成績。

優秀的人都擁有嚴格的自我管理,他們都有好的自覺性,能夠有效的剋制自己,淺嘗輒止,對於不好的行為,慢慢的改變,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優秀的人!


祺2017


我家孩子自制力也差,但是我沒有特別的焦慮,只是默默的觀察她們,現在每個孩子都喜歡玩手機玩電腦,所以我告訴我兒子,每天回家,先把作業做完了以後就能申請玩手機玩電腦,平常幫忙做家務,也能獎勵玩的時間,所以我兒子現在一回家就先把作業做了,然後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幫忙做的家務,他要賺時間玩手機,其他的一旦發現他因為沒自制力做出來的事情會我會提出口頭的警告,慢慢的他就改變了


葉隨風舞a


首先,應該把觀念改變一下,不要先想著怎麼教育孩子?其實!孩子的天性都很貪玩。孩子的自制力差我覺得很正常,我小時候也一樣啊!一邊做作業一邊唱歌,雖然經常挨父母揍。


另外一個問題,作為家長,你問問你自己?你的自制力就很強嗎?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了嗎?家長應該先反省自己。

我以前給很多課外培訓學校做過營銷顧問,我發現一個問題。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甚至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都經常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一切。

其實!家長的認知跟孩子的認知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你未必瞭解你的孩子。大部分的家長和老師都是自作聰明。


要求孩子之前先要求自己

在社會心理學裡面有一個心理學定律:模仿定律。這是被很多家長和老師忽略掉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點。這個心理學定律關乎到我們生活的很多方面。

舉例:孩子大部分的行為都是模仿家長的,模仿電視,動畫片的。孩子從出生到成年之前,他們的行為大部分都來自於模仿,而孩子們最開始的模仿對象就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不知道還有人記不記得?很多年前,中央電視臺有一個公益廣告。大概畫面:一個孩子的母親給孩子的奶奶洗腳,被孩子看到了。

後來,這個孩子就打了一盆水搖搖晃晃的要去給自己的媽媽洗腳。這個公益廣告拍的非常好,我每次想到這個廣告都會流淚。

所以,要求孩子之前,家長自己要做到,孩子會自動模仿的。孩子模仿的這個氛圍是要靠家長自己去營造出來的。

一對父母好好孝順自己的爸爸媽媽,對自己的爸爸媽媽好。你的孩子將來才會孝順你。

不是有一句話嗎?環境造就人。家長先改變整個家庭的環境和風氣,才能影響孩子自動模仿。

自己丟三落四,孩子也一樣。自己每天回到家躺在沙發上玩手機,你還要求孩子的自控力,可能嗎?父母喜歡睡懶覺,你還想要求孩子早起嗎?

家長想讓孩子好好學習,就少看電視,手機,從來不看書學習的家長能讓孩子好好學習嗎?

我小時候,我爺爺奶奶絕不應許自己的孫子,孫女睡懶覺。每天早上他們都起的很早,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我們叫起床。

記住:我們中國人罵一個小孩子“沒有教養”,其實都是在罵孩子的父母沒素質。大人一般不會跟小孩子計較的。所以!家長和老師先改變自己!


直擊人性課堂


其實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只能說每個孩子的智商和性格不同,在教育方式上有所不同,這就要家長自己對孩子多用一些心,觀察一下你的孩子喜歡什麼,觀注什麼,我們鄰居家的孩子就是屬於別人家的孩子,我兒子在學習方面一直比不上他,但是我就是那種比較執著的家長,從小到大把兒子帶著旅遊,發現兒子的優點,培養他的興趣。培養兒子的獨立能力,經常對他講,你長大隻需要養活自己就行了。培養兒子的成本算起來比我們鄰居居多花了幾十萬。我鄰居家的兒子高考了六百多分讀的重本,我兒子考的大專讀的飛機修專業。他們倆個工資收入都差不多,兒子工作出色,師傅們都喜歡他。可能鄰居家的孩子在仕途上比我兒子走得更遠,但是經過我的努力兒子能夠養活自己我己經很心滿意足了。


小月亮135


家長培養孩子自制力時,要特別注意兩點,就可以有效地解決孩子當前自制力差的問題,讓孩子迴歸正常。

第一、必須採用系統的方法,而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尋找的教養技巧;

第二、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而非送到相關訓練機構階段性培養,用生活中的每件事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提升孩子自制力水平。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指導寶媽掌握優勢教養技術,協助寶媽培養出自律的孩子),超過六成的孩子自制力很差,甚至有些孩子幾乎沒有自制力,典型的熊孩子。

大多數寶媽與孩子生氣或鬧意見,是由於孩子的自制力差(自制力與注意力如影隨形)造成的。因此,孩子的自制力差,嚴重影響了親子關係,而親子關係緊張,又加劇了孩子自制力的問題。


本篇內容較多,所以增加導讀,便於題主理解:


培養並提升孩子的自制力水平,家長首先掌握五個方面的知識。

第一、家長需要了解自制力一般性知識。

①自制力不僅關乎孩子的思想,也關乎孩子的身體。

②自制力是一種生理能力,與神經系統有關。

③自制力不足並不總意味著意志薄弱,也可能意味著神經系統負擔過重。

比如:當你感覺壓力太大時,就會吃一些垃圾食品,而在你更冷靜的情況下,可以抵制這些誘惑。


第二、家長務必明白自制力與注意力之間的關係。

①注意力是我們保持警惕,對某一件事保持專注的能力。

②自制力是我們堅持自己的機會,不會因為衝動,使自己的機會偏離正軌的能力。

③注意力是自制力的前提,你必須先要意識到自己的想法,然後予以控制。自制力決定了我們會注意到什麼東西,兩者如影隨形。

④我們可以通過設定目標、堅持目標來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注意力。

⑤自制力與注意力是相輔相成的,你在培養其中一種的同時,也是在培養另外一種。你在減弱其中一種的同時也在減弱另外一種。


第三、家長要知道四種消耗自制力的因素:

自制力好比是一塊肌肉,用多了會有疲勞感,它有4種消耗因素:

①抑制衝動

②壓抑情緒

③做決策

④面對壓力

我們可以發現,所有這些消耗因素會在一天內慢慢累積,即使我們一開始的自制力很強,隨著我們對它不斷使用,自制力也會逐漸消耗。

到了下班或放學的時候,我們的自制力水平自然就會變得特別低,所以,晚上一家人在一起時,脾氣就會變得很壞。


第四、當我們的大腦、神經系統負載過重時,自制力也會出現問題。

僅僅認識這一點,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讓我們更加體諒自己和孩子。

因此,很多家長讓還放學到家後,就開始寫作業,其實是一種比較不妥的方式。

第五、家長要簡單瞭解一下自制力的生物學基礎

自制力的本質就是控制衝動,是我們內在的目標和衝動發生衝突時,要用到的一種能力。

自制力讓我們超越自身的需求和衝動、進一步挖掘大腦的潛力、控制我們的情緒、想法和行動,從而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1、人類衝動源於一片古老而強大的大腦區域:邊緣系統。它對我們的安全感和舒適感這些核心感覺至關重要,它不會消失,所以我們的衝動也不會消失。

①我們的一生中,有50%的時間花在慾望和衝動上。

②每天要花3-4小時來抵制誘惑。

③我們輸給衝動的可能概率超過60%。

2、大腦的前扣帶回皮質區:它的工作就是監測我們即將採取的行動(衝動行事還是計劃行事)是否和我們的目標(計劃做的事情)有相悖之處。

龐大且高度發到的系統:前額皮質控制我們的有意識選擇、理性思維和未來計劃。


自制力是一項比智力還重要的指標,因此,家長要採用系統的方法,從生活中的每件事開始,培養孩子的自制力水平。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制能力。

第一、培養孩子的自制力需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下圖是根據已經成功地提升數千名孩子自制力的經驗而總結的系統化策略圖譜:

圖譜簡要說明:

①寶媽從優勢教養出發,這是一個正向循環圖,構成孩子大腦的自制力神經迴路。

②寶媽首先要準確地掌握孩子的九大氣質向度,只有掌握孩子的氣質風格,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科學地調配孩子的學習與玩耍之間時間比例。

③寶媽要能夠準確地掌握,當下孩子的優勢分類,即:核心優勢、成長型優勢、習得行為、劣勢。這樣才可以有效地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安排各種任務,避免過度地消耗孩子的自制力。

④自制力與注意力如影隨形,所以,鍛鍊孩子的自制力,首先要培養孩子的積極注意力。(相關方法,請關注我的頭條號中發佈的相關文章)。

⑤積極的自我放空,能夠讓孩子保持自制力水平。

⑥正念活動不僅會讓自制力鍛鍊錦上添花,更可以在自制力消耗過多時,讓自制力的水平得到恢復。

強調:自制力是沒有上限的,自律的前提就是自制力!人的自律有多高,就會有多強大。

第二、寶媽從優勢教養出發,掌握培養孩子自制力的基本原則。

自制力跟我們的肌肉一樣,可以通過恰當的使用得到強化,而優勢教養能讓父母和孩子準好正確地使用自制力。

從優勢出發的父母,職責就是幫助孩子培養自制力,發展優勢。優勢教養不會引發孩子自制力的消耗,反而是鍛鍊孩子的自制力肌肉。

①儘管孩子需要很努力地培養自己的優勢,但出於對所做事情的熱愛,他們會更加自制,並因此收穫兩種快感:表現優異和充滿激情。

②從孩子的核心優勢出發做事,要比運用習得行為和劣勢埋頭苦幹所承受的壓力小得多。

③如果必須面對劣勢或是不可能避免的挑戰時,則讓孩子接觸優勢,將自制力與正念鍛煉出來的自我意識有效結合。


第三、日常生活中,從優勢出發,保持孩子自制力的幾條策略

從優勢出發的父母,會讓孩子為運用自制力,做好準備。比如:優勢運用之天賦才能——每次孩子戰勝“逞一時之快”的衝動,把精力投入到培養優勢(比如,去練習游泳而不是睡覺)中,都是在進一步挖掘個人潛力;優勢運用之性格美德——在學校的活動中,哪怕別人的孩子都尖酸刻薄,他仍能保持耐心,助人為樂,那他就是在用自制力來培訓積極的個性特徵。

①教會孩子積極放空。

②理解孩子的有毒時間。

③發揮孩子的核心優勢,強化孩子的積極情緒。

④跟孩子溝通,在學校裡發揮了什麼優勢(積極溝通之表達愛的策略)

⑤讓孩子學會利用心流活動修復功能。

⑥讓孩子養成製作待辦事項清單的習慣。

⑦將正念活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提升孩子的正念程度。

⑧寶媽要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⑨微習慣訓練,提高我們的自制力水平。

……,……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優勢特徵(氣質向度、表現優勢、性格優勢)制定合適的訓練計劃,越是為孩子量身打造的計劃,他們越會投入其中,孩子的自制力水平就會提升越快。

如果家長需要掌握詳細的孩子自制力系統培養方法,請關注我的頭條號,相關經驗陸續發佈。筆者專注優勢教養傳播和指導,已經成功地教練出近千名寶媽!


優勢教養教練竹風爸爸


自制力差就是把“該做的事情”敗給了“想做的事情”。

主要表現在:做作業磨磨蹭蹭;看電視、打遊戲無節制、上課走神、做事情不專心、考試做題粗心大意.....這些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長頭痛的問題。

1、家長是孩子的榜樣:

常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父母是一個有規律生活、說到做到、在情緒和行為都能良好的管理和約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反之,如果家長是生活扎亂無章,說話出口成髒、謊話連篇,做事情要求自己湊湊合合、勉勉強強,能教出怎樣的孩子呢?

2、給孩子一個適合成長的環境:

a、物質環境:比如:學習環境的營造,不一定是高大舒適上檔次的書房,有一個柔軟舒適的懶人椅放在牆角,旁邊有一個小書櫃,周圍乾淨整潔,這樣孩子就可以安靜的看書學習。

b、人文環境:比如:孩子在做作業,家長一會兒跑到孩子面前:“字寫好,做得太慢了。”一會兒又拿了一杯水,“快喝,不要渴了。”導致的結果是孩子作業慢,而且錯誤百出。有的家長會說:“只要我不看到,不提醒,他會做得更慢。”這個就是下面要說的給孩子自主權。

3、相信孩子,給孩子適當的自主權:

有一位家長說“有一次學校放假,她想給孩子自主權,讓孩子自己做作業,她就在另一間屋裡睡午覺,結果起床後看到孩子的作業只寫了幾排字,這哪裡敢放手呀?”其實這是孩子由於平時很少有自我控制的機會,所以一旦沒有父母管教,立刻就放飛自我,無法控制。也就是當一旦孩子沒有在父母管轄範圍後,處於充分自由的狀態時,反而會變本加厲地“放縱自我”。

所以建議家長引導幫助孩子制定合理的生活學習計劃,讓他有做選擇、做決定的自由空間,由被控制變成主動自我控制,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孩子有一點小改變時應及時認可和鼓勵。這樣家長即獲得了輕鬆,孩子也獲得了自由。

4、正確的教養方式:

有的父母採用簡單粗暴方式打罵來教育孩子,“你又在玩,為什麼不好好做作業?”“為什麼考試錯這麼多,你為什麼這麼笨?”“為什麼?為什麼?”也許孩子也在問自己“為什麼?”普天下的孩子,無論是前面的“尖子”,還是後面的“渣子”,都夢想自己成為優秀卓越的人。像粗暴的打罵也許能解決一時,解決不了本質。這就需要父母對待孩子有足夠的耐心,循循善誘,找出根本原因(需要根據個體情況仔細分析找原因)。


凡蓋煩


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但老師,漢惠心理工作室負責人。

自制力就是自我管理的能力。這個自我管理能力並不是不用教就會了的,小孩子自制力差,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沒有教會孩子管理自己。

或者是我們沒有給過他自我管理的機會。

或者說是父母包辦太多,不捨得讓孩子去做他應該做的事情。

或者是當孩子在做他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的時候,父母嫌這個孩子做得慢,太磨蹭太耽誤時間,所以乾脆自己三下五除二就幫孩子搞定了。

所以想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家長需要去教孩子。

首先你要給孩子提供機會。允許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其次不包辦代替。比如你知道孩子做事比較慢,那麼你就提前一些時間,給他充足的時間讓他去做,你需要相信他慢慢會快起來。

第三,當孩子在練習自我管理能力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不去指責和打擊他,而是當孩子自己做事情的時候,要肯定他,鼓勵他。因為人不是被否定被打擊才有動力去做事情,而是被肯定被鼓勵,一點點積累信心,然後越來越有信心去做。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大家可以和我的觀點不同,我尊重每一個和我觀點不同的人。


漢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師


首先,孩子這個年齡貪玩是正常現象,如果能夠對科目產生學習的興趣,孩子就會主動學習,自制力就會加強,否則,就會厭學;根據孩子不同的情況,可參考以下幾點:1、與孩子溝通學習的重要性,明確學習對其自身未來發展的意義;2、給孩子規定好具體玩的時間,而且一定堅持完成學習任*之後玩;*、讓孩子自己與自己比較,比如昨天堅持40分鐘,今天能不能比昨天多堅持10分鐘。。。分階段分目標完成。4、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建立科學合理並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此項需要外界專業人員或*構參與;目前課外輔導市場多數是以輔導文化課為主,而且真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及建立科學合理並適合孩子學習方法的*構非常少,我前幾天接觸過一個輔導*構叫優學教育,好像那個輔導*構有專職的輔導*師進行文化課的補弱增強,並還有專職學法*師進行學法全程跟蹤指導,真正培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每次孩子哭鬧倒地,家長都把他扶了起來哄他,就恰恰是你們這個動作,讓他覺得哭鬧倒地是讓你們妥協的好辦法。所以我建議,他再哭鬧倒地,就讓他自己躺著,不準任何人去扶他。小孩子雖然小,但不能放任。他自己能從地上爬起來了吧,如果他行,就別扶他。

匿名發表1


自制能力差的孩子,絕大多數是我們家長從小沒給養成好習慣而造成的。現在我們能做的是勤督促、多鼓勵。根據年齡、性格具體對待,青春期少年說多了還閒煩,要把握好尺度。


貪玩懶惰是孩子的共性,成人做事帶有目的性和功利性,為了前途以及種種因素不做不行,自制力相對也強一些。孩子的話,如果我們放任不管,比如不想寫作業,回家喜歡看電視、玩手機,不聞不問不好,順其發展,等事態發展嚴重了,家長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胖揍也是於事無補的,這時候就要講道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身做則帶動孩子自制力,也要有一定的耐心。假如是今天作業不會做,家長就耐心教導鼓勵,讓他找到成功的樂趣。適當的獎勵和懲罰是可以的,前提是把握分成,發揮智慧。不要打擊孩子,也不要縱容溺愛。個人建議誇獎為主嚴厲為輔,適當的指出不足,讓他心服口服。

孩子教育好了還是蠻明事理的,要有智慧,不要蠻幹管教,控制力差的孩子還是要多多管理,多多教育。對於孩子的教育能有文明規定的方法,如果一段時間過後孩子有進步,適當獎勵一下,再讓孩子給自己訂個目標,各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需要因人而異去教育開導。



對於自制力差的孩子現在要引起重視,不要太過於放任孩子自由發揮。現在管教還不晚。家長也要給孩子樹立榜樣,端正孩子的各方面態度,讓他將來成為更有用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