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天下第一土雕大佛”一佛鎮三縣 歷經18次地震仍完好無損


在中國文博界,素有“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文物看晉南”之說。晉南主要指的是運城市和臨汾市。位於運城市稷山縣城東北1公里高崖之上的稷山大佛寺,始建於金代皇統二年(1142年),古稱“清涼院”,因寺內供奉著一座巨型金代土佛,被民間俗稱為“大佛寺”。

整座寺院坐北朝南,自元代以來歷經多次重修擴建,現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進得山門拾階而上,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天王殿、大殿、鐘鼓樓、碑廊、文殊殿、普賢殿、十八羅漢洞和十殿閻君洞等建築。特別是兩側對稱的鐘樓和鼓樓,早在明代就被譽為“稷山八景”之一。

2004年5月1日,大佛寺遭到雷擊起火,寺內所有的木構建築被焚燬,現在的殿宇均為後來重建。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漢傳佛寺天王殿內都供奉著彌勒佛和韋陀護法,而重建後的稷山大佛寺,卻沿襲了金代時期的佈局風格,天王殿內兩側只供奉著四大天王,中間是一條過道。


依崖而建的大雄寶殿,是一座樓閣式建築,殿內供奉著一尊依崖雕塑的釋迦牟尼坐佛,佛像高20米、寬6.7米,串通整座樓閣上下。沿木梯登至樓頂,不僅可瞻仰佛像的全身,稷城全景也歷歷在目。在大雄寶殿兩側,還有開鑿於元代的十王洞和十六羅漢洞。

稷山大佛通體純為黃土雕成,雙目平視,面帶微笑,左手下垂扶於左膝之上,右手上舉呈“說法印”,其高度比雲岡石窟中最大的佛像還要高。因大佛寺位於高崖,而稷山大佛又以此為基,更顯氣勢恢宏,巍峨壯觀,被文物界專家譽為“天下第一土雕大佛”。

自元代以來,稷山縣共發生過18次地震,但大佛仍巍然屹立,素有“一佛鎮三縣”的美稱。據《稷山縣誌》記載:元至正七年“地裂水湧,崩城陷屋,但大佛無恙”;明嘉靖年間山西八級地震“稷山縣城垣盡毀,大佛無恙”。這顯然已不能用運氣來解釋。


2004年5月1日,大佛寺遭雷擊起火,木構建築灰飛煙滅,只有大佛完好無損,當地民間傳言:“化土為佛,與天地同齊,不可破也”。從此寺廟聲名遠播,香客如雲。而據專家分析,這尊純黃土雕刻的大佛是因為體內沒有木製骨架等易燃物品,才會在大火中僥倖躲過一劫。

生活在中國北方黃土帶上的先民不但利用黃土種莊稼、建房屋,還創造出稷山大佛這樣的文化奇觀,堪稱世界一絕。每年農曆正月二十,都會有上萬名當地群眾和遊客來到稷山大佛寺登高“納祥”,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裡走走轉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