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718家合作社铸成阻断返贫“屏障”

东南网讯 3月9日,在光泽县李坊乡杨里村贫困户官道文的菜地里,翻耕、除草、平地,一群人正有条不紊忙碌着。正在移栽辣椒苗的官道文说,这些人都是合作社的社员,他们今天是专门前来帮忙的,他还高兴地说:“去年种辣椒,我赚了1.2万元。”

杨里纯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贤明说,种植辣椒是当地贫困户重要的收入来源,但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原来2月份就要移栽的辣椒苗延迟到现在,官道文种了1亩多辣椒,今年由于时间紧,他家里人手不足,政府号召我们,在疫情防控期间,更要帮扶贫困户发展生产,官道文是我们的社员,确保他今年能有稳定的收入是我们职责所在。

光泽县扶贫办副主任熊国龙说,2018年12月,光泽县在全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首批实现脱贫摘帽。摘帽后,我们针对贫困户底子薄、劳动力弱,生产技能缺失的不足,对有劳动能力的,全部帮助他们加入当地合作社,让集体的力量,帮助这些刚刚脱贫的贫困户在致富路上走得更远。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多次要求全县718家合作社,在特殊时期,要成为贫困户坚强的后盾,要为他们的生产生活保驾护航,成为阻断返贫最大“屏障”。为巩固脱贫成效,光泽县还出台了《光泽县加快推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增收奖励补助规定》《光泽县就业创业扶贫基地认定和资金补助暂行规定》等文件,鼓励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务工、入股、土地流转等形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2018年底,全县在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17户4588人(其中国定1546户3840人,省定271户748人)已全部脱贫,贫困户人均收入13521元,增长23.9%。

脱贫攻坚,产业是根。光泽县立足农业资源丰富优势,结合打造中国生态食品城契机,推动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从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光泽县有专业合作社718家,成了贫困户脱贫的有力臂助。熊国龙说,我们整合政策资源,把项目和资金集中投向合作社,在管理机制上,结合村组织领建、能人带动等不同牵动主体的合作特点,实行连片规模经营,推动光泽县合作社步入规范化的发展轨道。2019年,光泽县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户均年增收4000多元。

“正月初七,我就到合作社务工了,120元一天,到现在已赚了3000多元啦。”在止马镇仁厚联农农业专业合作社油菜花基地,正在田间清掏水沟的贫困户周长孙满面笑容地说。周长孙是仁厚村朱坊五组人,因长年生病,又无谋生的一技之长,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他用自家的责任田入股联农农业专业合作社,同时到合作社务工赚取劳务工资,年收入2万多元,他已于2017年12月顺利脱贫。联农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建仁说,我们种植的稻花鱼米及养殖的稻花鱼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产品,除占领附近市场外,还直接进入永辉超市销售。我们去年底利用冬闲田,种下了100亩油菜,如不抓紧做好沟渠清掏工作,等油菜成熟收成再搞基础建设,就会影响后期的水稻种植,影响农户收入。因此,合作社优先安排4户贫困户先期投入生产,保障脱贫户有稳定的收入。

在地处偏远山区的寨里镇太银村,太银高海拔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礼财说,太银村共有13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除了7户孤寡老人五保户外,剩下的6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都纳入了合作社。今年,我们合作社将对这6户进行“保姆式”的照顾,确保这6户贫困户人均收入不低于1万元。

据悉,春播以来,光泽县农业农村局已组织全县13家专业合作社,抢种空心菜、白菜、萝卜、辣椒、茄子等蔬菜2535亩,预计产量500多万公斤。同时,针对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光泽县农业农村局在摸清种植面积和市场需求的同时,出台各类奖补政策,鼓励合作社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种植面积,确保在疫情防控下不会影响到全年的收入。

合作社的精准帮扶让贫困户解除忧虑,而政府、企业助力则让合作社发展生产信心倍增。受疫情影响导致蔬菜滞销的崇仁惠民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大棚里1万多斤的蔬菜也因销路不畅即将烂在地里。崇仁乡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与光泽县农业农村局对接,通过线上找到福州一家商超,帮着销售了5000斤,同时乡、村干部各显神通,通过食堂对接、爱心认购、甚至在朋友圈帮助卖菜等方式,帮助合作社销售蔬菜。在各方的通力协作下,合作社滞销的蔬菜基本售馨,如今,社员们正抢抓时节准备种植下一轮的蔬菜。(邱洪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