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良渚文化的獨特玉質禮器,造型奇特,含義深遠

玉鉞為軍事指揮權的象徵。最早始於崧澤文化的石鉞,至良渚文化時期,玉鉞與玉琮、玉璧一起構成了用玉製度的核心,是顯貴者階層特定身份地位的玉質指示物。良渚文化玉鉞一般有長方梯形玉鉞和扁方梯形玉鉞兩種類型,其最高形式一般由鉞身、冠飾、端飾三部分組成。

細數良渚文化的獨特玉質禮器,造型奇特,含義深遠

三叉形玉冠飾

玉鉞由石鉞演變而來,在功能上失去實用性而成為軍權的象徵物。良渚文化中既有石鉞又有玉鉞,玉鉞既有單件的又有與兩端端飾(玉鉞鐓和玉鉞瑁)組合成器的(稱為玉鉞仗),極個別的玉鉞(如反山 M12 出土的一件豪華玉鉞)上雕琢有神人獸面紋和鳥形象的圖案,說明玉鉞與墓葬的性質密切相關。

細數良渚文化的獨特玉質禮器,造型奇特,含義深遠

良渚琮 高:14 釐米

玉鉞在同時期的史前考古學文化中沒有像良渚文化那樣發展得如此極致。組合玉鉞仗是良渚文化最為典型的禮器之一,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並在形制上作為禮器的一種固定器形,被繼承和發展,也是夏商周三代青銅鉞的濫觴。

細數良渚文化的獨特玉質禮器,造型奇特,含義深遠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_玉琮


細數良渚文化的獨特玉質禮器,造型奇特,含義深遠

良渚玉琮王和玉鉞王

柱形器在其他文化中比較少見, 其外形多為圓柱體,少數為琮形,中部皆對鑽一圓孔,器表多素面,少數淺浮雕神獸紋,從形態上看有帶蓋柱形器和不帶蓋柱形器兩種類型。王明達認為器身較高的柱形器是放置在槨板之上的附件,具有禮儀上的裝飾功能,器身較矮的柱形器是棺底的附件。由於柱形器僅在有棺槨作葬具的大墓中發現,說明它是墓主人地位和權力的象徵器。

細數良渚文化的獨特玉質禮器,造型奇特,含義深遠

良渚文化簡化神人紋玉方錐形器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璜、瑗、三叉形器、冠狀器、琮式管等, 往往出土於墓主人的頸部、胸部或腳部附近,不少器物如璜、三叉形器還與玉管、玉圓牌等組合成佩飾,說明這些玉器主要是作為項飾使用。但是,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刻有或簡或繁的神人獸面紋,有的器物像錐形器,而這一部分玉器無疑也都帶有濃重的宗教色彩和禮儀性質。其中琮式管器身細小而修長,且雕刻簡化的獸面紋,屬串飾中的構件,實際上是神人獸面紋形式在玉管上的體現。

細數良渚文化的獨特玉質禮器,造型奇特,含義深遠

良渚文化雙孔玉鉞

三叉形器,又稱“山形器”,外形像下端弧圓、上端開三叉的“山”字,一般與長玉管配伍, 多出土於死者頭骨上方,一般認為是頭飾或帽冠上的飾件,但是這種飾件多雕刻有神人鳥獸圖案,顯得威嚴神聖,非普遍民眾所有,也是宗教和軍事權貴的象徵物之一。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玉器,如趙陵山所出的所謂“鳥首人”之類的玉件,又如一些動物寫實性的玉雕件,如 鳥、龜、蟬等, 往往也雕刻有紋飾,且這些紋飾也反映出神人獸面紋的圖案結構,說明也被神化,帶有禮儀和宗教性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