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走亲越发像“演戏”,不吃饭、不留住,感觉是走过场,为啥?

新大风歌


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现在人事情都比较多,生活节奏快,加之修了村路,家家户户普遍都有三轮摩托车或小车,交通方便,走亲戚说走就走,事一办就返程了。

过去交通工具欠缺,走亲戚全凭"11号汽车“步行,途中行走就需很长时间,待到亲戚家把半晌时间都躭搁了,形势所迫,不吃饭就不行,倒不是谁都想吃饭。

二是有些亲戚巳经"老化",本早应吐故纳新,但因一些传统的习俗之缘故,迟迟藕断丝连,放舍不了。

在我们那儿有一个讲究,成年男子死了之后,要吃外婆家的饭,所以外婆家那边人,在葬埋行礼来时,必须拿有用碗盛的饭食之类礼品,也堪称祭食吧。拿来之后,主人将其摆在灵堂的恭桌上,以表对逝者的敬意。

而成年女子死了之后,要吃娘家人带来的祭食,下葬时,也同样将其摆放于坟墓前,寄托哀思。

鉴于上边几种情况,所以有些老人还在世时,一些老亲戚还不得不走。

就象我家,我年事已高,还提什么外婆,连舅父母早都下世了,就这,每年还得去舅父家拜年。孩子们和那边的人很少接触,近乎于陌生人,甚至去时对方连人认都认不得,还得做自我介绍,所以,孩子们只得硬着头皮去。去了难免东西一放,停不下几分钟,就回来了。这不叫走过程叫啥?但不去又使不得,断不起,关键是孩子想给咱吃外婆家那碗饭的!

同理,老伴也老了,跑不动了,几乎也不去娘家,孩子们为了保这碗饭,还得走动,只是"凑合"罢了。

但是不尽然,有些亲戚照样走得特近,也很热火!至于吃饭过夜,那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

就象新女婿相跟媳妇走岳父母家,岀嫁的女子回娘家探望老父母……类似这种情况,不管路途远近,正常情况下吃饭是必不可少,住几天也是常有的事。

亲戚也要"吐故纳新",这很正常,全在情理之中。绝非什么现在人情意淡了等等。试问,若不这样,难道那些老亲戚,晚辈人彼此都互不认识,还能子子孙孙老走下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