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無人駕駛這事一點也不靠譜?

觀點 | 為什麼說無人駕駛這事一點也不靠譜?

本文為行業投稿,作者為汽車互聯網企業資深從業者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除了天天盼著國家和人民能夠早日度過難關,作為汽車行業的一份子,也一直關注著車企在抗擊疫情中的動作。

當然,我指的不是生產口罩,而是無人駕駛汽車。

因為我看到了很多由無人車企業,物流企業研發的微型無人駕駛配送車,消毒車,清掃車,投入抗擊疫情一線的新聞報道。

一想到曾有那麼多家車企爭先恐後宣稱旗下無人駕駛小汽車、無人駕駛出租車、無人駕駛大巴車,早已在實際道路投入試運營甚至“正式運營”,我便對他們在這次疫情中的表現充滿了期待。

在疫情肆虐的湖北,讓這些在開放道路都經受過“中國式開車”和“中國式過馬路”考驗的無人駕駛小汽車、出租車、大巴車,在幾乎無人無車的路況條件下,點對點接送一下日夜操勞的醫護人員,運送一下抗疫物資,解決一下特殊人群的通勤剛需,應當是舉手之勞。

但這對疫區可是雪中送炭吶,那些冒著生命危險在武漢開網約車接送醫護人員,開大巴車集中轉運病人的勇士們,他們太需要無人駕駛汽車來解放他們了。

意外的是,我一直沒看到有這方面的報道。

難道?那萬萬不可能,一定是刻意低調沒搞宣傳。

要是你們碰巧看到或者知道哪家車企在疫區投入了無人駕駛汽車,告訴我,我寫文章替他們狠狠地擴散一下。

畢竟這個事情比起造口罩,比起給媒體朋友發防疫用品更應該被關注。

對了,我依稀記得武漢應該也是部分車企的無人駕駛汽車試運營(或者是正式運營?)城市之一。

都說疫情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了魑魅魍魎,照出了牛鬼蛇神。依我看,也照出了在無人駕駛領域誰在踏實做事,誰在虛張聲勢。

藉著這個話題繼續聊一聊,無人駕駛汽車這事到底靠譜不靠譜?

無人駕駛汽車落地的真正障礙是什麼?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一直篤定地以為阻礙無人駕駛汽車落地的最大原因有兩點。

第一是基礎設施,第二是法律、道德和倫理層面的東西,而最不可能成為障礙的則是技術。

但是現在我覺得,技術可能同樣是個大問題

你想,湖北、武漢當下的交通狀況,再加上出行需求的相對單一化、同質化,讓點對點的需求佔據了絕大多數,跟測試場大模擬場景區別不太大,可以說非常適合無人駕駛汽車的運行。

但即便是這樣,也沒看到哪家車企拿出勇氣在武漢、在湖北投放無人駕駛汽車。

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平時口號喊得響,測試運營搞的歡,關鍵時刻就掉鏈。竟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除了對自己的技術不自信,我真想不出來別的原因。

不過,技術不過關也就罷了,但宣傳時可都不謙虛呢。尤其還喜歡搶什麼國內第一、行業首次、規模最大之類的標籤往身上貼,這可真就是態度和思想的問題了。

說到基礎設施方面的問題,我覺得可能會迎來一個大的發展。

前幾天大家都在關注幾個部委聯合發佈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其中就明確提到了要完善智能汽車的基礎設施體系建設。

儘管智能汽車和無人駕駛汽車還是有很大區別,但是智能汽車所需的基礎設施也是無人駕駛汽車所必需的。

至於法律、道德、倫理方面的問題,前些日子請教了幾位非常資深的律師,試圖在這個問題上找到一些答案,但是幾無所獲。

不過幾位律師並不為此感到憂慮,他們認為,在無人駕駛汽車普及之前,在技術層面的問題解決之前,法律道德的問題一定會有解決方案,這並不是阻礙無人駕駛汽車落地最重要的因素。

我們為什麼需要無人駕駛汽車?

對無人駕駛汽車不切實際的急迫需求,我認為大多數都是炒作出來的偽需求

看看很多媒體上的相關文章,無外乎交通太擁堵;人們厭倦了開車;沒時間沒精力開車;在車上要解放自我,專心工作、開會、看電影、睡覺,抑或是不想與駕駛員同處一車,想要更多隱私和空間;出行行業需要全新的商業模式來降本增效;汽車行業需要變革,需要新的利潤增長點等等。

那麼,這些來自用戶的需求代表了多少人的心聲,這些行業問題的解藥,真的是或者只是無人駕駛汽車嗎?

有人駕駛的出行業務都沒搞出個名堂,又有多少傳統汽車業務可以通過創新可重煥新生但是沒做好的?

一心想做無人駕駛,步子未免有些大。

具體到那幾個偽需求,沒有司機就不擁堵了嗎?堵車的原因是什麼心裡真沒點數?

所謂厭倦了開車,其實是你厭倦了堵車,一小撮人的厭倦不能代表中國超過4億的持證駕駛人。

沒精力沒時間開車,找個專業司機會更快解決問題。司機在身邊擔心隱私問題?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對我們隱私的一刻不停地窺探、記錄和分析,遠比一位駕駛員恐怖得多。

你可以把司機支開,但是你能讓系統從你車裡滾出去嗎?

不可能,這輩子都不可能的。

至於那些說要在無人駕駛的車上看電影,睡覺的,你是覺得車上看大片比在專業影院效果好?還是覺得家裡的床睡起來不如蜷縮在汽車上舒服?

黨和政府讓我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大房子,你卻對汽車裡那點狹小的封閉空間愛得死去活來?

如此看來,有些媒體人腦子裡的肉糜似乎有點多。

無人駕駛大環境的浮躁和急功近利,與媒體的不恰當渲染不無關係。

無人駕駛汽車何時會實現?

不太喜歡也沒能力預測未來,但是可以試著建議一下,車企在通往無人駕駛汽車的路上,應該做點什麼有用的事情。

1、好好研讀一下前不久多部委發佈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並且好好貫徹落實。

為什麼是“智能汽車”而不是“無人駕駛汽車”?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我知道相比無人駕駛汽車,智能汽車的提法更務實、更符合和尊重產業發展規律。

聽我一句:跟黨走,錯不了。

2、解決好汽車用戶真正的剛需,一是搞好駕駛過程中的安全與效率的問題,二是人車分離狀態下的人車互動。

不要試圖通過把手機上的應用全部搬到車上,而讓用戶扔掉手機。

不可能的,真的。

對一個高質量的車聯網系統,一部真正的智能汽車來說,手機、電腦、平板、手錶甚至智能家居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完全理解車企想轉型的急迫心情,想留住用戶,想獲取數據,想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但是千萬不要死盯著用戶每天在車內的那一兩個小時。

打開車門,車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更有價值。

3、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腳踏實地做好無人駕駛汽車的技術研發和試運營

不要搞噱頭、搶風頭,聽見點新東西就一擁而上。更不要搞政績工程面子工程,不要藉助媒體誤導不明真相的群眾,讓大家以為科幻世界和變形金剛就要成為現實。

我就問一句:風電行業瞭解過嗎?

車企搞了那麼多無人駕駛測試,試運營,正式運營。在疫區最需要的時候,那些車都在哪裡?是不是無人駕駛自己溜了?

反倒是那些微型無人配送車,清掃車,消毒車,雖寥寥無幾,技術也未必達到完美的程度,但人家是真正被派上了用場、滿足了剛需。

無人駕駛汽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沒有“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定力和胸襟,只盯著自己的那點政績,可真不好辦。

是不是瞬間覺得無人駕駛這事一點也不靠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