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雙手創造小康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激發脫貧戶昂揚鬥志

掌上出城訊3月是東川區拖布卡鎮最美的季節,櫻花、梨花開滿枝頭,200名村民在園子裡忙著種植紅梨。澆水間隙,農戶張雲春停下手上活計欣賞動人的春色,改種新品種梨樹後,收入將比以前增加不少。

3月7日,村委會工作人員通知大夥收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張雲春在手機上查看了中央媒體的相關報道。“農村危房改造解決了我們農戶最基本的住房問題,但後續生活怎麼辦、收入從哪裡來,還是得靠這些梨樹。習總書記說脫貧以後還有小康,政府幫助大家脫了貧,那小康就得靠自己的雙手創造。”

種上紅梨後,改變了原來分散的管理模式,修剪枝丫、施肥除蟲都有講究,產量增加後,村裡還負責銷售。張雲春的“小康”,就在他早出晚歸的汗水中。

拖布卡鎮建立“村黨支部+農戶”的運作模式,通過前期研究商討、項目評審、宣傳動員等,發動205戶農戶整合土地280畝,種植紅梨11200株。進入盛果期後,畝產可達700公斤,畝產值可達4200元,能極大促進農戶增收。

“習總書記在會上說的一段話讓我特別有感觸,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注重長期培育和支持種植養殖業發展。對於農村來說,發展產業非常重要,是支持農戶獲得持續收入的重要途徑之一。”看完會議報道後,湯丹鎮灑海村委會主任水東平說。

為了帶動更多群眾脫貧,水東平帶領技術團隊,教技術、帶務工、發展產業。農戶通過產業扶持資金,以入股形式參與合作社發展,流轉的860畝土地上如今已種滿木瓜。“發展木瓜種植產業農戶有3種增收方式,流轉土地、入股和務工。種植木瓜解決250人的就業問題,農戶戶均增收1800餘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2萬元。”接下來,水東平還準備擴大種植規模,在小江干熱河谷地區發展產業,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易地搬遷到城區以後,我通過扶貧車間學習了組裝變壓器的新技能,家門口就業既方便照顧幼兒又方便上班,每個月準時領工資,心裡踏實。”脫貧後,劉漢聰比之前更繁忙。“我周圍有一些跟我一樣的農村婦女,沒文化、沒賺錢的手藝,能夠學會一門技能對今後生活有很大幫助。”

動員婦女參加扶貧車間的培訓,企業需要什麼樣的工人,扶貧車間就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不僅實現培訓與企業需求的直接對接,這些婦女也能夠照顧家庭、上班掙錢兩不誤。扶貧車間通過組織開展網絡創業、刺繡等培訓班,引導搬遷勞動力學習電商知識,為居家創業奠定基礎。

今年年初,祿勸縣屏山街道岔河村的臍橙搭乘對口幫扶的快車遠銷澳門,祿勸優質農產品供應在澳門市場實現零的突破。

村民郭懷亮根本想不到,自己種的橙子能賣到那麼遠的地方。“看了習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我覺得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咱們農戶的幫助非常大,祿勸還有很多優質農產品,希望通過這個協作把更多土特產賣出去。”郭懷亮說。

2019年,藉助南光集團的幫扶,第一批1000公斤祿勸岔河臍橙銷往澳門,每公斤價格為28元。“有了這麼好的銷售渠道,今年的橙子產量會更大。大夥都鉚足了勁,用勤勞的汗水、用自己的雙手去奔小康。”郭懷亮堅定地說: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星宇

編審:李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