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實拍(1)

2019年10月2日,我和妻子利用國慶假期,去保定易縣的清西陵遊覽。

清西陵,始建於雍正八年 (1730年),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還有3座後陵、懷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爺陵。

清西陵被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清西陵與清東陵一起,被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1年被評為國家首批4A級景區。

那天,天氣不錯,高速上的車輛也不多,我們用了將近一個小時就來到了清西陵的綜合服務區。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實拍(1)

▲清西陵景區導遊全景圖

停好車,辦完票務,我和妻子就搭上了景區的免費擺渡車。

也就用了幾分鐘,我們乘坐的擺渡車就來到了一個岔路口,跟車的景區工作人員告訴遊客:身體棒的可以從這兒下,往前走三公里,可以看到雍正皇帝泰陵的全部景觀。

我回過頭,趕緊招呼站在我後面忙著觀賞路邊風景的妻子下了車。

擺渡車一轟油門開走了,寬闊的岔路口只剩下我和妻子孤零零地站立在路邊。

我拿出相機,簡單整理了一下行囊,就和妻子向北走去。

不一會兒,我們就看到了泰陵的第一個景觀——五孔橋。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實拍(1)

▲泰陵五孔石拱橋

泰陵的五孔橋是石拱橋,在清西陵的49座橋中意義最大。

泰陵的五孔橋,坐落在北易水河上,橋長84.5米,寬8.7米,用青白石建成,平整厚重,橋的兩側設有桃形望柱和荷葉淨瓶欄板。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實拍(1)

▲泰陵五孔橋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實拍(1)

▲北易水河及成語典故“鷸蚌相爭”發生地

我貼著精雕細刻的石質橋欄,望著蜿蜒東去的易水河河道里的一大片、一大片荷花和睡蓮,還是不由地想起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些古老、悲壯的詩句。

易水河北岸、五孔橋東側立著兩座石碑,窄一些的石碑上刻有“易水河”三個紅色大字,寬一些的石碑上分三行刻有“成語典故‘鷸蚌相爭’發生地”。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實拍(1)

▲成語典故“鷸蚌相爭”發生地碑

過了五孔橋,往北走不遠,我們就來到了泰陵那三座世上獨一無二的石牌坊前。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實拍(1)

▲ 泰陵的三座石牌坊

泰陵的這三座石牌坊建於清雍正八年 (1730年)至乾隆二年(1737年),形制和結構相同,均為六柱五間十一樓仿木結構,高11.49米, 寬32.17米,採用青白石築成。

整座牌坊坐落在由兩塊巨石雕成的須彌座上。三座牌坊為廡殿頂,其樓頂均用青白石料仿木結構雕琢而成。樓頂雕有樓脊、鴟吻、脊獸、瓦壟、勾滴、斗拱、簷椽、額枋等。每座牌坊六根立柱的下部四周均裹有巨大的夾柱石,夾柱石的四周雕有不同的紋飾圖案。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實拍(1)

▲ 神道西側的牌坊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實拍(1)

▲ 跨越神道的牌坊,牌坊北面是大紅門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實拍(1)

▲ 神道東側的牌坊

在我國明清時代的帝陵前,石牌坊並不罕見,但雍正的泰陵前竟然有三座石牌坊,這在我國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那為什麼泰陵前要建三座石牌坊呢?答案是眾說紛紜。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由於大紅門前的廣場比較寬闊,只在神道上建一座牌坊顯得空曠,於是泰陵的設計者們就在廣場的東西兩側各建了一座牌坊。這樣,大紅門和三座牌坊正好構成了一座寬敞的四合院。

第二種說法是:雍正皇帝為了標榜自己的功德,特意下旨建造了三座牌坊,意味著牌坊越多功德越高。

第三種說法是:雍正繼位前,他居住的雍和宮門前就有三座木牌坊。雍正駕崩後,乾隆皇帝下旨在父親的陵寢前也建造了三座牌坊,使得雍正生前和離世後所處的環境相呼應,體現了封建帝王“視死如生”的理念。

第四種說法是:南面的牌坊象徵著雍正皇帝坐北朝南,雄視天下;東面的牌坊朝向奉天的皇陵和清東陵,表示雍正不忘根本,和老祖宗一脈相承、血脈相通。西面的牌坊表示雍正對西部的關注,也是雍正執政期間西部戰事勝利的豐碑。

清西陵的宣傳資料中採用的是第一種說法,而史學界更贊同第四種說法。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實拍(1)

▲ 大紅門

石牌坊的北面就是大紅門。大紅門是清西陵的總門戶,也是泰陵的第一個門戶。

大紅門為單簷廡殿頂,上覆黃色琉璃瓦,整個清西陵只有它使用了廡殿頂,足見其地位之崇高。

大紅門有三個拱券式門洞,東側的門洞稱君門,是供當朝的皇帝出入的;中間的門洞叫神門,是供神仙也就是已駕崩的皇帝進出的;西側的門洞叫臣門,是供皇家女眷和大臣們通行的。因此,平時君門和臣門是打開的,神門則是關閉的。

大紅門的東西兩側是長長的紅色的風水牆,用以保護清西陵的風水不被破壞。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實拍(1)

▲ 大紅門

大紅門前面顯眼位置擺放有一對大型石雕麒麟,一種祥瑞之物,用以企盼天下太平、國泰民安。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實拍(1)

▲ 大紅門前面的清西陵文保碑和世界遺產碑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實拍(1)

▲ 大紅門的東西風水牆前各豎有一塊下馬碑,上面刻有漢文、滿文和蒙古文“官員人等至此下馬”。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實拍(1)

▲ 聖德神功碑亭東南方的漢白玉浮雕雲龍華表

華表,又稱擎天柱或蟠龍柱,通高13.1米,柱身為八邊形,邊長1.11米。

聖德神功碑亭外的四根華表分別位於碑亭廣場的四個角落,底座為八角蓮花須彌座,柱頂各蹲踞石雕蹲龍一尊,名曰“望天吼”,兩個面南,兩個向北,分別寓意“盼君來”和“勸君歸”。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