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好詩」第11期 人鄰 王志國,緞輕輕 張靜 古石

高端 純粹 唯真 創新


「每週好詩」第11期 人鄰 王志國,緞輕輕 張靜 古石


【每週好詩】第11期

人鄰 王志國

緞輕輕 張靜 古石


《每週好詩》長期約稿,作品將固定於週三推出,歡迎精短意深力作和自帶點評作品。來稿註明“每週好詩”。

稿郵 [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持 陽坡牛 蘭葉子


詩人檔案

「每週好詩」第11期 人鄰 王志國,緞輕輕 張靜 古石

作者簡介:人鄰,河南洛陽老城人,現居蘭州。出版詩集《白紙上的風景》《最後的美》《晚安》,散文集《閒情偶拾》《桑麻之野》《找食兒》《行旅書》,評傳《百年巨匠齊白石》等。


01

荒草


把山坡上的荒草,那被

秋風加重的荒草

按在紙上。


我需要這荒草。我需要能靜靜地按住荒草的

時間。


我要窄窄按住

直到它們突起、雜亂

怎麼也無法止住它們的

深秋裡駭人的荒蕪。


欣梓點評


人鄰是我偏愛的詩人。讀他的詩,總有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奇與內心的觸動,驚奇源於他的表達視覺,觸動(或者說是觸動)是他的詩句總有那麼一兩句會總能如閃電一般劃過我的內心,瞬間照亮那幽暗或者沉寂的部分。


比如這首《荒草》,詩的第一節只有三行,前兩節雖只有兩行,卻如電影裡凝止不動的長鏡頭:隨著秋風一天天吹過,一天天地加重,那曾經茂盛、葳蕤的草一天天地枯黃、消瘦,漸漸地失卻了生命的底色,眷念萬物永恆、生命恆久是人之常情,面對哪怕是野草這樣的事物,看到它們日漸委頓的面容,詩人內心如何不悲不疼?於是,他便想將這些他憐愛的荒草按在紙張之上,從而避開那刀斧一樣的秋風。


物我一理,荒草的一生也是人的一生,人的一生也何嘗不像荒草?在第二節,詩人所需要的荒草其實就是可以供人可以去散散步、賞賞花、與三五好友喝點小酒的好時光呵,這樣的時光才是人不致於只為勞碌奔波疲於奔命而應該享有的生命的美好滋味的所在,但憑誰,又能敵得過歲月賜予他的日漸蒼老?“我需要能靜靜地按住荒草的/時間”句式是肯定的,但內含的情愫卻是疑問,悲愴由此湧出,我想,它於此刻裹住了人鄰,也裹住了我的心。


第三節為這種悲愴的延伸,一個詩人如何能在紙張之上阻止一棵荒草在秋風中的枯萎?不能,真的不能,他在努力嘗試會發現他最初的想法是徒勞的,他無法拯救一棵秋風中枯黃的草,在他回過神來時,他將面對和承受更為巨大的荒蕪,一如他日日面對的不斷蒼涼的人世。


點評人:欣梓,教師,現居甘肅天水。


詩人檔案

「每週好詩」第11期 人鄰 王志國,緞輕輕 張靜 古石

王志國,男 ,藏族1977年11月出生,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人。在《人民文學》《詩刊》《星星詩刊》《民族文學》《天涯》《青年文摘》《新大陸》(美國)《北美楓》(加拿大)等國內外200多家刊物。

02

順從


被風吹得傾斜的青草

我喜歡這垂向大地的彎


順從中隱含韌勁

多年來,我一直把風吹草低當作一種生活方式

但在與現實較勁的過程中

卻硬不及石頭,柔不如草木

在經歷了親人的逝去、時光的流逝、生活的磨礪後

我突然覺得,在這世上,

除了不輕言放棄和生命的尊嚴

其他,草木一樣,順從


陽坡牛點評


藏族詩人王志國的詩一個顯著的特質,就是他的詩句處處緊扣故鄉獨特的風。這原起的、無處不在的風,在詩人的手裡動情的吹拂,一任筆鋒把草木、高原、山川等萬象的內質剝開,字裡行間露出一種隱忍、韌性與不息的精神。詩歌《順從》的首句,風就把草吹彎了。這是詩人最喜歡的物與物的交流、抵撞。“多年來,我一直把風吹草低當作一種生活方式”。這是小草的,一樣是我與我們的低處的、微小的、平凡的生活。我們因此,在堅守,在忍耐、在磨礪。但我們歷經了生死離別、痛苦磨難之後,總是悟出生活的一個道理——,“除了不輕言放棄和生命的尊嚴/其他,草木一樣,順從”。這種簡潔的記述,以小博大,進而自然掘出我們需要的意境,詩能已給我們很好地揭示出來。


詩人檔案

「每週好詩」第11期 人鄰 王志國,緞輕輕 張靜 古石

緞輕輕,原名王風。生於皖南,現定居上海,上海作家協會會員。自童年開始文學創作,14歲起於《兒童文學》發表散文。詩歌作品發表於《詩刊》《十月》《揚子江詩刊》《草堂》《青春》《漢詩》《詩歌月刊》《詩選刊》等刊物。入選2017十月詩會,第34屆青春詩會。

03

在塔爾寺


鳥群引頸,喊叫著

我心中飄起的大船正在寺中游蕩

抽動鼻子吸起冷風

僧人們黝黑的身影已消失不見

面朝佛像仍不知悔意

我是遊客中沉默的女性

世物莫名,撫弄荒謬


陽坡牛點評


緞輕輕的詩都是信手拈來的,平敘之中凸顯深意與靈性。《在塔爾寺》,詩人只是遊客而已,但一入寺內,我的心中就飄起“大船”:一種對佛地、佛道的感悟,一種超越寺廟、佛界的思想,隨機呈現。緊接著,就是“僧人們黝黑的身影已消逝不見”/“面朝佛像仍不知悔意”。進而揭示出僧人、或者每個人對內心的堅持,也許是各自難以敘說的情感、處世的態度,始終沒有停止。最後的句子,又露出七分禪意的詩境。詩短意深,溢於佛內與佛外的思想,令人回味。


詩人檔案

「每週好詩」第11期 人鄰 王志國,緞輕輕 張靜 古石

張靜,江蘇徐州人。作品見於《詩刊》《作品》《星星》《北方文學》《揚子江詩刊》《詩選刊》等。

04

村莊


我需要一個村莊,用來安置

我的田園夢,需要一張

樸素的木床,承擔漂泊的肉身

我需要一個仰望星辰的窗口

需要一棵古老的銀杏樹

綠蔭的庇護下,坐著我的親人

我需要一盞油燈,照亮黑暗中的鐵

我需要蒼苔之上一眼深深的水井

打撈月光,取出沸騰的心跳

我還需要一些寒冷,一些疼

一堆無畏的文字,一張自由的紙

以便我在上面破繭,化蝶,重獲新生


特霞點評


這無疑是一位思想者,一位深潛於喧囂浮塵之下冷眼看世界也看自己的詩人。“漂泊的肉身”何處安放?“被不知不覺裹滿了世俗慣性、惰性浮塵的厚重的繭”的靈魂何處安放?詩人坦誠“需要”的,恰是我們已經深深失去的――真正能安放“田園夢”的“樸素的木床”“仰望星辰的窗口”“古老銀杏樹”“油燈”,甚至蒼臺上一眼深深的水井,是現代文明推進中我們一點一點失去的“鄉愁(靈魂的故鄉)”。這“被裹滿了世俗慣性、惰性浮塵鏽鈍了的厚重的繭”的靈魂,渴望刺穿麻木鏽鈍,破繭而出,在最初的“月光”裡恢復對“寒冷”“疼痛”的知覺,對生命“沸騰的心跳”的感知,然後掙脫一切羈絆,在“無畏的文字”和“自由的紙”上全方位“復活”。全詩在一組“具有時代記憶符號”的意象中,傾注了個體生命熾熱的懷念與回望、反思與追尋,但卻形象鮮活地穿透了時代的痛感與集體無意識的渴望,具有明顯的詩覺、詩維、詩意把控能力!


詩人檔案

「每週好詩」第11期 人鄰 王志國,緞輕輕 張靜 古石

古石,現代禪詩研究會成員,“現代禪詩流派論壇”總編輯,微信公眾號“現代禪詩欣賞”創辦人。著有詩集《空曠》,作品收錄於《星星》《詩選刊》《綠風》《詩潮》《安徽文學》《世界現代禪詩選》《現代禪詩探索叢刊》《中國先鋒詩歌十大流派》《中國網絡詩歌前沿佳作評賞》《中國網絡詩歌年鑑》《中國詩歌年鑑》《中國當代先鋒詩人詩歌大展》等書刊。

05

一陣風從我面前吹過


一陣風從我面前吹過

一匹馬從我面前馳過

一列火車從我面前駛過

一隻螞蟻從我面前爬過

天空高遠 大地遼闊

我看見自己從我面前走過

像一陣風一樣

像一匹馬一樣

像一列火車一樣

像一隻螞蟻一樣

天空和大地靜靜顫動


特霞點評


在時間面前,萬物皆是過客。有形的、無形的、龐大的、渺小的,在無垠的宇宙裡,都只是短暫逆旅。不管你有沒有自覺,能不能意識,生命倉促如一陣風、一匹馬、一列火車,渺小亦如螞蟻。縱然是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的天地宇宙,也只能滿懷悲憫地注視、“顫動”。全詩擷取具有普遍共識和特定內涵的“風”“馬”“車”“蟻”為代表性詩維具象,並置於天地宇宙空間大背景下,使其“流逝”特徵集中呈現,然後歸結於“我”的自察自知自覺和天地的“顫動”與悲憫,在詩維兩級跳躍迴旋中,表達出普遍的時間意識、生命意識、宇宙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