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美人演义----西施(八) 「清」素阉主人

第十五章贷粟练兵

  • 话说夫差自与西施在消夏湾,避暑取乐,流连忘返。只有太宰伯(喜否)、大夫王孙雄随侍左右,相国伍子胥,亦不得见。
  • 越王勾践,闻吴王宠幸西施,日事游乐,复与文种商之。
  • 文种奏道:“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今岁年谷欠收,粟米将贵,君可请贷于吴,以救民饥。天若弃吴,必许我贷。”
  • 勾践即使文种,以重币贿赂伯(喜否),引见吴王。
  • 此时暑气久退,吴王已与西施由消夏湾回至姑苏。遂于姑苏台上,召见文种。
  • 文种再拜稽首道:“越国洼下,水旱不调,年谷不登,人民饥困。愿从大王乞太仓之粟万石,以救目前之急。明岁谷熟,即当奉偿。”
  • 夫差道:“越王臣服于吴,越民之饥,即吴民之饥也,怨吾何爱谷,不以救之。”
  • 时伍子胥闻越使至,亦随至姑苏台,得见吴王。闻许其请谷,重又谏道:“不可,不可。今日之势,非吴有越,即越有吴。吾观越王之遣使,非真饥也,其意在空吴之粟。与之不加亲,不与未必仇,王不如辞之。”
  • 夫差道:“勾践囚于吾国,却行马前,诸侯莫不闻知。今吾复其社稷,恩若再生,贡献不绝,岂有背叛之理?”子胥道:“吾闻越王,早朝晏罢,恤民养士,志在报吴。
  • 大王又输粟以助之,臣恐麇鹿将游于姑苏之台矣。”
  • 夫差道:“勾践业已称臣,安有臣而伐君者。”
  • 子胥道:“汤放桀,武王伐纣,不是以臣伐君么?”
  • 伯(喜否)从旁叱之道:“相国出言太甚。吾王岂桀纣之比?”遂启奏道:“臣闻葵邱之盟,遏籴有禁,为恤邻也。况越为吾贡献之国,明岁谷熟,责其如数相偿。无损于吴,有德于越,何惮而不为也。”
  • 夫差遂与越粟万石,对文种言道:“寡人逆群臣之议,而输粟于越,年丰必偿,不可失信。”
  • 文种再拜稽首道:“大王哀越而救其饥馁,敢不如约。”
  • 文种领谷归越。
  • 越王大喜,群臣皆呼万岁。勾践即以颁赐国中之贫民,百姓无不颂德。
  • 次年,越国大熟,越王对文种道:“寡人不偿吴粟,则失信;若偿吴粟,则又损越而利吴,如何而可?”
  • 文种道:“宜择精粟,蒸而与之。吴王苟爱吾粟,用以布种,吾计售矣。”
  • 越王用文种之计,果以熟谷偿吴,如其半斛之数。
  • 吴王叹道:“越王真信人也。”又见其谷粗大异常,对伯(喜否)说道:“越国土地肥沃,其种甚佳,可散与吾民植之。”
  • 于是国中皆用越粟,虽种而不发生,吴民大饥。夫差还以谓土地不同之故,不知粟已蒸熟,却中文种毒计也。
  • 越王闻知吴国饥困,便欲兴师伐吴。文种谏道:“时未至也,其忠臣尚在。”
  • 越王又问于范蠡。范蠡答道:“不远矣,愿王益习战以待之。夫善战者,必有精卒,精卒必有兼人之技。大者剑戟,小者弓弩,非得明师教习,不得尽善。臣知南林有处女,精于剑戟;又有楚人陈音,精于弓矣。王其聘之。”
  • 越王从其言。分遣二使,赍厚礼,聘请处女教导剑戟,陈音训练弓矢。
  • 处女在越,教成三千剑戟之上,辞别越王,仍回南林。
  • 陈音亦教习三千军士,均授以连弩之法,三矢接续发去,人不能防。历时三月,军士尽得其巧。陈音抱病而死,越王厚礼葬之,名其葬处曰:“陈音山。”后人有诗咏越王练兵之事道:击剑弯弓总为吴,卧薪尝胆沔几枯。
  • 苏台歌舞方如沸,遑问邻邦事有无。
  • 越王练兵习武,教训军士之举,传至吴国。伍子胥闻之,遂求见夫差,涕泣谏道:“大王信越之臣顺,今越用范蠡,训练士卒,剑戟弓矢之艺,无不精良,一旦乘间而入,吴国不能支矣。王如不信,何不使人察之。”
  • 夫差果使人探听越国,探知处女教剑戟,陈音训弓矢,现已练成六千劲卒,技艺娴熟,号曰君子军之事,一一回报夫差。
  • 夫差问伯(喜否)道:“越已臣服,今复治兵,意欲何为?
  • “伯(喜否)答道:“越蒙大王赐他,非兵莫守,况治兵乃守国之常事,大王何必疑心呢。”
  • 夫差听了伯豁之言。未知有何主张,且待下文分解。

第十六章湖上采莲

  • 话说夫差听了伯(喜否)之言,早把疑越之心,抛向九霄云外,仍与西施,以姑苏台为家。四时之间,随意出游,弦管相逐,不辨昏晓。
  • 尝与西施在馆娃宫中,游宴栖息,因西施举动风流,行步之际衣袂飞扬,无异仙子。遂建筑一廊,空其地底,下面悉用大瓮铺平,覆以厚板,上面雕镂花纹,施以五采,命西施与旋波、移光,及诸宫人,联步其上,步履铮铮有声。夫差听之,以为快乐。因名其廊为“响屧廊。”今灵岩寺圆照塔前,有小斜廊,即其遗址。后人有响屧廊诗道:廊环空留响屧名,为因西女绕廊行。
  • 可怜伍相终尸谏,谁记当时曳履声。
  • 山上有玩花池,夫差每逢春日,与西施携手玩花于池旁。
  • 又有玩月池,若逢秋宵,必偕西施并肩玩月,徘徊其边。
  • 西施梳妆,不用镜奁,凿一深井,泉水清碧,使西施照水而妆。夫差立于其旁,亲为理发簪花,名其井曰“吴王井”。
  • 西施最喜鸣琴,乃于灵岩山巅,筑琴台以弹琴之所。弹琴之时,必焚妙香。夫差因他人所采之香,不合美人之用,特命人种香于香山,使西施与宫人,泛舟于山南泾中,亲往采之。赐泾名为采香泾。
  • 夫差任情取乐,觉得事事如意,百般快心。尝言“孤得西施,如鱼得水,此生愿终老温柔乡矣。”
  • 谁知快乐日久,觉得迫欢之事,皆已陈旧,甚是可厌,欲思另觅一件快乐,以旷心怀。遂与西施计议道:“今值夏日,湖上莲花盛开,孤与美人,何不前往一游呢。”
  • 西施道:“大王有此佳兴,贱妾敢不奉陪。但莲为花中君子,品甚清贵前往游玩,不过片时欢乐。妾意不如备下龙舟,率领宫人前去采莲,视其所采之花,孰多孰少,以定优劣。”
  • 夫差大喜道:“美人之言有理。”急命备齐龙舟,往湖上采莲。当下数十号龙舟,一齐发动,荡桨摇舻,撑篙打碇,悉用美女。舟上无数宫人,都是花裙绣袄,所用帐篷,尽是锦绣,照耀日光之中,五色煊烂。
  • 各号龙舟,衔尾而行,笙箫迭奏,歌声悠扬,自城南直至湖上。但见一片锦帆,接连不断,使人目眩神迷,居人以其锦帆十分美丽,遂称所过之地曰“锦帆泾”。
  • 舟至湖上,夫差吩咐宫人:“各荡小舟,往荷花深处,采取莲花。”自与西施高坐舟上,酌酒观看。
  • 一声命下,那些宫人每人驾了小舟,纷纷而去。但见翠袖飘扬,画桨轻摇,湖之四面,歌声齐起。
  • 夫差看了不胜快乐,遂命取大杯来:“寡人今日对此佳景,目睹丽妹,应与美人痛饮一番,尽醉方休。”
  • 西施闻言,轻笼翠袖,高举瑶觞,进献一樽道:“大王请尽此一樽,妾有采莲歌一首,当为大王歌之。”因轻转娇喉,唱歌道: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掉船歌。
  • 花房莲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歌绿波。
  • 恨逢长径不得藕,断处丝多刺伤手。
  • 何时寻伴归去来?水远山长莫回首。
  • 夫差称赞道:“妙哉!非美人锦心,不能作此歌;非此歌,亦不配美人绣口歌之也。寡人当连举数觥,以赏美人之歌。”
  • 夫差饮酒未毕,各舟宫人,都已采莲归来,竞上龙舟,竞献所得。
  • 有的献西番莲;有的献观音莲;有的献倒垂莲;有的献五色莲。异种奇花,纷纷不一。夫差一一赏玩,十分称赞。
  • 惟有旋波、移光二人,各献一枝并头莲,“愿大王与娘娘,如此花一般,特行奉上,以表祝颂之心。”
  • 夫差大喜道:“二美人竟有如此慧心,真是难得。”因对西施道:“今日所采之莲,要推二人为第一了,孤与美人,当各受一枝,不可辜负二人一片美意。”收了莲花,命转船回宫。
  • 霎时之间,众船齐转,一片棹歌之声,前后应答,笙箫管弦,同时并作。
  • 沿路百姓,听了歌声,一齐蹙额道:“民穷财尽,连岁荒歉,大王奈何犹如不知悟也?”
  • 未知后事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