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和“以德報怨”哪種做法才對?

暮春時


看情況吧。傷害不大.不傷入骨.不越底線.偶爾無心為之.且不是大奸大惡之人那就一笑了之。如果平時為人不是很壞還有點人性.也曾傷害過自己,也曾有過交往的、在對方遇上邁不過的坎時主動求助,只要態度誠懇量力扶一把答案是肯定的,主動去請纓幫忙一千個不會去做、能力以外託親求友就免了吧。

但;如果平時對方高調專橫跋扈欺行霸市橫慣了,無緣無故的情況下踩上一腳,看這一腳深淺而定送半斤還半斤。超越承受極限的,給一兩還十足。


楓葉楓又紅


德刑相鋪,方善自身

在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中,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如何處理這些矛盾,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或者是“以德報怨”?竊以為,這兩種方法都有不足之處。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出自宋朝儒學大家朱熹的《中庸集註》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大意是:君子懲治他人的原則上,要用他的方式來懲治他。在當時社會條件下,法律不健全,人們的法律意識淡薄,用這種方法處理矛盾,或許可行。而今天已經是法治社會,再用這種方法就行不通了。他人罵你,你就回罵;他人在背後說你小話,你也去背後議論他;他人欺負你的小孩,你也去欺負你他的小孩……這樣下去,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激化矛盾,甚至冤冤相報,惡性循環。再往大了說,他人昨天拿菜刀砍傷了你,今天你就提把斧頭去報仇,這樣行嗎?其結果是不言而喻的。

李連杰主演的電影《方世玉》播放後,那句臺詞“以德服人”流傳甚廣,一些人就把它與“以德報怨”相提並論甚至一知半解。“以德報怨”出自春秋時期《倫語•憲問》: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老夫子要我們的是“以直報怨”,而非“以德報怨”。“直”就是正直。

為什麼不讓能“以德報怨”?因為它有姑息養奸的壞處。對他人的一味退讓,他人就認為你懦弱無能,因而就會得寸進尺,步步緊逼。因此,我們必須要正直。先檢討自己有無過錯,如果沒有,就必須要勇敢的面對。

先賢提倡德刑相輔以治國,德表示良好品德,刑表示法律,德刑相輔同樣也可以用在我們為人處事上。在不斷提升正直品德時,還要了解一些法律法規,這樣就完善自己。在發生矛盾時,一般的小事,可以不計較,觸及到人格與尊嚴,必須拒理力爭,涉及到生命財產必須正當防衛,還需要法律的幫助。

只有德刑相輔,方能完善自身,社會才更和諧。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天邊那隻盤 旋的鷹


世人中大多數人,為扮演道德天使的愛好,專喜歡勸人放下恩怨,世界大同,卻連最基本的是非和尊重都談不上。

中國人素有三大惡習:喜歡道德綁架,喜歡無原則袒護弱者,喜歡在是非問題上搗糨糊。

好像只要人老了弱了,無論曾經幹過什麼壞事,別人都必須要原諒,你不原諒就是你不對,人人都要譴責你,彷彿犯錯的反而是你一樣。

郭德綱在相聲界一直以嫉惡如仇著稱,他從不放過調侃那些打壓自己的人,因此帶來負作用增加了德雲社的生存難度。

有人問他的搭檔于謙:擔不擔心郭德綱這性格會令德雲社未來堪憂?

于謙說:不擔心,幸虧他這樣,要是我就沒有德雲社了!

于謙是個有大智慧的人,他很清楚,自己之所以不像郭德綱那樣嫉惡如仇,不是自己多麼寬容,而是沒有經歷過他那樣多的坎坷。

通俗說,就是沒有逼急了犯不著,若是真逼急了,估計于謙比郭德鋼還難纏。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很多時候勸人原諒與放下,不過是為了獲得一種道德的優越感,在我看來更像是耍流氓。

我一貫主張人要儘量放下恩怨,來換取內心的寧靜,但和那些一味和稀泥的道德綁架人士相比,我更支持一件事:被傷害都有優先選擇權。

如果別人傷害了你,你覺得原諒能獲得安寧就原諒,如果覺得不原諒很舒服就不原諒,選擇權在當事人手裡,別人無權指手畫腳。

這世界就不應該誰想犯錯就犯錯,然後想被原諒就有人原諒,如果世界這麼運行的話,那才是對好人的傷害。

一個人傷害了別人,哪怕是無意的,能被別人原諒,是你的福氣,是別人的恩德,而不是必須的。

一個人如果真的知道自己錯了,反而不會強行自己被原諒,因為這本身就是對別人的二次傷害,他們會默默改過,把永遠心懷愧疚當成是贖罪手段。

那些強行要求被原諒的人,犯錯是自私,認錯也是自私,想的全是自己。

這世界就應該有原諒和不原諒。

原諒是人性的厚道,不原諒是給後人的警示:

。若這人有良心,那麼不原諒就會成為他心頭的警鐘。

。若沒良心,原不原諒對他人都沒意義,反正他們總覺得別人虧欠了自己。

不原諒也是最微小的正義了,這世界需要㑰《醒世恆言》的存在,提醒我們必須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

孔子說: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凡人能夠做到恩怨分明,有恩報恩有仇報仇已經很好了。

0閱讀


布衣茶人


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別人對自己的恩惠,自己必須要牢記在心,俗話說“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尤其是在自己事業家庭的低谷期,那些不離不棄伸手幫助自己的友人。如果自己有一天發達了,一定要學會感恩這些人的幫助。能夠在自己沒落的時候對自己兩肋插刀的人,不是那簡單的塑料情,裡面一定蘊含著真情實意。

別人對自己的怨恨。首先是,一些小事大可不必記在心上,做人“退一步海闊天空”,學著寬容大度點。但有些實在過分的,也不用當老好人,讓別人覺得自己好欺負,做人該硬氣的時候就要硬氣起來。對別人不對的行為,該明說的要當場明說,不要忍氣吞聲。

若是以德報怨,只會讓加害者變本加厲,無異於助紂為虐。所以我們要以直報怨。


泗水留情


以其人之道,還志其人之身,你怎麼對我,我就用你對待我的方法對待你,都是第一次做人,憑什麼慣著你呢。以德報怨,無論這個人怎麼對你,你都要以德(品德)服人,以理服人,但是對於沒有道德,不講道德的人來說,不能光說以德報怨,那麼何以報德呢?兩種方法都對,但不能以偏概全。


高寒76215101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是孔子所說的"以直報怨"。"以德報怨"是道家思想。二者不存在誰正確的問題。如同兩道不同菜品,是誰喜歡的問題。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會讓作惡者感覺到切膚之痛,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問題,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這不失為一種最為直接的教育。德字有個異體字"惪",德的核心就是直,當然包括"以直報怨"。孔子說"以惪報惪,以直報怨"就含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意思。

"以德報怨",肯定境界更高。但目的也是通過道德來感化作惡者。道家強調陰陽相生丶相剋。"德"丶"怨"相剋也會相生。通過"德"去激發施惡者內在的良知,教化其人為善,與"以直報怨"殊途同歸,異曲同工!

我個人傾向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德報怨"是理想中追求的道德層次,對關係比較近的人可能可以,對待關係疏遠的人就難了。聖人都會“以直報怨",況我等俗人呢?


不著急愛國學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指戰略性,多用形容國與國之間的矛盾處理的方法,用於個人之間就有"斤斤計較"、"以牙還牙"的感覺。"以德報怨"多用於個人之間,類似"恩將仇報",拿恩惠報答仇恨。至於哪種方法正確則要根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靈活應用而非死搬硬套。


用戶愚翁


我自己的話會看情況採取措施,如果之前的交往中這個人也幫過自己,我會念在之前的情分上對她做的不恰當的事情先以德報怨,如果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的事情不恰當,透支了她在我心中預存的好感,那我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亮出自己的態度,讓其收斂她的言行。


哈利喵Amy


這個看個人的修為,有些人睚眥必報,有人選擇以德報怨,當然後者是仁者之心,也是中國的傳統美德。




颶龍龍哥


明智地選擇是:

下米做飯時、頭先量家當?

裁布做衣時、必量體做衣?

在做力活時、須量力而行?

接恰來人時、應以禮相待?

選擇觀念時、憑整體觀念?

做該做地事、吃該吃地飯?

活該活地人、留該留地情?

一句話平衡、永留好心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