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和中國傳統的碰撞,一本書就能管窺一斑

二十世紀初期,正是清王朝走向衰落,西方文明傳入中國,中國傳統儒家文化與西方文明相互碰撞的事情。許多物品在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留下了濃厚的歷史背景。

在那樣的年代,即使是小小的一本書也無一例外是文化碰撞的結果。它們顯示出了那個時代特有的時代特徵,既有中國傳統因素在,又或多或少摻雜入了西方文明的因素。

今天,我們就從一本書回到那個文化激盪的年代。看看當西方文明湧入中國後,它是如何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進而影響那個時代,進而改變中國的。

西方文明和中國傳統的碰撞,一本書就能管窺一斑

刊印於1908年的《琵琶記演義》

這是一本民國七年(公元1908年)廣文書局所刊印的《琵琶記演義》,記述了漢代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全書四十一章,一百一十六頁,機制紙印刷,鉛版排印。從這本書中可以管窺出民國時期中國文化的一些特色,尤其是此書的藏書章十分特別,值得研究。

其一,眾所周知中國傳統小說是以“回”為分隔符,將全書分為若干段落,如《紅樓夢》分為一百二十回,《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分為一百零八回,而這本刊印於民國初年的小說已學習西方,開始用“章”來將小說分段了。反映了當時西學東漸的思潮,以及人們追求新思想,新觀念的思想解放潮流。

西方文明和中國傳統的碰撞,一本書就能管窺一斑

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目錄(部分),其以“回”來劃分章節

其二,明清事情古籍善本都是用宣紙或竹紙印刷,印刷方法大多采用木印或石印,而這本民國初年的小說已經採用了機制紙(當時稱為“洋紙”),印刷方法採用鉛版排印。折射出清末民初事情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對中國自給自足封建經濟的衝擊已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人民的生活方式,並將中國拖入了近代化工業文明的潮流。

西方文明和中國傳統的碰撞,一本書就能管窺一斑

其三,此小說的題材仍然不偏離傳統的科舉及第、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如第六章《丞相教女》和第七章《文場選士》;也有中途波折,如第十三章《激怒當朝》和第二十八章《乞丐尋夫》;到最後圓滿的大結局:第四十一章《一門旌獎》。可以說全文仍在明清世俗小說的固有框架內徘徊。

這本小小的《琵琶記演義》可說是典型的中西文化融合的產物,既有西方元素,也有中國傳統的內涵。折射出清末民初西方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對中國自給自足封建經濟的衝擊已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人民的生活,並將中國拖入了近代化工業文明的潮流,但固有的思想觀念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於中國人民的心中。兩種文明相互交融,相互碰撞。

不僅是內容,這本書最具時代特色的當屬它的藏書章。下面我隆重地向您介紹此書的藏書章,因為它描述了天津圖書館的百年曆史,反映了天津百年的社會變遷。

眾所周知,作為“西學東漸”的開始,北方沿海城市的天津是最早接受西方文明的城市之一。而圖書館作為西方文明的代表之一也很早傳入了天津。於是在1908年直隸圖書館(天津圖書館的前身)正式成立,日軍侵華後更名為天津特別市立圖書館(有三個分館),解放後更名為河北省立天津圖書館(解放初天津市是河北省省會,並非直轄市),1982年正式成立天津圖書館。

這本書有三個藏書章,分別鈐印於民國初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

第一個藏書章印文為“直隸省立圖書館藏”,鈐印於民國初期。天津圖書館於1908年成立,原名為“直隸圖書館”,後經數次更名於1982年正式命名為天津圖書館,也就是說此印為天津圖書館最早的藏書章。更值得一提的是,該書的封底版權頁上記載著此書刊印於民國七年(1908年),因此可以說此書是天津圖書館最早的一批館藏。

西方文明和中國傳統的碰撞,一本書就能管窺一斑


第二個藏書章印於一張藏書票上,文字是“天津特別市市立第二圖書館”,這是天津淪陷後的日偽時期所鈐印。日軍侵佔天津後設立了天津特別市對天津開始了殖民統治,這張藏書票和藏書印可說是那個特殊時期的鐵證。

西方文明和中國傳統的碰撞,一本書就能管窺一斑

第三個藏書章印文為“河北省立天津市圖書館”,這是天津解放後尚未設立直轄市時所鈐印。天津解放後百廢待興,暫屬於河北省人民政府管轄,其名稱自然也隨之改變。

一本薄薄的小說,歷經百年風霜雨雪,在不同時期鈐印上了不同的印記為其增添了歷史的痕跡和歲月的滄桑,見證了天津圖書館所走過的百年風雨歷程,更見證了天津市和天津人民百年的坎坷經歷。

西方文明和中國傳統的碰撞,一本書就能管窺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