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什么意思?

手机用户5833919937


空间上从低到高,时间上从早到晚。水穷处定为高处,云起时多为暮时。其隐含的意思是人生要走到一定高度和岁数,才能恬淡自然,领悟处理外在事物(云)的变化,否则下一句诗为何跟林叟相谈甚欢呐?核心在一“叟”字,跟有人生阅历的老人才谈得来,有共同语言嘛。也就呼应和填补了了前文的道以及所谓“胜事空自知”的遗憾。

至于其它各种解读,真的是诗无达诂了,也非常有意思和道理。恬淡平淡的诗带给人美的享受和思索,唐诗真的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库。


胡先生北京2018


王维著名的诗《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中的这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经常被大家引用,显然喜欢这句话的人很多。可是在现实运用中,对这句诗有很多种解读。

有人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随意而行,等到发现自己无路可走的时候,就索性坐下来,悠闲的看白云起起落落。也有人说,这句话是说处在绝境不要怕,"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水到尽头了还有云。

如果只从这两句诗的表面意思看,这些理解都有自己的道理,可是如果结合作者王维来看,这些理解和这两句诗的本意相差的实在是太遥远。

要搞懂这两句诗的真正含义,首先要搞清楚这首诗要表达的思想。这就要了解王维和他的终南别业。

王维和佛教的渊源比较深,他的父母都信奉佛教,他的名和字合起来"维摩诘"是佛教的一个在家修行得道的佛。在佛教氛围浓厚的家庭长大的王维,自然对佛教的感悟比一般人深。

因此,终南别业不是王维休闲娱乐的别业,而是王维修行悟道的一个地方。

《终南别业》,王维日常修行的一次大彻大悟。

诗歌的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这就是描写诗人日常生活中的禅悟。独行独往才能到的心灵的自由。这是参悟的必须条件。

诗歌的颈联"行到水穷外,坐看云起时",就是诗人在独来独往中参悟的一个禅理。诗人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色,而是纯粹以心灵的目光览观万物,在坐看云时,悟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

王维悟道的这个禅理,其实就是"空",也就是说,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纷动象,显得如此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

这样看来,《终南别业》这首诗,描述的是王维自己在终南别业是如何修行的过程。也记录了自己的一次大彻大悟,其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作者对禅理的一次顿悟。

结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揭示的禅机。

在一次独来独往,独自在山水间行走的过程中,在水的尽头,坐看天上自由自在的白云时,作者突然顿悟到,云因为"无心--没有什么必须的,不能之类的执着,因此才能自在,人也应该

像天上的白云一样,去掉执着心,做到"无心",才能得到解脱,没有烦恼,自由自在。这就是这句诗所揭示的禅机。

如果没有用禅理来理解王维的诗,是无法体会到王维诗歌真正的妙趣和内涵。


云淡轻灵


我是绝诗妙句言汗青,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纠正一下,这句诗目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行到水穷处”而不是“行至水穷处”。

这句诗出自王维的《终南别业》,全诗如下: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翻译:人到中年便对“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到晚年才把家安置在了终南山的边缘。当兴致来的时候,就独自一人到处去游玩,一旦遇到快乐的事我便开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有时突发奇想,动身走到水的尽头寻求源流,又有时会坐着,看那徐徐上升的烟雾,在天空中自由的变幻。偶然会在山林遇见乡村的父老,也会和他们相谈甚欢,甚至都忘记了回家。

世人都说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作为诗人,王维有着极高的绘画天赋,作为画家,王维又有着诗人的崇高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成为了王维作品的标签。

这首《终南别业》大概写于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之后,晚年的王维看清了政局的动荡和仕途的艰险,想尽快逃离这个烦扰的尘世。从此便吃斋奉佛,过起了悠闲自在的生活。

这首写在归佛之后的诗作,是被公认的禅诗,诗中处处表现了深刻的禅理。有人会说:“这首诗也不见得有多好,如此的平淡无味。”其实诗的好坏不在字句的雕琢,而在于意境的深远与否。刘辰翁曾经说过:“无言之境,不可说之味,不知者以为淡易。”,可谓是说在了点上。

至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走到了水的尽头,再往上也就没有水了,内涵便是作者领悟到的禅宗向上治理的情景,清净寂然,不着不染,任凭他世事纷纭,我都不会为之所动。就好像有人问赵州从諗禅师,两龙戏珠,哪一只会赢,赵州禅师轻松的回答说:“老僧只管看。其理一趣。”


绝诗妙句言汗青


您好,我是墨雨清茶!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什么意思?

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品之一《终南别业》中的名句。

“行至水穷处”诗人漫无目的随意行走间、发现眼前已经到了流水尽头,已经无路再继续走下去。

“坐看云起时”那就索性坐下来,抬起头静静的看缕缕白云飘起、云卷云舒的样子吧!

这句诗没有笔墨重彩,彷如述说娓娓道来间直抒胸臆。诗人清心悠闲的生活态度,豁达洒脱的精神境界。跃然呈现在我们面前。

据史料记载:诗人少年时就才华横溢,并胸怀抱负。青年时及第任太乐丞。然而仕途坎坷艰辛,“安史之乱”被抓叛过死刑,后因其及兄弟对朝廷有功才得以宽恕。

也因此诗人大悟人生。放下名利半隐半退,放空心灵澄净怡然自得。虽思想受历史局限,但诗人坦然面对人生的态度,值得现在的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们都知道:生活寻常但并非顺水行舟一帆风顺,有琐事、有烦恼、有挫折、有困难,甚至有感觉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

如果我们都能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乐观心态,也就不会有很多遗憾,以至于也不会有一瞬间追悔莫及的悲剧发生。

不是吗?

有的人因为恋爱中受挫折,或者婚姻,事业、家庭、债务等方面遇到不顺或麻烦,就心如死灰想不开有轻生的念头,而且跳楼的、投河的各种自杀案例也都有发生。多么揪心的悲剧!

为什么如此偏激?竟然不管不顾身边亲人的感受!多么宝贵而美好的生命、多么无情的决断啊!就算天大的问题、天也无绝人之路啊!

写到这我想起搜悟空问答题时,看到有人提问《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要是现在还活着她怎么样的问题。

我看到那个问题时:眼前浮现出幼年看《神雕英雄传》时的情景。(翁美玲)版黄蓉我无法用语言形容多么聪慧和美丽。儿时我心中最美的女孩,却一时轻念香消玉殒,我依然难过依然怀念依然惋惜,但生命只有一次……

人生没有多么痛的领悟,因为领悟了也悔之晚矣!人生的路真的只是单行道,我们都回不去从前没有重来的路,脚下的路无论怎样也要踏实的走下去,坚持走到底。

活着多好比什么都重要!怎样过好当下,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深思的问题。现在生活节奏快,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压力。

但压力终归是压力,对抗压力也是有办法的,而不是一味的钻牛角尖跟压力较劲,时间长了就会导致不良情绪。冷静的思考想办法排解压力,即便是无法逾越无法改变,也要调整自己有一个好的心态。

日子不管过得怎样,都要努力朝阳光的方向看,别灰心别气馁、别为难别人也别为难自己。慢慢来给自己时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可以医治很多困顿的问题。

谁的路上没有荆棘,跨过去也许刚走一程就会遇见鲜花满地。纵古观今成功者的路上、都写满可歌可泣的故事。

我喜欢看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的《朗读者》节目。听优秀的主持人董卿和她节目中、每一位嘉宾分享励志的人生,荡涤着我的心灵!

网络小说家(张威)唐家三少做客《朗读者》,听他讲述他从最初到今天的心路历程。他的成功背后是常人无法坚持的努力和付出。听他美丽的爱情故事我潸然泪流。钦佩他十几年如此的耐力和坚强!

优秀的他(她)们深深的感染着我、激烈着我、鼓舞着我必须努力前行!哪怕前方荆棘丛生!

如果我们都能学会坚强、懂得责任和担当,学会坦然面对生活,那么所有的烦恼和不如意就会随风飘散。

累了就放下行囊换位想歇一歇也是积蓄力量,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就一定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梦想和希望都在终究会到达心中的远方。

其实,细思量人生的低谷也未必是穷途末路,把心放空让自己锤炼,也许这里就是沉淀后脱变、厚积薄发的地方!

当下的我们要初心不改、无坚不摧才能“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墨雨清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终南别业》中的名句。

大概是40岁时,我的生活走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我买了一个日记本,曾经把这两句诗抄到扉页,它长期安慰我直至帮我捱过灰暗的时光。于是,我对这两句诗极喜欢,此后每遇困境,就想起这两句。

其实这首诗是一个哲理小故事,我们先看看原诗全诗: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是一则生活小故事:诗人在中年的时候就喜欢求仙访道。到了晚年干脆就住在终南山的山边,兴致来时就自己一个人四处走走,走到水流穷尽的地方就坐下来,直看到云水升腾。偶然碰到了山中老人,两人可以相谈甚欢,忘了归期。

此诗大约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之后,是王维晚年的作品。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中年的时候,我就非常好道,到了晚年,就安家在终南山山边。王维身经“安史之乱”,曾无奈在叛军政权任职,后平叛后因平叛有功的弟弟王缙一力保全才免去一死,对于仕途艰险,王维是过来人,感受极深,因此,他吃斋念佛,过起了半官半隐的优游生活。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兴致到来的时候,惟有独自游玩,遇到让人高兴的事(比如看到好的风景,比如得到绝妙的诗句,比如心中有独特的体会等),也不过是自己知道罢了,既写高兴的事无人分享的孤独,又写自得其乐的安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既然是随处游走,随意、随兴而行,就是走到哪里算哪里,但在不知不觉之间,竟然来到了流水的尽头,眼前无路可走,怎么办呢,索性就地坐了下来,“坐看云起时”。这两句是这首诗的精彩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只要是人就难免遇到人生困境,《两地书》中记载鲁迅先生当年回答许广平时的话:“走‘人生’的长途,最易遇到的有两大难关。其一是‘岐〔歧〕路’,倘若墨翟先生,相传是恸哭而返的。但我不哭也不返,先在岐〔歧〕路头坐下,歇一会,或者睡一觉,于是选一条似乎可走的路再走,倘遇见老实人,也许夺他食物充饥,但是不问路,因为我知道他并不知道的。如果遇见老虎,我就爬上树去,等它饿得走去了再下来,倘它竟不走,我就自己饿死在树上,而且先用带子缚住,连死尸也决不给它吃。但倘若没有树呢?那么,没有法子,只好请它吃了,但也不妨也咬它一口。其二便是“穷途”了,听说阮籍先生也大哭而回,我却也像岐〔歧〕路上的办法一样,还是跨进去,在刺丛里姑且走走,但我也并未遇到全是荆棘毫无可走的地方过,不知道是否世上本无所谓穷途,还是我幸而没有遇着。”

其实关于穷途末路,至少有几种选择:1、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方了,哭过闹过,哪里跌倒哪里躺下,承受甚至享受失败或者干脆躲开,有点类似墨翟、阮籍;2、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方了,也不哭也不闹,就在哪里“等”着,等待事情的转变,这是王维的态度,也是陶渊明的态度,陶说“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王维“坐看云起”,思想一脉相传,这是悠闲到了极点、豁达到了极点、通透到了极点才有的念头;3、到了宋代陆游时,他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他也不哭不闹,但是他要试着往前走,不走怎么可能“又一村”。

同样面对前面没有路的时候,墨翟、阮籍是悲观地大哭而返;陆游是再往前走走试试找找方法,鲁迅的办法与陆游相类似,但更积极更富战斗精神;王维则是反正没路了我们看看风景吧,说不定等时机一到事情又解决了呢。三种人生态度,墨翟、阮籍是消极的,陆游和鲁迅是积极的,陶渊明和王维是随缘的。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正因为是随缘的,诗的最后一联写道:“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如果偶然遇到了山林里的老者,就一起相互谈笑,甚至忘了归期。

“水尽云起”,王维把诗写出了画意,非大画师而不可得,随缘而安,同时王维又把诗写出了禅理,非大禅师而不可得。


孙远远


问题:“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什么意思?


前言

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明朝谭宗在中评价这首诗:八句如同一句。清朝《历代诗评注读本》评价:一气相生。《茧斋诗谈》评价:一气贯注。

这些评价都是指这首诗上下贯通、环环相扣。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颈联的含义,然后再看一下颈联与颔联的关系。

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一定是王维的作品

关于这两句诗,首先要说明的是:行到,不是行至。

另外,李肇的《唐国史补》记载,这不是王维的诗句,是他从别人哪里借来的:

维有诗名,然好取人文章嘉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英华集》中诗也。”

李肇,是中唐的文学家,宪宗时期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他说这两句诗是《英华集》中的诗句。

是真是假,老街就不知道了。不过在宋朝还有不少人坚持了这种说法。

二、水穷云起 生灭有无

宋朝的陆游有《游山西村》诗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陆游上溯到唐朝王维 ,更容易体会到王维这两句诗的妙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走到水没有了的地方,正是看见云起之时。

高明的诗人,在不动声色之间描山绘水,却能够让读者感悟到,一种难以道出却明明存在的妙理。

一灭,一生,一无,一有。诗人在山水之间徜徉,随意吟来,自有禅意。

三、与颔联的关联

颈联的禅机,是对于颔联的阐释,这首诗的颔联为: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独往,见到的是什么?是“水穷云起”,而自知的胜事又是什么呢?

正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背后的禅机。

是生与灭、有和无的一种循环,一种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四、通篇环环相扣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因为中年好道,所以隐居到了终南山,因为住在了山脚下“终南别业”里,所以常常有机会“兴来每独往”, 因为常常“独往”,所以”胜事空自知“,如何自知呢?因为见到了“水穷云起”。

而“水穷云起”又是其“中岁颇好道”的收获与感悟。

清朝屈复《唐诗成法》中对这首诗剖析到:

一家别业之由。二别业。三四承一二。五六承三四。七八承五六结。无一语说别业,却语语是别业,神妙乃尔。以“中岁”生“晚家”,以“独往”生“自知”,以“行到”应“独往”,以“坐看”应“自知”,以“水穷”、“云起”应“兴来”、“胜事”,以“林叟”、“谈笑”而用“偶然”字总应上,此律中带古法。

第一句写去终南山居住的原因,第二句写了自己住到了终南别业。三四句承接了一二句,五六句(颈联)又承接了三四句(颔联)。没有一个词说别业,但是每一句都围绕着别业展开。

结束语

这首诗每一步都环环相扣,一直到”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偶然二字,可以看出其”兴来每独往”的随意性,人是随意的,水云其实也是随意的。其背后的禅理,也是人与自然的融合,这里包含是时有时无的随意 ,也有生生灭灭,规律 。

作诗之法,在于如何用淡语不露声色地让读者感受到内涵的妙理。或有人说,作者未必有此意。

其实自己作诗多了,就会知道,作者就是想营造这种效果: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回答之前纠正下,原诗应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诗佛”王维的《终南别业》。《终南别业》是众多反映诗人向往隐居生活的名篇之一。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的是诗人漫步山间,由心而行,自由自在,心境舒适,隐士形象跃然纸上。诗人逆流而上,不知不觉走到水尽头。前面无路,那好吧,干脆坐下来看天空云起龙骧自卷自舒。

此时的王维就像天上的云,自由飘逸,无忧无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画面意境幽远,蕴含深刻的生活哲理。




媛欣520


很多人知道这首词估计都是通过当年风靡大街小巷的电视剧《步步惊心》,吴奇隆与刘诗诗的订情之作。当年把我迷得也是神魂颠倒的,尤其是那段悲催的结局,忽然女主就死了,让人觉得那么突然,那么难以接受,内心简直比男主角还伤心。

在剧中,四爷手书了这两句诗,也就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送给他中意的马子若曦。在她艰难无助的时候就会拿出来看看,想一想自己的情郎以便让自己变得坚强。偶像剧有一个特点,就是用深沉来矫情,让人看得又别扭又不好意思,弄得尴尬癌犯了。它不像那些古典名著,像《水浒传》,宋江浔阳楼题反诗,你把那些诗一看,就觉得特别妥帖,特别能反映人物的处境与内心,一下子觉得作品得到了极大的深化与升化,人物丰富的内涵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那些二流作家,总是想逞能,弄得人尴尬癌严重。要么就故作纯朴,刻意低调,让人又觉得别忸,反正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真正耐看的作品就很少了!

我感觉文艺作品是推广古典诗歌最好的方式,人们总是抱怨现代的年青人静不下心来,说的都是些大白话,没有一点内涵,也不知道好好读读古典诗歌。想想也是,正是青春激情的岁月,整天跟个老夫子似的啃书本,这谁受得了。可是一旦你把那些优美的古典诗词套嵌在美丽的故事中,一下子就使这些诗词有了感人的立体感,有了迷人的传说。那他们甚至会主动查查那些古怪的诗句的意思,而不是仅仅为它们的音韵美所吸引。这样就可以好好把玩把玩那些诗句,条件合适的话,他们还能照方抓药用它们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真是好奇妙的一件事情呀!

比如《步步惊心》中十四爷失意时吟呕的一首词,“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当年一下子就被这豪气的词句俘获了,上网查了整首词。当年爱不释手,没事时就独自吟呕,带给内心很多的乐趣。还有那首“自别后,忆相逢,几回梦魂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当四爷吟出这样的诗句的时候,我一下子就被这美丽深情的诗句吸引住了,赶紧上网找原词,查意思,勤背诵。虽然电视剧有许多差强人意的地方,但是还是有许多精彩的地方。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王维《中南别业》中的诗句,我也是在剧中才第一次听到这两句诗,感觉很有禅意,但说实话,剧中作为四爷送给若曦的诗句还是有些欠妥,送一个女人,还是浅显点比较好,太过深奥总是显得男人很矫情,而女人只能故作喜欢,因为她们不想伤男人的面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是这样吧!





骑驴去高考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唐代诗佛王维的代表作之一《终南别业》中的名句。

背景

王维大约二十岁就考中科举,少年得志,官场一路顺风顺水。

不料后来遭遇安史之乱,当时唐玄宗悄悄的逃出了长安,被蒙在鼓里的王维没能即使脱身,落在叛军的手里。但最终被迫还是接受了伪职,无奈之时写了表忠心的《凝碧池》。

当安史之乱被平定的之后,唐王朝开始清算接受过伪职的人。王维因为忠心之诗,还有平判有功的弟弟力保,而幸免于清算,只是被降职了一阵,后又官复原职。但这一番折腾,王维深感仕途无常。

他索性买下了宋之问在长安城南蓝田辋川的别墅,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从外面进入辋川有一条玉河,回他的别墅需要坐船。这里的田园山水秀丽自然,王维陶醉其中。有感而发,写下这首千古名诗。



赏析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的大意是:

中年后比较喜欢自然之道,晚年直接住在南山来了。

每次有兴致的时候,就独自游览,在美景中自得其乐,走到哪里算哪里。

不知不觉来到流水尽头,索性坐下来看云雾升腾。

偶然碰到山林里的老人,相谈甚欢,都忘了回家。


这是一首写实诗,又是一首非常有禅意的诗。这是王维在终南山时写的一系列山水诗的特点。

这首诗精华就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两句使得游山玩水成为表象,让诗更具深邃广阔的意象内涵,也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其实这种心境,大部分人都有过,王维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当我们遇到绝境的时候,看看这首诗,似乎从中找到了力量和重新站起来的方向。

所谓水穷,其实只是看的人目光太短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水和云,是同样的物质,不同的形态,水蒸腾上升为云,云凝聚落下为水。水穷处正是云起时,一条路的终点也许正是另一条路的开始。

对于王维,官场之路没前途了,但另一番精彩人生才刚刚开始。


总结

遇到了绝境,山穷水尽,到底怎么办好呢?

1、有的人,选择逃避,比如墨翟、阮籍。

2、有的人,改变心境,就像王维这样的,还有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

3、有的人,继续走,发现机会,就像宋代陆游所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代表人物还有鲁迅。


对于我们来说,遭遇人生低谷时,不必自哀自怨,不妨静下心来,从水穷处到云起时,学会另眼看世界,也许就能体会到,车到山前必有路,“一花一世界”。


天无绝人之路,最终低谷也许只是在积蓄能量,等待下一个绽放!


我是 易生说,欢迎关注我,一起探索文化之美!

易生说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是出自于王维的《终南别业》,也是他众多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整首诗意境唯美,写得也是很有禅理,通篇看上去普通,如果仅仅从字面上来看的话,它着实是很一般,可是我们只要稍稍了解了王维的生活经历,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那就会发现这首诗与众不同,而这两句也是别具一格,充满了佛家之语。

王维作为盛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他是唯一一位能够与李白和杜甫相媲美的诗人,他的诗也是自成一派,写得很简练,但是用词又是极为讲究,而这首诗也正是他晚年的作品,这个时期诗人一个人独自在终南山隐居,再加上他一心修佛,所以在这首诗中也就融入进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也就处处充满了哲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我们要是单从这首诗的字面上来看,着实是很普通,诗人淡淡着笔,只不过是写了自己当时在终南山生活时的情形,无非只是日常的生活,但是写得又是极为巧妙,他不仅写得很细腻,同时也是融入进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思考,才令这首诗充满了一种深刻的哲理,尤其是那两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两句正是告诉了世人,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不必要太过于纠结,只要放下心中的杂念,那么任何的困难也就不在话下。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也令这两句历来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王维晚年之所以选择去终南山隐居,也正是由于他有所悟,于是选择远离人世,过着一种极为简朴,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思想自然而然又获得了升华,而在这首诗中,他也正是把这样的一种思想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从而也令这首诗显得更具有震撼力,同时又是充满了哲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