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以正化奇,止為樞也


老人言:以正化奇,止為樞也

以正化奇,止為樞也。文中子《止學》

逆境轉化為順境,有所不為是關鍵。

改變命運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止”的作用是獨特而又不可替代的。“止”不是絕對停止,有所不為的“止”蘊含著高度的進取和剋制,它不會使人急功近利,也不會使人消極等待,它總能讓人避過急流險灘,迂迴達到既定的目標。這是由困境中的客觀環境所決定的,在四處羈絆的狀態中,放手一搏固然重要,有所顧忌也同樣不可或缺: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常是提高成功機率的前提。屈伸之道,不可不知

將清高藏在渾濁裡,將伸展隱在屈服中。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刀刃鈍的刀子怎麼用力也切不下去,刀刃鋒利的刀子很好切,但是一不小心反而容易切傷自己。因此,在待人處世中不要鋒芒畢露,以免惹火燒身。

老人言:以正化奇,止為樞也

南宋時期的秦檜,是一個奸詐的無恥之徒,他有一個下屬,也具有“秦檜之風”。有一次,此人為了討好上司送給秦檜一條名貴的地毯。秦檜把這條地毯往屋裡一鋪,恰好合適。秦檜由此想到:這個人太精明瞭,他連我屋子的大小都已經測出來了,還有什麼事情能瞞得了他呢?秦檜慣於在背後算計人,怎麼可能容忍別人對自己的心思掌握得這樣透徹呢?所以,有了這個想法後,那個“聰明”下屬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封建時代,統治者最忌諱他人參與為自己選擇接班人,因為這是一個極為嚴肅的問題。每一個有希望接班的人,無論是兄弟還是叔侄,可說是個個都紅了眼,因此這種鬥爭經常是最兇殘、最激烈的。但是,楊修卻在如此重大的問題上不識時務,犯了賣弄自己小聰明的毛病。

老人言:以正化奇,止為樞也

曹操準備選擇長子曹丕、三子曹植中的一人做繼承人。曹植能詩賦,善應對,深得曹操歡心,曹操想立他為太子。曹丕知道後,就秘密地請歌長(官名)曹丕吳質到府中來商議對策,但是害怕曹操知道,就把吳質藏在大竹片箱內抬進府來,對外說抬的是綢緞布匹。楊修發現後,就去向曹操報告,因此曹操派人到曹丕府前進行盤查。曹丕聽說以後十分驚慌,趕緊派人報告吳質,並且請他快想辦法。吳質聽後很冷靜,讓來人轉告曹丕說:“沒關係,明天只要你用大竹片箱裝上綢緞布匹抬進府裡去就行了。”結果可想而知。曹操因此事懷疑楊修想幫助曹植來陷害曹丕,非常氣憤,就更加討厭楊修了。

曹操為考曹丕和曹植的才幹,經常拿軍國大事來徵詢兩人的意見。楊修替曹植寫了十多條答案,曹操的所有問題,曹植都能根據條文來回答,因為楊修為相府主簿,深知軍國內情,曹植按他寫的回答每個題都答對了,曹操心中又產生了懷疑。曹丕後來買通曹植的親信隨從,把楊修寫的答案呈送給曹操,曹操非常生氣地說道:“匹夫安敢欺我耶!”

又一次,曹操讓曹丕、曹植出某城的城門,暗地裡告訴門官不要放他們出去。曹丕碰了釘子,乖乖回來了。曹植聽說以後,又向他的智囊楊修問計,楊修很乾脆地告訴他:“你是奉魏王之命出城的,誰敢攔阻,殺掉就行了。”曹植領計而去,殺了門官,出了城。曹操知道以後,先是驚奇,得知事情真相後,愈加氣惱。

老人言:以正化奇,止為樞也

曹操性格多疑,總擔心有人暗中謀害自己,因此開始找岔子要除掉這個不知趣的傢伙。

機會不久就來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軍定軍山,曹操的親信大將夏侯淵被黃忠斬殺,曹操親率大軍迎戰劉備於漢中。戰事進展很不順利,雙方在漢水一帶形成對峙狀態,曹操進退兩難,前進害怕劉備,撤退又怕遭人恥笑。一天晚上,心情煩悶的曹操正在大帳內想心事,恰逢廚子端來一碗雞湯,曹操看碗中有根雞肋,感慨萬千。這時夏侯惇入帳內稟請夜間號令,曹操隨口道:“雞肋!雞肋!”因此人們便把這句話當作號令傳了出去。行軍主簿楊修馬上讓隨軍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夏侯惇萬分驚恐,把楊修叫到帳內詢問詳情。楊修解釋道:“雞肋雞肋,丟掉可惜吃起來又沒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困在這有什麼用,來日魏王必班師矣。”夏侯惇聽了十分佩服他說的話,營中將士都開始打點行裝。曹操知道這種情況後,差點氣壞心肝肺,大怒道:“匹夫怎敢造謠亂我軍心!”因此,喝令刀斧手,將楊修推出斬首,並把首級掛在轅門之外,好讓不聽軍令的人以此為戒。

老人言:以正化奇,止為樞也

俗話說得好:“聰明反被聰明誤。”楊修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應該肯定,問題在於他被聰明所誤,處處都要露一手。“恃才放狂”,不顧及別人受了受不了,不考慮別人討厭不討厭,而這一個別人,卻是曹操這個同樣聰明過人、恃才傲物的頂頭上司。因此,針尖對麥芒,楊修終於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如果你對公司的內情非常瞭解,當那些弄不清楚真相的人在談這件事的時候,有些人是想借機探聽消息的,而你卻毫無戒心,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五一十全說了出去。那麼,本來對這件事並不是十分了解的人,卻從你嘴裡得到了情報。假如你恰好碰到的是別有用心的人,他再跑到上司面前去搬弄是非,讓上司以為你是在隨便散播小道消息,本來是對自己非常有利的情報,反而成為自己的絆腳石,這可真是不划算。


老人言:以正化奇,止為樞也

看到這裡,你肯定會說:“不用說我早就已經知道這個道理了!”但是,你是不是真的能時刻地記住這個原則,還隨時謹記在心呢?

一般來說,每個公司都會有能力強與能力一般的人,主管總是喜歡把工作交代給能力比較強的人,認為能力強的人能夠不負所托完成任務。因此,這一類的人多半容易驕傲自滿,容易鋒芒畢露,容易遭人嫉妒。所以,在待人處世中,聰明的人都懂得明哲保身、不顯露自己全部的實力這個道理,不讓人瞭解自己究竟有多少戰鬥力。

在決鬥一開始的時候寶刀不可隨便出鞘,如果決鬥剛開始你就先亮出自己的寶刀,那麼這一場決鬥你就輸定了。在最後關頭寶刀方可出鞘,你這樣才可能有反敗為勝的機會。無論何時都不可讓對方從一開始就追著你打,否則到最後你只有棄城投降一條路。如果不知道對方的實力,就不能掉以輕心。

說話時顯露自己的聰明,鋒芒畢露、咄咄逼人,事事都想顯示自己高人一籌,這樣做即使不為人所嫉,也會為人所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