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墨皆取黑”:書法中的“墨法”,王鐸與他的整個書法時代

在中國書法史中,"墨法"佔有十分重要的一環。古人講究筆法、字法、章法、藝術精神以及鑑賞書法的審美規範等,然而,筆墨相連、文質相彰,無筆則無墨,無墨也無筆,筆墨本為一體共生。

自宋以後,伴隨著文人水墨畫地位的逐步上升,對水墨的理解與運用也不斷地滲透到書法創作中來。處於當下的我們,應該如何審視像王鐸這樣大書法家的"墨法"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用墨皆取黑”:書法中的“墨法”,王鐸與他的整個書法時代

王鐸 書法

01、古人對於"墨法"的認識:因時代不同而有變化,不斷突破認識!

在東晉衛爍的《筆陣圖》中首次提到了"墨豬"這一概念,這是從蘸墨量的多少等方面提出對墨法的要求,很有實用價值。但這也是衛氏在闡述筆法時,才涉及到了書法的墨法問題,並提出了較為模糊的視覺上的美感要求。不過,蕭衍《答陶隱居論》中提出了"浮澀"一詞,這是對墨色變化的一種描述,他與衛爍的"墨豬"之意正好相反。所以,魏晉南北朝時,書家對墨法的理解僅是停留在樸素的審美感受上,而且是在論及用筆時才隱晦地帶上一筆,他們論書的目的旨在書法的"骨力",而非"墨法"。

北宋的朱長文專門提出"墨法"一詞,"墨法"這一專用概念漸漸地被人們所認知了。書法用筆的突破,對墨法有著較大影響。米芾的刷字,刷出了"濃淡"、"枯澀",具有個性化追求的墨法表現。唐宋時期的墨法雖仍然建立在實用的基礎上,侷限於以濃墨為核心的範圍之內,無法實現自身的一種突破。

“用墨皆取黑”:書法中的“墨法”,王鐸與他的整個書法時代

墨法

伴隨著後世文人水墨畫理論的不斷成熟,明清之際的文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對於"墨法"的理解。他們在古代的一些書論中,也能夠從中體悟一二,比如陳繹曾在《翰林要訣》中便講到了水與墨之間的關係:

字生於墨,墨生於水,水者字之血也。

“用墨皆取黑”:書法中的“墨法”,王鐸與他的整個書法時代

墨法 書法

明人對於"墨法"的理解變得豐富,比如董其昌對於"墨法"的重要性作出了十分重要的判斷,可以說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對於後世影響極大。就像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的那樣:

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然非多見古人真跡,不足與語此竅也。用墨須使有潤,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橄肥,肥則大惡道也。

“用墨皆取黑”:書法中的“墨法”,王鐸與他的整個書法時代

書法 墨法

到了清代,書論家們對墨法的理解大多是對前代墨法觀念的重述或總結。作為明末清初大臣、書畫家的王鐸,"墨法"運用最為豐富、最善變化。簡單總結來說,從歷史發展的規律來看,"墨法"因時代風格書家不同而有所區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墨法。晉善用淡墨,唐則善用墨,宋代多用濃墨,明清則善用淡墨。也可以這樣理解,即風格雄健者多用濃墨,淡雅輕逸者用淡墨。


02、王鐸的"墨法"成就:濃淡兼用,獨成一體!

王鐸身逢明末清初的亂世,仕途坎柯多艱。當時書壇流行董其昌書風,王鐸與黃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於時風中獨樹一幟。

“用墨皆取黑”:書法中的“墨法”,王鐸與他的整個書法時代

王鐸 畫像

具體來看,王鐸書法中的墨,注重區分墨的各類:幹、溼、濃、淡、白……由此形成線條的方圓、曲直、動靜、粗細、疏密、乾溼、濃淡、剛柔等變化,使作品產生生氣、意韻,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和情感共鳴,這在中國書法史上也屬鳳毛麟角。

王鐸具有開拓性、革命性和突破性,開創了書法的新境界。王鐸的常見墨法,大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1)濃墨:用墨皆取黑,尤濃墨似漆

王鐸將濃墨大量運用於草書創作中,下筆著力,力透紙背,渾融無礙,骨力通暢。在王鐸196件臨帖作品中,用濃墨法為之的佔到109件左右,這充分說明王鐸在晚明之際己有意識地將濃墨法運用到各種書體、各種形式的創作中,將書法創作形式、技法進行了大膽的拓展、延伸。

“用墨皆取黑”:書法中的“墨法”,王鐸與他的整個書法時代

水墨

(2)淡墨:清淡古雅,秀逸淳和

有文獻稱,王鐸在寫字之前,必飽蘸濃墨,復添入清水盂,至水墨飽滿方下筆書寫,一次往往連續書寫十餘字方才再次蘸名墨添水。這種少許蘸墨的寫字習慣,便造成了"淡墨"的視覺效果。王鐸以淡墨作書,給人一種古雅、空靈的審美感受。下筆虛、墨色淡、章法疏,書品清淡古雅,秀逸淳和,深遠朦朧。

(3)溼墨:潤則有肉,潤含春雨

王鐸所謂的"溼墨",實際上是水加墨,即一筆清水一筆墨前後交替,蘸著書寫,這在前人中是見不到的一種現象。可以說,這種"水加墨"的方法是王鐸的一家獨創。王鐸在行筆過程中,書寫較為緩慢,有時候甚至欲停而走,欲走而停,在行筆中段或末尾換筆時,又突然加速,元氣淋滴,氤氛漂繳和飛沙走石,虎跳熊奔,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用墨皆取黑”:書法中的“墨法”,王鐸與他的整個書法時代

濃墨

(4)枯墨:帶燥方潤,將濃遂枯

在王鐸的行草書中,多見他的"枯墨"運用。王鐸寫字時,往往起始蘸重,一筆揮寫十多字,甚至幾十多字,直到無墨求筆,極濃極淡的兩極反差形成了用墨技法的高峰。由於"枯墨"渴筆,飛白便會自然脫出,滿紙菸雲,墨汁淋滴,溫潤酣暢。自然而然地便會呈現出一種婉轉起伏的動態之美,帶給人們一種獨特的審美感受。

“用墨皆取黑”:書法中的“墨法”,王鐸與他的整個書法時代

王鐸 書法

03、總結:王鐸與整個書法時代,獨特的"墨法"在中國書法史中享有盛譽!

王鐸作為明清之際的書法佼佼者,獨特的"墨法"在中國書法史中享有盛譽。中國畫中有"墨分五彩"之說,利用墨之濃、淡、幹、溼可以使畫面千變萬化,呈現出無窮的韻味。

王鐸在中國畫中悟出用墨之道,以濃取神、以潤求妍、因燥得險、施淡而和。在對比中求變化,於協調處見統一,並大膽地用到書法創作中,進而增強了他書法作品的整體視覺效果。王鐸的"墨法"離不開他生活的時代,繼承前人,開創後世,他為整個書法時代增添了濃重的一筆墨色!

“用墨皆取黑”:書法中的“墨法”,王鐸與他的整個書法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