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面孔讀後感雲頒獎典禮〡杭州11所中小學校長點贊點評:生活即教育,有感有悟才有情

疫線面孔讀後感雲頒獎典禮〡杭州11所中小學校長點贊點評:生活即教育,有感有悟才有情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這段日子裡,錢江晚報·小時新聞不斷記錄著這些平凡者——更是我們身邊的平民英雄們,每一張面孔都值得成為這場“戰疫”中,迎風飄揚的最鮮亮旗幟,鼓舞和引領著我們每個人,戰勝那隱秘又張牙舞爪的無情病毒,讓每一個人走向最暖心的希望。

他們的故事,落在孩子們的筆下,是熱淚盈眶,是思考,是力量,是精神,也是感恩。

杭城11位知名校長、老師作為徵文活動的評委,在仔細閱讀了孩子們的徵文後,關於寫作、關於立意、關於角度、關於創意的話,他們想和孩子們交流交流。

生活即教育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杭州學校校長 馬驫

疫情深深震撼了不更世事少年的心,逆行救護的白衣天使深深地激盪了他們的情。略顯稚嫩的文字下流淌的是發自心底的真情實感。可貴。

或質樸、或靈動、或激昂、或深邃的文辭準確流暢地表達了莘莘學子的所見、所思和所悟。可喜。

生活即教育,災難及災難中的人人事事促發了他們的思考,促成了他們的成長。

杭州市賣魚橋小學教育集團校長 羅才軍

小作者們不僅記錄面孔,也在描繪面孔背後的形象;不僅描繪形象,也在觸摸形象內在的心緒;不僅觸摸心緒,也在昇華心緒彰顯的精神質地。

在這樣的記錄、描繪、觸摸和昇華中,還能在結構的架設、語言的捕捉、文理的流暢上駕馭自如,足可見積累的深厚和文思的繁華。當然,如果能更加註意情緒的節制和思想的提煉,或者在文體上有更豐富的樣態,將更讓人過目難忘。

杭州江南實驗學校校長 金曉東

我相信,這一刻,在孩子們的筆下,流淌的是真情與感動,而這也將影響並陪伴他們一生。

《“我不是英雄,但我可以上”》,作者文筆優美,用詞精準,對“英雄”和“凡人”的理解非常深刻;《我把媽媽借給你們》,一個“借”字,“春暖花開的時刻,記得還我們一群健康快樂的媽媽喲!”可愛又大氣;《你笑起來真好看》以三個疑問展開對“笑容”的深刻解讀,很強的共情能力……能讀到這樣深刻認識的文字,也不失為一種“幸福”。

杭州市濮家小學教育集團校長 黃鳳英

《媽媽不在的日子》中的媽媽是一名馳援武漢的護士,“我讓她放心,我一定能把自己照顧好……媽媽在電話裡笑了!”

《“湯圓”我們一起回家》中,小作者寫道:“等我們長大後,也用自己的行動和愛國心去守護我們的國家吧,姐姐和你一起努力……”

還有的同學用詩歌、小古文,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文體傾吐著自己的心聲,很多時候總是我們在教育孩子,其實有時恰恰是孩子成為我們的老師。

杭州天杭教育集團校長 邱曙光

無論怎樣的視角,無論怎樣的表達,在字裡行間,我們都能看到疫情給所有的孩子上了一堂課——生命和愛。

不論是小學生,還是中學生,他們都在用心書寫自己的感受。也許學生的文筆不完美,但是他們文字中那流淌著字裡行間的真情實感讀來讓人感動,而他們那顆能體察這些人、這些事的心讓人動容。

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校長黃雄

“挺身而出、奮不顧身、眾志成城、同舟共濟、臨危受命”等,這些詞自然而然地跳動在孩子的生命裡,變化成孩子們自我免疫、健康成長的骨血和力量。

原來,愛的模樣:要共同瞭望遠方。英雄形象:“若有戰,召必歸”;理想遠方:“長大了成為現在的你。”這就是真教育,因為愛的種子悄然種下,紮根。

疫线面孔读后感云颁奖典礼〡杭州11所中小学校长点赞点评:生活即教育,有感有悟才有情

杭州市建蘭中學校長 饒美紅

千年前,周敦頤留下了“文所以載道也”的思辨;千年後,中華少年不遑多讓。

我在文字裡讀到了少年的柔情。這份於時代的博愛必將繼續融匯中華大地的血脈,源遠流長。

我在文字裡讀到了少年的思辨。他們學著正視這場考驗與磨難,並將自己的勇氣賦予中華民族所共同守護的家園。

我在文字裡更讀到了少年的責任,或許這不是他們屹立戰場的時代,但是在大災前的積極樂觀,終將在多年後,喚醒民族下一個輝煌。

杭州市文溪中學校長 李勝建

讀著作文,感受著孩子們字裡行間的真情,有點竊喜也有點沉重。竊喜於他們能關注生活,關注社會;併為之動容,為之喝彩。

生活即教育,這次疫情,也許是孩子們的一種成長經歷,他們經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禮,然後各自生長著。

杭州市文新小學副校長 鄭雪琴

讀孩子們的文章,可以清晰地感覺到他們在思考、在變化、在成長。文字中有對父母的依依不捨“我不放!”,也有承諾下一個十年“我來扛!”,每一種表達都讓人動容;文字中有對疫情為什麼而暴發的深思,也有遵循自然之道、守護自然之靈的決心,每一個誓言堅定而有力量;當然文字中流露最多的是一種感恩,感謝每一個平凡卻偉大的英雄……孩子們在動筆過程中領悟生命真諦、讀懂責任擔當,也是向陽而長的最美模樣!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團總校長 江萍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是一場考驗,是一本鮮活的教科書,同學們都擁有一雙善於觀察、發現的眼睛,不僅發現新聞中的英雄人物的偉大事蹟,也看到了身邊平凡抗疫工作者的不平凡小事。這些都成為了這次作文鮮活的素材,樸實而感人,平凡而飽含真情實感。

杭州市崇文教育集團總校長 俞國娣

讀完孩子們的讀後感,我也想寫“讀後感”。

一、有感而發。讀後感最怕“無病呻吟”式的矯揉造作。這次的讀後感都是有感而發,流諸筆端的這些感想都能聯繫自己的親身經歷、生活實際,所以很生動、很真實。這是本次讀後感的普遍優點。

二、有感而悟。我們可以深刻想一想這個新聞人物或新聞事件背後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也就是新聞作品的思想是什麼?它能給我們什麼啟示?我們可以悟到的理,一定是值得抒寫的!這個層面的讀後感,本次大賽中較為欠缺。

三、感而有據。既然我們是寫讀後感,那就得點名讀了哪個作品有感。即便是以書信的形式,在信中也要有個交代。這是讀後感的基本要素。

下載小時新聞APP

我們一起看懂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