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鵬山:不與經典結緣,很難成為高雅的人


鮑鵬山:不與經典結緣,很難成為高雅的人


鮑鵬山,上海電視大學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等。曾任央視《百家講壇》、上海電視臺《東方大講壇》、上海教育電視臺《世紀大講壇》、山東教育衛視《新杏壇》等欄目的主講嘉賓、明倫書院特聘講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古代文化的教學與研究。


鮑鵬山:不與經典結緣,很難成為高雅的人


什麼才是好的語文教材?以我一己之見來看,好的語文教材,首先應該體現本民族的核心價值觀,以此培養民族精神、民族氣質,傳承民族文化,建立道德信仰。


好的語文教材,還必須是最經典的漢語文字,培養人們純正、良好的語感,培養語言藝術的鑑別力和創造力。


鮑鵬山:不與經典結緣,很難成為高雅的人


現在,很多人對文字和文學的美醜、好壞的鑑別力降低了,所以到處流行酸溜溜的小資文字,打開微博是,打開微信也是。


我們的漢語其實非常典雅,非常高貴,非常美,可是不少人不知道什麼是典雅、什麼是高貴,也缺乏鑑賞漢語美的能力。因為當下的語文教材,對文字美感的訓練可能還是需要加強的。另外,總量要適中,不能太多了。


鮑鵬山:不與經典結緣,很難成為高雅的人


其實,傳統的“四書”正好符合以上三個條件:《大學》1700 多個字,《中庸》3500 多個字,《論語》16000 多個字,《孟子》34000 多個字,合計下來 50000 多個字。


我創辦的浦江學堂,用的是業餘時間,每週的雙休日開半天課,暑假上兩週,從小學二年級到小學四年級,三年時間,就可以讓孩子們背完“四書”。我不做選讀、選背,一個字都不少,要求他們全部背誦,並且必須是全本。


鮑鵬山:不與經典結緣,很難成為高雅的人


你可以想象,當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孩子能背誦全本“四書”,他的認知能力,他的心智發育,會達到一個什麼水準。


可是,現在有不少人,包括老師、家長,動不動拿孩子的興趣來拒絕改變。


我曾經去一所學校講座,負責組織的一位老師說,鮑老師您講經典挺好,可是孩子們不感興趣。


我說,第一,你怎麼知道孩子不感興趣?你真的嘗試過嗎?第二,孩子如果不感興趣,老師是幹什麼的呢?


鮑鵬山:不與經典結緣,很難成為高雅的人


老師的一個義務,就是培養孩子的正當興趣,而不是一味順從孩子的興趣。否則,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可能就是校門口的遊戲機房。當老師的能這麼想問題嗎?


孩子不感興趣,你就不教嗎?假如孩子對數學不感興趣呢,你教不教?


“因為他們喜歡,所以就好,所以就優秀”這個邏輯關係可以成立嗎?


鮑鵬山:不與經典結緣,很難成為高雅的人


寫《夏洛的網》的美國作家 E•B•懷特說,“任何專門蹲下來為孩子寫作的人都是在浪費時間”,“如果他們正處在一個能夠抓住他們注意力的語境中,他們會喜歡那些讓他們費勁的文字的”。


蹲下,沒有必要;孩子可能更喜歡仰視比他們高大的大人的面孔,就像大家都知道的,孩子喜歡穿大人的鞋。


鮑鵬山:不與經典結緣,很難成為高雅的人


北大教授曹文軒先生說:“兒童確實具有兒童的天性,但經驗同時也告訴我們,他們的天性之一,就是他們是可培養、可塑造的。無需懷疑,應該有一種叫兒童文學的文學,但是這種叫兒童文學的文學,應該是一種培養他們高雅趣味、高貴品質的文學,而不是一味順從他們天性的文學。”


“西瓜大,芝麻小”,“猴子尾巴長,兔子尾巴短”,這樣的課文能提升兒童的靈魂、點亮孩子們的精神之光嗎?這些所謂順應兒童天性的文字,也許無害,但書一旦合上,就像熄滅的火,一切歸於黯然。


鮑鵬山:不與經典結緣,很難成為高雅的人


書是有等級的。書也是有血統的。不論有人喜歡也好,有人不喜歡也好,中國文化經典如“四書”、如《紅樓夢》、如魯迅的很多作品,都是具有高貴血統的書,是給人打精神底色的。


我的本意,不是說那些淺層次的東西不可以讀,有了那個精神的底色,你隨便讀,什麼都可以讀一讀。


鮑鵬山:不與經典結緣,很難成為高雅的人


但現在的問題是,本末倒置了。這就是今天我們的誤區。


我們亟需用能夠打精神底色的、有高貴血統的書來指引孩子們。


我們必須懂得,這關乎一個人的格調、品位,也關乎一個民族的格調、品位。如果一個人或一個民族想成為高雅的人或者文明的民族,不與經典結緣,是不可想象的。


鮑鵬山:不與經典結緣,很難成為高雅的人

摘自:解放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