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什麼被幾萬人的辛亥革命滅亡,卻滅了幾十萬精兵的太平天國?

光北大世界


這個觀點提得好,也好回答。太平天國時期,清王朝處於由盛轉的中期,國力還比較雄厚,還有擅長權術的慈禧主政,太平天國雖然兵鋒凌厲,但由於主帥沒有雄才大略,內耗嚴重,終究無法撼動清王朝根基。革命軍時期,清王朝在太平天國、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的一次又一次打擊下,國力和軍事逐漸衰弱,最高領導者慈禧逐漸衰老以至死亡,朝中沒有定掌乾坤的統帥,滅亡是必然命運,革命軍力量再弱,只要旗幟正確,打敗清王朝不是很難的事。歷史機遇偏向誰,誰就勝利!


江水白沙


太平天國軍隊與辛亥革命軍隊比較起來,太平天國軍隊無疑是更強大的。太平天國軍隊當時轟轟烈烈,轉戰十數個省,人數最少也有好幾十萬。而辛亥革命當時雖然也有各種暴動,但起效果的,也就是武昌起義。而武昌起義,不但人數少,時間也短。可是辛亥革命很快就把清政府給推翻了,而太平天國戰鬥了十多年,卻把清政府無可奈何。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太平軍起義)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因為在太平天國的時候,朝廷軍隊還非常強大。而在辛亥革命的時候,朝廷軍隊已經變得十分弱小了。

這個說法並不是很有道理,尤其是清朝的八旗軍,在太平天國運動的時候,其實已經非常腐敗的,基本上沒有什麼戰鬥力了。反而在清朝末年辛亥革命的時候,由於一些朝中大臣包括袁世凱等人積極訓練新兵。因此,當時朝廷軍隊的力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有增無減的。

革命軍的力量不如大平軍,先前的清軍不如此後的清軍,此消彼長,為何結果反而有那麼大的不同?究竟是什麼東西發生了變化呢?

我認為變化的東西不是別的,而是民心。

我們先來看看太平天國運動時候的情況。

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在南方的民間,獲得了極大的支持。但在官僚地主階層,以及整個社會的輿論導向上,太平天國是不受支持的。

當時的官僚地主們,都把太平天國運動當山賊草寇鬧事來看待,認為他們是“謀大逆”的大逆不道之人。他們稱呼洪秀全為“洪逆”,稱呼石達開為“石逆”,認為太平天國信奉的拜上帝教是邪教,是毒害老百姓的。他們把太平天國的人,看作是牛鬼蛇神,說他們是“長毛賊”。而且對太平天國所做的那些事情,極盡嘲諷。對太平天國實行“男女分營”,對洪秀全進天京以後當皇帝的那些事情,乃至對洪秀全對他兒子的教育,都極盡妖魔化。

(洪秀全畫像)

地主官僚這麼說,一般老百姓並不瞭解真相,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輿論對太平天國是極為不利的。

當時的清軍確實已經腐敗,其戰鬥力確實很成問題。除了僧格林沁指揮的軍隊,還有一定的戰鬥力外,其他清朝八旗軍,完全不堪一擊。不過地方官僚地主積極組織武裝政權,和太平軍作戰。曾國藩組織了湘軍,李鴻章主持了淮軍,左宗棠左職了楚軍等等。而太平軍實際上就是被這些地方武裝給消滅的。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照一般的情形,官僚地主組織武裝力量後,接下來就是擁兵自立,割據一方。比如東漢末年,袁紹、劉表、孫堅、曹操等人都成了一方諸侯,國家也跟著分裂了。

但是在太平天國運動被撲滅後,這種情況卻完全不存在,沒有哪個地方武裝擁兵自重。由此可見,清朝當時事實上是具有強大控制力的。

我們再來看看辛亥革命時候的情況。

我們也從官僚地主階層的支持,和輿論導向兩個方面來分析。

(辛亥革命)

當時辛亥革命爆發後,在輿論上,幾乎沒有任何人說辛亥革命是“謀大逆”,說他們是“山賊草寇”。就算那些思想守舊的保皇黨們,他們也不這樣認為。由此可見,輿論上已經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再來看看官僚地主們的態度,幾乎沒有人組織軍隊保衛清朝,連當時最忠實的張勳這樣的人,和革命黨人作戰,態度也不是十分堅決。更沒有像之前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那樣,直覺組織地主武裝和革民黨人作戰。反而是名省的總督、巡撫,以及一些其他的武裝力量,紛紛宣佈獨立,不受朝廷控制。

而清政府最後看到國家已經處在分崩離析的狀態下,不得不宣佈退位,從此清朝走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

那麼,這種變化是怎麼發生的呢?只能說,是清政府自己造成的。

本來在太平天國運動的時候,清政府在全國還具有極大的號召力,但是此後清政府的一系列不作為,把中國推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無論是老百姓,還是地主武裝,還是社會的其他階層,對這個腐朽的政府都感到越來越失望,擁護他們的人越來越少。所以,辛亥革命的力量看起來雖然很弱,但清政府就像一座瀕臨崩潰的大堤,只要輕輕一碰,這座大堤就垮了。

正所謂“自作孽不可活”,清政府實際上是被自己給作死的。

(參考資料:《清史稿》《辛亥革命》)


張生全精彩歷史


四個字,瓜熟蒂落。


北辰奕


說白了,太平天國時期,清政府中央軍也是全員垃圾,除了蒙古八旗僧格林沁和少數駐各地的滿洲八旗,其他人打什麼仗?撐起大清江山的是各地鄉勇,清政府自己也有逼數,所以說高官厚祿封賞地方勢力,太平天國時期就是各地鄉勇的黃金時期,中央軍無力守土,湘軍、淮軍等等群雄林立,形成晚清地方勢力的大好局面,各系頭領都是朝廷支柱,當時慈禧太后還鎮得住這些權臣,而這些權臣也都還沒稱帝之心,另外滿洲勢力雖然孱弱,但尚且還有一定實力,還有所謂太平軍,爛泥扶不上牆,完全是另一個封建農民起義政權,走的還是改朝換代的路子,得不到國外和國內民眾支持,這就是太平天國時期,大清亡不了的原因。來到辛亥革命,當時軍事上,袁世凱通過訓練新軍,已經算是把清政府最有戰鬥力的北洋新軍牢牢控制,清政府也意識到命根子在別人手上這點,流放袁世凱,但晚了,除了北洋軍,當時清政府體系裡面已無其他可以依靠部隊,滿洲勢力也全部變成了光桿司令,老王爺們只懂遛鳥,哪裡會騎馬?正好,武昌起義爆發,湖北部分新軍起義,講道理,如果北洋軍聽話,滅武昌起義軍猶如踩死一隻螞蟻,怎料到,他袁世凱不是曾國藩,南打孫中山,北嚇小皇帝,江山易主,袁都統瞬間就變成大總統,繼而稱帝,歷史就是這樣,所有條件都很成熟,歷史的推進也就順理成章了…


趙山河Lucifer


天平天國起義時,清朝的國力還沒有到油盡燈枯之地。清朝的滿漢大臣們的忠君保帝的思想還沒有動搖。

加之太平天國起義本身得不到天下學子和士大夫們的認同,畢竟那是一套來自於洋人的歪理邪說武裝起來的農民軍。

而且太平天國起義本身還不是亡於清朝的鎮壓,而是亡於自身的制度建設和治國方略的不健全。以致於天下還沒有到手,就提前享受皇帝待遇、權臣待遇、以及爭權奪利的都全面上演。

不用說清朝還有半壁江山,就是清朝全亡了,照太平天國那種搞法,被自己滅亡掉也是遲早的事情。

辛亥革命本身並沒有推翻清朝,他只是在清朝已經極端腐朽的、積重難返的棺木上點了一把火而已。到了辛亥革命時,清朝對國家的控制已經很弱了,那些封疆大吏們已經各懷異心,都對朝廷早已失去敬畏之心。

只不過大家都在等那個冠冕堂皇的時機和理由而已,辛亥革命給了他們一個很好的理由。於是大家一擁而上,共同興奮的分食著清朝帶血的屍體。

推翻清朝的是以袁世凱為代表的舊軍閥和權臣,並不是幸亥革命。清朝的滅亡跟太平天國一樣,不是別人把他滅亡了,而是他自己把自己滅亡了。


謝金澎


袁世凱的作用,殺了袁世凱就沒有辛亥革命


敲門磚593


少荃經史屋,不一樣的讀史角度。

從咸豐皇帝登基(1851年)到宣統皇帝退位(1912年),晚清這62年間的歷史,完全可以看成是一場“擂臺挑戰賽”。晚清朝廷要“衛冕”他的封建統治地位,而各“挑戰者”諸如天平天國、帝國列強、以及最後的辛亥革命輪番登臺,勢要推翻清朝的統治。而這一場場比賽勝負的關鍵,並不取決於決鬥雙方,而是“應援隊伍的站隊與支持”。

很明顯,“應援隊伍”指的就是漢人勢力。

太平天國,一個將所有人都推向對方的畸形政權

無根之木終將枯萎,無源之水終將枯竭。由底層農民發起的意在推翻清廷統治的龐大勢力,卻有著十分嚴重的排外思想。太平天國起義之初就是以宗教信仰為藍本建立起來的,而他的“上帝天父論”完全同西方基督思想背離。同時為了保證其至高無上的權威,太平天國排斥一切“本土思想”,燒砸孔廟道觀;擯棄社會傳統綱常,百姓無私產,夫妻不相望。這樣的統治方式,不僅讓大眾百姓望而卻步,還讓遵從儒學治世的才子摒棄唾罵,甚至讓西方洋人都不可思議敬而遠之。

因此,站在挑戰臺上的太平天國,不僅得不到任何一方勢力的支持,還將所有人都推向了清政府一邊。儘管其聲勢龐大,精兵數幾十萬,但也僅僅是一時的。而後期內部發生分裂,“天京事變”勢力驟衰;反觀清政府一邊,則將“應援隊伍”中的漢人官員拉到臺前。曾國藩、駱炳章、胡林翼、李鴻章,左宗棠等實力漢臣,開始加入到對抗。天平天國在自身內部矛盾和外部勢力崛起的情況下,無奈倒在了挑戰臺上。

太平天國,更像是為晚清的漢人勢力做了一件大大的“嫁衣”。自此漢族權貴以能決定勝負走向的姿態,站在了挑戰臺的旁邊。(太平天國更多敗在了自身無法調和的矛盾中)

“超級節點”——東南互保

從太平天國失敗,到甲午戰爭結束的這段時間裡,漢族權貴一直都站在清廷統治層的一方。儘管表面上沒有發生大的危機,但其背後的矛盾卻在醞釀當中,因為洋務運動、通商貿易、先進思想等的不斷進行,最終將矛盾都聚焦到了統治核心上。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徹底讓矛盾釋放,也促成了一個“超級節點”。

“東南互保”其實是一個標誌,標誌著漢族權臣不再為晚清統治層肆意妄為的行為而買單。

這場挑戰賽的雙方成了清廷統治核心和八國聯軍,清廷的“應援隊伍”變成了義和團,而漢族權臣則選擇“中立”。

最後,這場擂臺賽以清廷統治者失敗告終,義和團被消滅。這個事件之所被稱為“超級節點”,是因為清廷的統治在實質上,已經不能指揮南方各省的漢族權貴了,清廷的統治從此刻起已經名存實亡,只剩一張名義上的“窗戶紙”了,而捅破它的標誌,就是辛亥革命。

輕輕一點,天火燎原

當辛亥革命走上挑戰臺後,它所持攜的綱領、主義、精神都是完全符合當下時代進步潮流的,它不同於太平天國,它將農民、學生、商人、工人等各個階層的利益涵蓋其中,它拉攏到了除封建統治階級外的幾乎所有人作為“應援隊伍”。這個力量不是單單的幾萬部隊,幾萬武器所比擬的,它擁有了幾乎整個社會力量來做為生力軍。這個號召力是令漢人權貴階層都忌憚謹慎的,而作為當時北洋軍閥頭目的袁世凱,也放棄中立開始靠近辛亥革命一方。自此全國出現了紛紛脫離清王朝統治的局面,清政府大勢已去,統治就此覆滅。

總結

縱觀晚清62年曆史,既可以看成是漢人從崛起到發展,再到抗衡清廷而後一呼百應的歷史,也可以看做是封建統治制度被西方科學先進制度一步步蠶食取代的過程。人總要進步,社會總要變化,制度總要革新,晚清作為封建統治的最後一塊陣地,有它的歷史悲劇性,當年的強大並不代表現在的強盛,持盈保泰是當權者,甚至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少荃經史屋


如果單從實力方面來看,太平天國的軍隊明顯是更強大的。但尷尬的是,最後推翻清朝的卻是辛亥革命的隊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軍事裝備

太平天國雖然士兵數量眾多,但是他們的武器非常落後。很多人甚至把家裡的農具當做戰鬥的武器。

正因如此,太平天國雖然陣仗看起來非常的唬人,打仗也剽悍,但武器裝備是硬核,實際上想要擊敗他們難度並是想象中那麼大。

而辛亥革命的時候,起義的那些人自身的裝備本來就非常的精良。因為隊伍當中不乏知識分子,所以他們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個道理。

當然了,他們的戰略思維也非常不錯,在戰爭開始之後沒多久就佔據了朝廷的兵工廠還有火藥廠。他們不光是豐富了自己的庫存,還切斷了朝廷的補給,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對待百姓態度不同

太平天國因為受到階級的侷限,只為滿足高層人物的無限慾望,絲毫不顧及大眾的福利。起義宗旨說的好聽,實際上不過是天國高層在一直不斷攫取人民利益罷了。

所以太平天國在百姓當中口碑非常差勁,很多人甚至都把他們稱為劫匪甚至是強盜。雖然有不少人是天平天國的瘋狂信徒,但是反對他的民眾數量更多。

實際上,在太平天國內部也有持各種聲音的人。而他們自己都不團結,自然不可能戰勝清政府。


而辛亥革命和天平天國有著很大的區別。太平天國是通過剝削人民的方式崛起的,他們彰顯的是統治者的野心。

而辛亥革命更像是人民的代言者,他們執行著人民的意志,將重拳揮在清政府的臉上。在這個過程當中,參與辛亥革命的成員基本都是一致對外,從來都不傷害百姓,只是針對清政府。

正因如此,辛亥革命的群眾基礎特別廣泛,就當時的歷史條件來說,他們這樣做是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

時代背景不同

在太平天國興起的時候,人們的思想觀念還是非常傳統的,當時大多數人們心中覺得皇權是至高無上的,所以他們厭惡並且排斥想要推翻清政府的太平天國。


而在辛亥革命的時候,維新思想已經廣泛傳播。那時候人們已經學會用新眼光去看人了。辛亥革命當時受到的阻力沒那麼大,人民對於推翻皇權只是感覺有些無所適從,而沒有產生想要維護舊制的情緒。

畢竟,此時的清政府讓民眾感覺到了太多的恥辱,他們渴望國家變得更加富強,沒有辦法滿足他們訴求的清政府當然會被推翻。

綜上所述,清政府表面上是被辛亥革命的隊伍給推翻,可實際上真正推翻清政府的是思想覺醒的民眾。實際上,從所有的民眾對清政府心懷不滿那刻開始,清政府已經是名存實亡了。


夏目歷史君


新陳代謝,自然規律


用戶7616546757251


因為腐敗分裂,失去民心,不能順應發展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