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YO欧了?我们是这样被OYO坑惨的

如今,OYO想要再靠软银输血续命显然已经不现实,靠烧钱抢市场路子起家的OYO,盈利谈何容易?

“开心”的裁员通知

曾经人们都在惊叹OYO的疯狂,如今,它不得不为曾经的疯狂买单。3月4日晚间,据国外媒体报道,印度酒店初创公司OYO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5000人,其中中国市场约占3000人。

OYO欧了?我们是这样被OYO坑惨的

据了解,OYO目前在中国约有10000名左右员工,其中包括约6000名全职员工和约4000名所谓的“自由裁量权员工”。知情人士透露,OYO计划在中国裁员全职员工约50%,自由裁量权员工有一部分将被临时裁员。


但实际上,裁员幅度比想象中更加猛烈。有OYO中国员工在脉脉爆料,员工从12000+已经直接裁到了2000+。OYO的扩张神话,也许就此戛然而止。

OYO欧了?我们是这样被OYO坑惨的

接到裁员通知时,李梅竟然有点开心。3月2日,OYO的HR通知她在被裁名单之列,赔偿方案分两种:入职不满一年的,实行N+1.5;超过一年的,则是2N+1.5。


“现在被裁还有赔偿,以后说不定就没了。”李梅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同时忍不住吐槽,过去一年在OYO过得实在“太糟心”


OYO为印度酒店连锁品牌,于2017年11月进入中国,此后一路疯狂“收编”,搅动低端单体酒店市场。去年扩张高峰时,OYO中国员工超过1万人。但随后数据造假、运营混乱等问题集中爆发,至2020年1月,这家明星公司的员工数缩减到5000多人。


剩下的员工本以为调整趋于稳定,没想到几乎同一时间,国内疫情爆发,酒店业几乎停摆。即便到3月初,整个行业仍未复苏,此时的OYO明显撑不住了。


2.0模式的溃败

2019年11月,业主们收到OYO群发邮件,称未达到保底金额的酒店需要降低保底数额,并附加一份新合同。在业主眼中,这无异于强制降低保底。

OYO欧了?我们是这样被OYO坑惨的

还有多名业主发现OYO有乱扣费行为。原OYO西宁运营人员朱晓明告诉AI财经社,2.0模式自6月推行以来很少出现扣款纠纷,10月陆续有问题,11月危机爆发,除了合同上规定的10%佣金外,OYO还要求业主出10%的平台佣金(美团、携程的通道费)、2%的OYO系统使用费。


规则似乎一直在变。比如有时系统出问题,客人订房时显示有房,到店后发现无房,OYO会把责任归给业主。第一次出现这种“违规”还好,第二次出现就要扣费1万元,第三次出现则要扣除当月保底收入,之后是门店下线。


安徽淮北酒店业主李乐乐在2019年10月签约,当时约好每月平均保底收入4万元,具体每月金额按淡旺季浮动。他喜滋滋盘算着:这种模式更稳妥,“只顾收钱就好”。哪知道当月扣除10%的佣金4000元、违规扣费4000元、爬坡费8000元(首期按保底的80%约定,所以扣除4万元的20%),实际只收到2.3万元左右。到了12月8日,他发现11月非但没有一分钱的收入,还欠OYO2624.78元。OYO的解释是,当月保底调到1.2万元。

OYO欧了?我们是这样被OYO坑惨的

“淮北10多家加盟酒店都是这种情况,保底下降和乱收费,最后一两个月要不到钱,最近报警才发现OYO淮北团队解散了,根本找不到人。”脱离OYO后,李乐乐拿回酒店控价权,不再挂出OYO规定的10-20元低价房、甚至0元房,回归到每间八九十元的正常市场水平。2019年12月,他的酒店营业额回到4万多元。


在朱晓明看来,小旅店不会做账,一般是客房、财务、采购一家人搞定,被扣款也不知道去核账,“OYO就是抓这种心理,你没有财务常识,你跟我吵我就不合作,打官司你来上海,吃住行的花费也吓到了业主,结果不了了之。但我们做运营的很痛苦,口碑坏掉,业务完全进展不下去。”朱晓明离职前,西宁的合作酒店数在5个月时间里,从200家掉到10家。


对于这些质疑,OYO回应称,2.0模式启动后,公司投入7亿元用于提升基础设施,并为酒店提供线上线下多渠道引流,这些服务也适当调整了费用,“本次调整中,双方所有协商都本着平等自愿原则在合同框架里进行。”OYO还称后续发现部分酒店保底金额不符市场行情,还有业主造假数据,因而就保底金额再次调整。


很多员工都强调同一个认知:唯数据论成了公司的致命伤。“当1.0转型到2.0时,为了冲数据,很多基础设施不合格的店没下线;2.0模式的合同更改,也与追求数据有关。签约太快,业务人员没时间考察保底指标,当后期很多酒店完不成保底,公司直接面临营收压力。”


这种过度追数据的管理理念,除影响造业务血能力,也埋下了内部管理的漏洞。OYO部门纠纷、贪污腐败的现象多次见诸报端。

死循环

2019年10月,光速创投和红杉资本出售所持有的部分OYO股份,此后软银成为这家独角兽的最大股东。软银CEO孙正义曾评价OYO棒极了,但最新消息是,软银给OYO下了盈利的最后期限——即在2020年3月31日前,逐步砍掉不能盈利的业务。按此前计划OYO将于2022-2023年在美国上市。


对OYO施压也是软银调整战略的一个表象。软银的日子也不好过,被投公司WeWork上市计划折戟、估值一度从470亿美元跌去78%,Slack和Uber等股价先后跳水,眼下另一明星公司OYO已经砸进15亿美元,孙正义必须抓住这根稻草。

OYO欧了?我们是这样被OYO坑惨的

不过今年2月17日公布的2019财年财报显示,OYO依然面临巨额亏损:当年总收入达9.51亿美元,中国市场贡献32%;总亏损达3.35亿美元,其中印度市场亏损占收入比为14%,中国市场则为64%。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会成为OYO裁员的重灾区。


疫情也加剧了OYO的危机。事实上整个酒店业也都受到很大冲击。疫情已经导致OYO的另一投资方Airbnb的中国业务同比下滑了80%。外媒透露,Airbnb甚至有可能将IPO 计划从今年推迟到2021年。

OYO欧了?我们是这样被OYO坑惨的

对OYO而言,雪上加霜的是其目标签约酒店都属于单体酒店。当下行业平均入住率仅有20%-30%,而同连锁酒店相比,单体酒店更难复苏。理由也很简单,疫情结束后客人会优先选择更有安全感的品牌,中高端连锁酒店在卫生服务上更有保障。疫情肯定有影响,但只是让OYO的溃败提早了几个月而已。


事实OYO的困境与自身的商业模式之间确实有很大关联。OYO致力于整合中国下沉市场的低端单体酒店,但中国低端酒店物业多是租赁物业,供大于求,导致小品牌很多,加盟店经常与品牌方博弈,改换门庭成本很低。“它的规模化建立在不稳定基础上,不能持续发展,即便降低房价提高出租率也不可靠。”


如今,OYO想要再靠软银输血续命显然已经不现实,唯有打好手中剩下的牌真正实现盈利,才有可能重获资本青睐,避免变成为下一个WeWork。但是,靠烧钱抢市场路子起家的OYO,盈利谈何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