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恐慌、失眠…如何緩解壓力度過疫期?試試這幾招

焦慮、恐慌、失眠…如何緩解壓力度過疫期?試試這幾招

▲3月12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四十八次新聞發佈會,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徐和建主持。北京海關副關長高瑞峰,市政府外辦副主任李軼,順義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禹學垠,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北京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主任醫師、教授楊甫德出席發佈會,發佈有關疫情防控信息,回答社會和市民關切的問題。

焦慮、恐慌、失眠…如何緩解壓力度過疫期?試試這幾招

北京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主任醫師、教授楊甫德介紹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做好心理干預和疏導


疫情發生以來,心理危機干預和疏導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作為精神專科醫院,北京回龍觀醫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心理干預和疏導,各項工作平穩有序。我向大家介紹如何應對疫情期間心理問題、精神障礙患者如何安全就醫等大家關切的問題。


疫情期間主要心理問題及應對


受疫情影響,一些人心理會受到衝擊,產生焦慮、恐慌、失眠等症狀,如何緩解這種壓力,讓自己平穩度過疫期?大家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應對。


首先要了解疫情心理危機產生規律

。經歷非正常重大事件後,很多人可能會出現心理應激,通常經歷4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警覺反應期:主要表現為震驚、恐慌、高度警覺、不知所措,或者頭腦裡一片空白。第二階段是消極防禦期:為了恢復心理上的平衡,控制不良情緒,個體會本能地啟動自我保護機制,如否認、退縮、迴避、抑鬱、焦慮或者漠視危險的存在,或者控制悲傷的表達。第三階段是現實適應期:危機事件一段時間以後,人們能夠採取積極的態度面對並接受現實,尋求各種資源,努力設法解決當前的問題,焦慮情緒逐漸減輕,社會功能改善,自信心增加。第四階段是恢復成長期:多數人經歷了危機後變得更為理性,在心理和行為上變得較為成熟,開始通過一定的途徑獲得積極的應對技巧。


其次要了解疫情心理危機主要表現。有的人在經歷疫情危機的四個時期時,會在認知、情緒、行為、軀體等方面,出現過度的心理反應。

認知方面,有的人因為擔心傳染病的問題,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總是關注疫情,對別的事情往往關注度不夠。並且對身體的異常感覺會特別關注,會把身體的不舒服以及其他異常感受跟新冠肺炎聯繫起來,處在一種被傳染威脅的感覺當中,認為隨時隨地可能會有被傳染的風險。情緒方面,可能會出現緊張、擔心、焦慮、恐慌。總是控制不住的會擔心自己和家人會被感染。還有的人會覺得無助,覺得絕望,或者容易激怒,尤其是對親近的人容易發脾氣。行為方面,也會出現一些特殊的表現,最常見的就是迴避。疫情期間長期不外出,在家整個生活是一種混亂的狀態。少數人可能會出現吃藥、酗酒等行為,想通過這些行為來緩解自己恐慌、焦慮所帶來的情緒或行為問題。軀體方面,會出現一些不舒服的感覺。比如心慌、頭痛、全身出汗,疲勞、精力不足、食慾不振等反應。


第三,要做到積極應對疫情心理危機

。面對疫情引起的過度心理反應,可以從積極調節情緒、避免過度關注、保持社會聯繫、規律生活作息、學會適當求助這5個方面應對。在積極調解情緒上,要認識到每個人在經歷重大負性事件後都會有一些焦慮、擔心等負性情緒。這些大多都是正常的反應,接納並允許自己有這些情緒。有意識的穩定自己的狀態,可以做一些深呼吸放鬆、音樂放鬆、冥想等訓練。在避免過分關注上,適度的有節制的關注疫情信息,既不懈怠輕視,也不草木皆兵,這樣有助於心態的穩定。在保持社會聯繫上,可以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和自己的親人、朋友、同事保持聯繫,接受其他人的支持,而且還要幫助支持其他人,體驗投入感,提升幸福感。在規律生活作息上,保持生活節奏的穩定,按時睡覺和起床,保證一日三餐,可適當閱讀、運動,做一些自己感興趣或者提升愉悅感的事情,要保證一天的時光是充實的。在學會適當求助上,當遇到心理困境時,可以找到自己信任的家人、朋友訴說,或者找到一個隱私的地方,大哭一場,讓自己的情緒得以緩解。必要時可撥打心理援助熱線或尋求心理醫生幫助。如果需要幫助,我院熱線和專家都可提供服務。


多舉措開展心理干預和疏導工作


北京回龍觀醫院是精神專科醫院,也是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還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心理援助熱線項目辦。在疫情期間,我院積極發揮專業優勢,多渠道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科學、精準、專業的心理援助服務。


第一是提供心理援助熱線服務。我院制定標準並指導全國各地熱線機構工作,制定了《心理援助熱線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干預手冊》,針對疫情有關心理問題及干預策略提供網絡培訓及督導。開通了疫期專線,增加坐席。由我院運行的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800-810-1117(座機撥打)、010-82951332(手機撥打),在24小時提供心理援助服務基礎上,又增加了60%的坐席,同時增開疫情專線010-62712471,並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優化接聽程序,最大程度提高接聽能力;接線員對來電人員的心理困擾進行干預和疏導,讓來電者深切體會到被共情、被理解、被關愛,有效緩解了來電者因疫情產生的焦慮、恐懼、失眠等情緒。


第二是援助市定點醫院。我院已組建了一支心理救援醫療隊,赴佑安醫院開展心理救援醫療工作,通過開展個別心理評估及干預、開展專題講座等形式,為抗疫一線醫務人員提供針對性強且行之有效的心理減壓及放鬆方法,幫助調整心身狀態,更好地投入患者救治工作。


第三是援助政府熱線。醫院還設專人值守12320熱線,為來電者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導服務。


第四是多媒體科普宣傳。面對疫情期間公眾急需獲得心理援助知識和服務,我院30餘名心理專家積極行動,為受到心理困擾的普通群眾、一線醫務人員、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孕產婦、兒童、隔離觀察人員等不同人群,分別提供科學、有效、專業的心理健康知識和便於自我操作的心理減壓放鬆技術指導。疫情期間原創文章53篇,科普短視頻及視頻直播105個,主編或參編科普書籍3部。科普作品等多平臺發佈,傳播廣泛,效果良好。


保障精神障礙患者安全就醫


在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和疏導工作同時,我院緊抓疫情防控,為患者安全就醫提供保障。目前門診、住院業務均正常開展。


為防範住院精神障礙患者院內感染,我院建立了急性期隔離病房。細化隔離病房住院標準,不僅使急性期精神障礙患者得到有效治療,又起到了前置隔離、集中觀察等防控作用。


暫停了面對面病房內探視。防控初期我院第一時間啟用電話、視頻等遠程探視形式。強化病房24小時門禁管理,患者住院期間不得離開病房,確需陪護的只安排1名固定陪護人員,並做好陪護人員個人信息登記和有效防護。對住院患者和陪護人員嚴格實行每日體溫檢測和報告制度。


工作人員分區域固定管理。門診固定出診醫師,病房醫師不再出門診,要求門診、病房、科室之間工作人員不得串崗或交叉流動,避免交叉感染。住院、門診分時開展特殊治療,保障患者得到及時有效治療。


加強第三方人員封閉管理。對醫院保安、保潔、配膳、護工等實行院內全封閉管理,由醫院提供免費食宿及生活用品,確保不與外部人員接觸。同時,按照“四方責任”要求,與相關服務企業簽訂責任書,建立聯防聯控機制。


同時我們加強對社區精神障礙患者服務。對穩定期精神障礙患者,經過精神科醫師評估後,延長取藥時間。建立三級醫院和區縣精神專科機構的聯防聯控機制,發揮我院技術指導作用,社區防治機構下沉基層,加強社區在檔精神障礙患者管理,開展送藥上門,社區醫生主動電話、視頻隨訪,督促患者按時服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復發風險,減少再住院率;發現有波動或復發趨勢及時轉診至三級醫院就醫。


在此,我提示市民朋友,春季是精神障礙患者病情容易波動的時期,通常病情波動或復發有以下先兆:如睡眠不好、飲食不規律、生活懶散、發呆發愣、煩躁易怒、說話離譜、情緒低落長時間不能改善等,應引起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