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港成立了这么年,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什么?

商战老兵


要回答上港为中国足球带来了什么,除了应该从上港俱乐部的发展沿革、企业精神的升华,还要从球队的战术和战略层面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究。

第一、上港俱乐部的前世今生及主要成绩

1、上港的基本历程。2000年5月16日,徐根宝创办了上海徐根宝足球基地,成为上港足球俱乐部的源头、星星之火。同年12月25日,成立了上海东亚足球俱乐部,徐根宝任董事长。俱乐部成立之初,徐根宝提出了“中国曼联计划”,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为中国足球提供合格的后备人才。

2006年东亚队首次参加中国足球职业联赛,07年即夺得中乙联赛冠军、冲甲成功;12赛季,上港提前3轮冲超成功、提前一轮夺得中甲联赛冠军。

2014年11月18日,上港集团完成了对东亚足球俱乐部的整体收购,标志着上港足球俱乐部的正式成立。15赛季,上港以30战积65分的成绩夺得中超联赛亚军,并首次获得亚冠参赛资格,这是上港俱乐部成立十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2015年11月14日,上港俱乐部举行全国青少年足球培训基地项目,首批11家合作基地正式加入上港青训体系。16赛季,上港预备队夺得中超预备队联赛冠军;一线队获联赛季军。17赛季,上港夺得联赛亚军,并以72个进球成为该赛季进球最多的球队。18赛季第29轮,上港主场2-0北京人和、提前一轮夺得中超联赛冠军,也是上港和上海足球的第一个中超联赛冠军。2019年1月28日,武磊加盟西甲联赛;19赛季,上港获中超联赛季军。

2、主要成绩。从06赛季开始,武磊多次成为中甲本土最佳射手。进入中超后,13、14、15、16、17赛季,武磊磊连续5个赛季成为中超联赛本土最佳射手。颜骏凌则在17、18、19连续3个赛季当选为中超最佳门将。

除了武磊、颜骏凌是国家队近几年来的绝对主力之外,于海、吕文君、蔡慧康、贺惯、石柯、王燊超、傅欢等数十名球员成为不同时期的国字号球员。上港俱乐部践诺了徐根宝老师当初提出的“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中国曼联计划”为中国足球贡献了大量的合格人才。

第二、战略分析:上港的崛起,催生中超“三国争霸”时代

1、中超争霸新格局形成。从13赛季开始征战中超、14赛季上港俱乐部成立,到15赛季开始一直位居中超三甲之列。而从15赛季至19赛季,这5个赛季中,除了恒大一直稳居中超联赛冠军外,唯一稳居前三名的,也只有上港。15、17赛季亚军;16、19赛季季军;18赛季冠军。其它的,鲁能进过2次,分别是15、18赛季,均是季军;国安只有1次,即19赛季的亚军。另外,苏宁、权健各1次。

也就是说,从15赛季开始,中超就形成了恒大、上港、国安、鲁能、苏宁的基本排序。特别是19赛季,恒大、上港、国安三强,基本上代表了中超的水平。而这中超三强,加上鲁能、苏宁等,构成了中超联赛的基本格局,代表了中超在亚洲足坛的地位。

而正因为上港的“横空出世”,搅乱了恒大中超“连冠”梦想。而连着5个赛季中超争冠一直紧追不放,客观上也迫使恒大的不断进步。比如加大青训的投入、足校建设以及人才的引进。相应地,国安、鲁能、苏宁等传统豪门也水涨船高,从而提升了中超联赛的水平和观赏性,也推动和提高了中国足球的发展水平。

2、提升中超在亚洲足坛的地位和竞争力。2019年4月12日,亚足联官站更改了联赛排名系数规则,中超联赛超越卡塔尔联赛正式成为亚洲第一联赛。新的联赛排名系数,不再参考国家队成绩,而100%按照俱乐部联赛的成绩。

从16赛季开始,中超球队的亚冠联赛一直稳定发挥,再加上中超成为亚洲第一联赛,中超球队的亚冠名额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原来的2+2,到19、20赛季的3+1,体现出中超球队的竞争力在不断提升。

上港自14赛季取得亚冠参赛资格以来,一直就是亚冠联赛的参与者,其中17赛季更是淘汰恒大挺进了4强。

也就是说,上港的崛起,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超的竞争力,客观上也提升了中国足球在亚洲足坛的地位。

第三、战术分析:上港丰富了中超联赛的战术打法

从18赛季开始,佩雷拉执掌上港,首次即带领球队夺得了联赛冠军。19赛季初,随着于海、贺惯、石柯、王燊超、傅欢和蔡慧康、杨世元等人的轮番受伤,上港的中后场出现了大面积的伤病减员。不得已,佩雷拉改变了球队的战术打法,开始变换阵型,中超球队近10年开始出现3中卫战术。正是这个战术,上港在亚冠1/8决赛首回合主场1-1逼平全北现代、客场90分钟双方再次打成1-1,最后点球决战淘汰对手。这两场极为关键的比赛,上港打的都是3中卫战术。

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上港从442,到4231阵型,一直沿用了10多年。3中卫的阵型,不但使得上港能够在后卫紧缺的情况下随追争冠第一集团,并且与恒大、国安一起保持联赛争冠的“三国演义”,也为其他中超球队的战术打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恒大的亚冠1/4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0-2浦和红钻之战,面对伤兵满员的恒大,卡纳瓦罗不得不学习上港排出3中卫战术。虽然张林芃从右后卫变身左边翼卫成为本场比赛的一个败笔之一,但恒大的3中卫战术就此启用。而在中超联赛的最艰难阶段,恒大在第25轮主场0-1不敌卓尔、第27轮主场2-2被建业逼平,卡纳瓦罗一度被恒大安排“学习企业文化”。最后3场比赛不容有任何闪失的情况下,卡纳瓦罗继续以3中卫战术出战,最后分别以2-0上港、3-1华夏幸福、3-0申花3战全胜而最终夺冠。

战术打法对于中超球队而言,大多比较古板老套。在佩雷拉之前,无论是世界冠军教头,还是五大联赛名帅,无一例外都是4后卫战术。在19赛季前上半段,施密特也曾在国安使用过3中卫战术,但由于排兵布阵的乱点鸳鸯谱,效果并不理想。包括费洛雷德在申花、崔康熙在大连一方等也都使用过3中卫战术,但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

3中卫战术除了对中后场球员提出更高的出球能力的要求之外,两个边翼卫在攻防转换中作用更加重要。联赛第4轮,上港的451阵型主场被斯威打成3-2;第19轮上港作客斯威2-2之战,佩雷拉将阵型改为343,于海、贺惯和魏震为3中卫,张卫和王燊超为左右边翼卫,效果非常好。如果不是大摩托的超强发挥,这场比赛上港将极有可能拿下。

不能说佩雷拉是中超联赛3中卫战术的潮流领导者,但他在上港的成功运用,客观上带动了中超球队的战术上变化。这既提高了中超联赛的观赏性,也丰富了战术打法;对本土教练而言,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整体而言,对中国足球也是一个提高。


久古gg


最起码带来了人气上座率,有一次我在济南出差,有一个山东人说今晚上港与鲁能有中超比赛我早点回家吃晚饭然后带儿子去看球,其中有一位同事也说今晚也去看,另一个说鲁能比赛我已不太看了但碰到上港与申花我是肯定要看的,到了晚上我一走进体育场人山人海球迷群情激昂,其中几位鲁能球迷在说看山东与上海球队比赛最舒服最有劲,这一现象我做过民意测试其它城市也是这样的,所以上港对中超的贡献是很大的,不服不行啊!


龙调1


上海上港的踞起,带给中国足球最大的启示是告诉我们,中国的足球基地是可以培养足球人材的。上港足球基本出自根宝的崇明基地,用本土的教练十年树人,从02那拔人算起,带出了好几拔人丶无数个优秀的国脚。

中国足球原来有辽宁北派力量型丶广东南派技术流丶上海海派抢逼围丶北京综合小快灵等四大门派。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国营体制的放权,民营体制并不完善,四大门派受市场的影响,转轨并不成功。

上海徐根宝得天独厚,得到体育局的大力扶持,在荒岛(当时)崇明有幸成为根宝少儿训练基地,徐根宝亲力亲为,以曼联青训为追赶目标。

先后培养出郜林丶杜威(河南籍)丶孙祥(上海籍)丶武磊丶小张(江苏籍)等许多主力国脚。武磊还到了西甲参加了欧联杯。

如果四大门派继续发扬光大,各个俱乐部都像根宝基地源源不断输送优秀人材,中国足球何愁不会更上一层楼!

其次,上港的踞起,推动了国安丶鲁能等向恒大发起了有力挑战,改变了恒大一花独秀的态势。上港和恒大双双成为亚冠的两大劲旅。

第三,上港和很多俱乐部精彩的比赛,中超在亚冠的精彩表现,使中超的知名度迅速上升,是继五大联赛之后,海外媒体都较关心和转播,大有第六联赛之势。


夏雨风


上港以东亚国内球员为框架进行组队,引进强力外援,培养新人和队内深挖潜力,短短几年就夺得中超冠军,并且人才辈出,不掺和以集训队名义批发国脚还撕毁承诺并搞诈伤的丑事,不惜牺牲球队实力支持武磊留洋,重拾中国足球留洋之道,更没有通过给国足主帅出工资来垄断归化,改变了靠政策得利的中国足球投资理念,确实是中国足球的一股清流。

不可否认,上港也大批花钱,但这是中国足球的大环境,毕竟上港没有像花了1亿欧元却没踢几场球的J马,更没有板凳上齐刷刷的踢不上的千万年薪富豪,其中不少还是宁愿放弃留洋的中国足球的青年才俊。




小小德赛洛


应该多多少少推动了中国足球职业化吧。

但是只可惜,按照中国的足球体系,足球的水平并没见显著提高,也不会有很大帮助。

经济条件不好的球员一样难以上升,现在的中国足球已经是——寒门再难出贵子。

中超联赛说到底只是被高水平外援水平强行拔起来的联赛,高度职业化带来了高商业价值,也起到了不错的吸睛作用。

然而看上去热热闹闹,却只是花架子,国脚们与邻国日本和韩国一比,就露了馅儿。

中国足球,要想取得真正的突破,青训才是重中之重。各级联赛,则是人才历练成长的保障。



如勤Joe


上港的确没给中国足球带来什么。近些年,国家队的班底几乎被恒大的球员包了。上港的一大批技术能力出色的球员因为金元足球的冲击,无法和大牌外援竞争位置,尤其是中场组织进攻型的球员,导致足球可踢,只能退役或退居中乙。其他球员除了武磊和颜骏凌能在国家队占据一席之地,其他人基本没什么在国家队表现的机会,应该说恒大对于国家队的贡献可以说是最大的,至于是好的还是坏的就由历史来评说了。


秀浩来评球


上海上港前身就是上海东亚足球俱乐部,东亚俱乐部是徐根宝一手创建的,上港也顺便接手了根宝基地的一大批优秀球员,比如:武磊、颜骏凌、蔡慧康、王燊超等人,加之后面重金引进胡尔克、奥斯卡、艾哈迈多夫等强援,2018赛季成功登顶中超联赛,打破了恒大的联赛垄断地位。说真的,上港这几年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什么,我觉得还真有,而且不少!

上港带来的四大变化

首先,上港在2017赛季的亚冠比赛中,成功杀进四强,这一进步,直接挤掉了K联赛的一个亚冠资格,让中超从原来的2+2变成了现在的3+1。随后的几年恒大和上港在亚冠中一直表现不错,3+1的资格才能继续保留,这不算贡献吗?

其次,恒大的金元政策导致他在国内有点“无法无天”的存在,上港的出现,从侧面也打击了恒大,有个打擂台的俱乐部,双方可以形成良性竞争。

然后,大手笔投资引入世界级的球星,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足球市场。

最后,上港的投资也继续支撑着根宝基地的发展,实话实说,单靠徐根宝一人的努力是无法培养出大批量的优秀球员,有了资本的注入,这样才能往更多、更广、更优的路子走!

快递员侃球:

所以说,你说上港为中国足球还是带来了很多变化的!不过,上港也有被人诟病的,那就是他本身是一家国企,但我们想一想,政府都鼓励他们搞足球,我们这些老百姓又何必去纠结这些呢?“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各位,意下如何?

谢谢阅读,祝您心明眼亮~


体育快递员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上海上港的历史。

上海上港队的前身,是上海足球教父徐根宝创建的上海东亚队,这个在崇明岛时期便组建起来的队伍,历经波折,终于在2012年冲超成功。而这支队伍在登上中超之后,被上港集团收购,才有了此后的上海上港足球队。要是说上港这几年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什么,需要从三个方面去论述。

首先,是给中国足坛贡献了诸多本土国脚和超级外援。从颜骏凌、蔡慧康、于海、贺惯、傅欢、王燊超等等,如果算上此前东亚时期培养出来的武磊、曹赟定、姜至鹏、张琳芃等人,上海东亚可以说是为中国足坛和国家队贡献了诸多力量。能够与之相媲美的,也只有当年辽宁队老帅张引培养出的99辽小虎一代了。

其次,上港成为了中国足坛最大的冠军冲击者,也是这么多年唯一一个从恒大手中把冠军抢走的球队。在广州恒大投资足球之后,广州队便掀在国内足坛掀起了一阵霸主表演,中超8次冠军,亚冠两次冠军,都是中超其他球队所无法比拟的。但是这么多年,无论是北京国安还是上海申花,亦或是山东鲁能,都没有从恒大手中抢走过中超火神杯,做到这一点的,只有2018年的上海上港。因此,上港也成为了恒大霸主时代里唯一的一个搅局者。

第三,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上港为中国足球贡献了一个足协主席。至于陈主席的工作内容,现在还无法评判,需要等待时间的检验。


足坛秘史


不知道别的球迷怎么想,我觉得上港的出现对中国足球是一件好事情,至少在联赛层面上来说确实是的。

如果没有上港的出手,原上海东亚肯定不会达到现在这样的高度,武磊和颜骏凌等人迟早也会被卖掉,他们一直会是申花的小弟,自然也不会形成对恒大王朝的威胁。

另外上港为中国球迷带来了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的超级外援奥斯卡和胡尔克等球员,球迷才是最直接受益者,也提升了中超的品牌价值。

上港最大的不良标签就是他们是国企,如果是一家民企,花自己的钱,自然不会有人说他们,但这些事情我们作为普通人实在没有必要去纠结,我们就安心看球吧。

我是恒大球迷,但我不认为恒大一家独大是对中超好的,所以我愿意看到上港、国安、苏宁、申花等强队崛起,让中超越来越精彩。总的来说,我觉得上港对中国足球还是有贡献的,每一支中超俱乐部都有贡献,大家都是一个整体,是荣损与共的。



足坛平头哥


说实话上港真不咋地,对中国足球的贡献绝对没有恒大多。虽然国足成绩很差,很烂,但是恒大却给世界足坛创造了很多很多新名词。眼神防守,散步回追,养生足球,诈伤避战➕惊天乌龙,这些新名词应证了恒大足球对中国足球的巨大贡献。而这些上港都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