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上市背后:价低竞争下的逻辑……

拼多多,这个创立才3年的新晋电商网红,终于在美股上市,挂牌交易。

拼多多上市背后:价低竞争下的逻辑……

为完成其上市计划,拼多多找到了陆奇。众说纷纭下,拼多多与陆奇实现了双赢,特别是拼多多,再次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

与拼多多要上市同时火起来的,还有“拼多多正在大量删除负面新闻”的传言。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劣质、廉价、假货,都是拼多多的代名词,甚至很多人听到这三个字都想翻白眼儿,总之就是一个大写的嫌弃,表示我不是这三亿人中的一位。

但是,被用户喷到快原地爆炸的拼多多,竟然用三年的时间上市了,还远远超出此前快速上市的趣店以及聚美优品,几乎可与小米相提并论,着实有些不可思议。

拼多多上市背后:价低竞争下的逻辑……

拼多多的大获成功,说明了一件事:市场商业逻辑,竟然是“低价者胜出”。

然而在假货、低价竞争面前,没有谁是赢者。

1、拼多多口碑为何这么差?

病毒式地传播涉嫌虚假广告或是长期的诟病之一。

拼多多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便宜,不只是有大量的一分钱的商品,还有许多商品比市场价便宜了几倍甚至一个数量级。

在拼多多的宣传广告里,9.9元可以买下全世界你想要的任何东西。如电动汽车、冰箱、高级刮胡刀、电动摩托车、电饭煲、微波炉等等。

拼多多上市背后:价低竞争下的逻辑……

在便宜的同时,拼多多被不断受到假冒伪劣、货不对板、山寨货横行的质疑。

在拼多多这片初生却疯长的草原上,商家们一路狂奔,但同时要说服自己接受一个充斥着低价低质商品的平台。“之前16.9元一双仿阿迪的运动鞋卖了1000万双,但是用回收了无数次的橡胶做的,穿一天脚就很臭。”

拼多多上市背后:价低竞争下的逻辑……

低价是没有品牌概念的,但便宜不是原罪。雷军说,创办小米的初心,“就是想改变中国产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让老百姓用上优质的产品。”他希望改变便宜没好货的认知,虽然这很难,但小米在一些品类如手机、家电做到了。

拼多多上市背后:价低竞争下的逻辑……

一边被质疑假冒劣质产品泛滥,一边又因为“打假”尺度遭遇商家强烈反弹。这是拼多多面临的困局。

2、人心的欲望不止,假货便不止。

在隋唐《启颜录》一书亦有记载往酒里掺水的事情:“一人云:‘酒,何处漫行来,腾腾失却酉。’诸人问云:‘此何义?’答云:‘有水在。’”

“三天内退货”这样的行业要求也早由唐代的店家开出,《唐律疏议》中有云:“只要消费者在购买时立有合约,买回后三天内发现问题的,都可以找卖方退货;卖方不退的,可以向官府举报,并抽卖方四十鞭子。”

时至今日,中国却依然摆脱不了假货泛滥的命运。

都说羊背上的国家是澳大利亚,马背上的国家是蒙古,那么我想,假货上的国家一定是中国。

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人,合谋把那些有原则的人淘汰出局了,最后一家独大、无恶不作。

看看近几年轮番轰炸的事件:苏丹红、三聚氰胺、皮革奶、地沟油、疫苗造假、降压药致癌,一些本应搞研发、关乎民生健康的企业,却成了资本的枪手,对社会各个群体进行无差别的扫射。

拼多多上市背后:价低竞争下的逻辑……

这20年,是电商发展的黄金时期。PC时代我们有淘宝,随后有京东、亚马逊;移动时代又诞生了拼多多,他们的崛起使比价变得更容易。除开美工和描述,价格因素成为了买卖最重要的因素。

当假货和真货竞争的时候,假货胜;

当尊重知识产权和侵害知识产权的产品竞争的时候,侵害知识产权的胜;

当低质低价和高质高价竞争时,低质低价胜。

当微博抖音圈子出现一款流行产品的时候,第二天在网上就出现同款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实体店铺零售价;当一则广告创意和文案被甲方比稿的时候,不久就会告知未中标,原因很简单,没有其他公司便宜,省钱是王道。

拼多多上市背后:价低竞争下的逻辑……

“低价竞争”意味着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研发制造,缺了这重要的环节,不说产品质量,整个社会充斥的也会是烂大街和山寨的产品。中国也就只有制造而没有研发,这也是很多消费者乐意去国外购物的原因。

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家;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国家。这是基本规律。

3、世间万物都有平衡法则,黄峥赢得了市场份额,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达到GMV超过千亿一目标,京东用了10年,唯品会用了8年,淘宝用了5年,而拼多多只用了三年。

马云说过“我最怕的是老酒装新瓶的东西,你看不清他在玩什么,突然爆发出来最可怕。假如从来没有听说的,这个不可怕。”

拼多多上市背后:价低竞争下的逻辑……

确实,马云花了19年的时间,才为阿里巴巴制定和完善了平台治理规则,其间经历了无数风波、质疑、诉讼。

这些历程,拼多多一步也省不了。

还是那句话,在假货、低价竞争面前,没有谁是赢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