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積雪的九峰山,雲海日出美如天堂,古人說它是太陽棲息的地方

六月積雪的九峰山,雲海日出美如天堂,古人說它是太陽棲息的地方

“不去九峰山,枉自來人間;去了九峰山,天堂轉一圈。”很多年前,我就聽到這首在平原流傳的歌謠。因此,我對於九峰山的嚮往之情已是由來已久。再說,一個人的一生對於有些地方是認定要去的,即使你不去,在夢中也會抵達;即使今生不去,來生也會前往。

美好的“緣分”對於善良的人來說總是存在的。和九峰山之間的美好緣分早已就有了:記得兒時,我站在故鄉的山坡,向西北方向遙望,即使在六七月份的夏季也會看見你巍峨雄壯的身影。望著“高插雲漢,六月積雪”的神秘雄姿,我從大人那裡聽到了很多關於你的傳說和故事。

六月積雪的九峰山,雲海日出美如天堂,古人說它是太陽棲息的地方

我對九峰山的嚮往和傾慕更多的是來自於文友們繪聲繪色的描述。他們於我先期而到,富有張力的語言,刺激著我的想像。我知道,九峰山是著名的佛教聖地,佛教祖庭海匯堂是多麼地充滿靈氣,彰顯佛光;九峰山是天地會昌之山,是古蜀燦爛文化的發祥地,稱為“蒙谷”,是太陽棲息的地方,是“太陽神鳥”起飛的地方;九峰山優美雄壯的自然風光最能體現海德格爾所倡導的“詩意地棲居”的人文理念和中國古代“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風雅境界。

九峰山在我的腦海,總是瀰漫和蒸騰著一種五顏六色的吉祥彩雲,那是每當農曆四五月份九峰山上漫山遍野盛開的野生杜鵑花;九峰山在我的心中,總是跳動和翻滾著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那是九峰山獨具魅力的日出雲海。

六月積雪的九峰山,雲海日出美如天堂,古人說它是太陽棲息的地方

曾去過的文友告訴我,去九峰山的最佳時機應是每年農曆的四五月份和八九月份。四五月份,九峰山的漫山野生杜鵑花迎春而綻,像彩色的火焰鋪天蓋地的燃燒。岩石上、樹林裡、山峰間,一叢叢,一簇簇,歡快地跳動,希望之火如火如荼。到了八九月份,是觀賞雲海日出的最佳時機。平原入冬,由於氣候趨於雨霧天氣,那種壯觀,只有在你的想像中去尋找了。

六月積雪的九峰山,雲海日出美如天堂,古人說它是太陽棲息的地方

巍峨峻峭的九峰山位於彭州市西北邊緣,其主峰海拔4578米,乃彭州諸山之冠。《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樹,名曰櫃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這是古籍對九峰山的最早記載。可見早在“三皇五帝”時期,九峰這座“西海之外,大荒之中”的“方山”和“靈山”就已被華夏所知曉,尊視為神山。古蜀人因九峰山高聳入雲而能擋住日月遠行之路,而將此地稱為“日所入”的“蒙谷”,即太陽棲息的地方,“太陽神鳥”起飛的地方。

六月積雪的九峰山,雲海日出美如天堂,古人說它是太陽棲息的地方

清嘉慶《彭縣誌》載:九峰“脈自茂汶來,起伏奔赴,歷二百餘里,至此,奇峰拔地倚天,聳然峙列者九,實為彭邑諸山之冠,故名。”“九峰東北曰青龍、朱雀、火焰、天牙,中曰背光,西南曰仙人、黃龍、文武、白虎諸峰,迤邐蜿蜒。”《漢書》有載:“九峰為文殊之劍,峨嵋為文殊之境”。看來,九峰山的歷史人文文化真是源遠流長,早在漢代就已是和峨眉並列的“天下名山”了。

“著名的佛教聖地”成為九峰山重要的人文文化光環。佛教禪宗重要門派九峰派即發源於此。至今雄立於此歷經滄桑的佛教祖師庭海匯堂,是海內外佛徒嚮往的佛都。在這裡,“九峰釋子”高僧輩出。當代名揚佛界的海禪和尚、昭覺寺方丈清定上師、雲峰寺方丈清德和尚、文殊院方丈宗性和尚、內江聖水寺方丈智海和尚、祥符寺方丈智光、吉祥寺方丈智慧等高僧都曾在此以海匯堂為法壇弘揚佛法。今天,九峰釋子已遍佈海內外,佛教文化為這裡的錦繡山峰增添了厚重的人文光彩。

六月積雪的九峰山,雲海日出美如天堂,古人說它是太陽棲息的地方

提到九峰山名揚海內外的佛教文化,不得不提到著名的愛國高僧無遐祖師。現海匯堂住持宏悟法師,鎮定自如地為我講起了那感人的一幕幕。明神宗萬曆年間,無遐祖師隻身從遙遠的地方來到這幽深的九峰山,劈荊建廟,將佛教禪宗於此弘揚光大,並創立了九峰門派,他被尊為九峰門派祖師。

是時,吐蕃內侵,皇帝降旨召納天下豪傑志士,以期光復河山。已在此修煉得佛的他,卻仍懷愛國之心,應徵入朝,搬得“神兵”相助,有功朝庭。勝利之時,無遐祖師即化為清風而去,並留下詩曰:“九峰巔嶺即吾家,日剪雲煙補破衲;欲問山僧名和姓,禪門法號是無遐。”

六月積雪的九峰山,雲海日出美如天堂,古人說它是太陽棲息的地方

民間傳說萬曆皇帝得知此情況後,立即派人四處尋訪九峰聖地,歷經年餘,才於彭州得悉。使者至,只見一老衲盤腳坐於懸巖之下的盤陀石上,面目如生。萬曆皇帝深感奇異,遂封其為無遐祖師,永鎮九峰。並裝塑金身,立廟紀念,命名曰海匯堂。九峰山因而就成為了佛教的祖庭名山,而揚名於天下。今天,我們這些慕名而來的朝聖者,在這香霧繚繞的膜拜中,不僅是對“佛”,更是對無遐祖師的那種愛國精神深表虔誠。因此,我覺得海匯堂經歷過歷史錘鍊的洪亮而悠揚的鐘聲,真美。

六月積雪的九峰山,雲海日出美如天堂,古人說它是太陽棲息的地方

“無限風光在險峰”。九峰山的美同樣在頂峰,在你從山腳向山頂不斷戰勝困難向上攀登的過程之中。從海匯堂經清涼寺再到祖師殿約二十華里,這段路相對較為平緩。山間無限生機,那紅的楓葉,還殘存些許;山澗踏著銀練,當空飄舞。一會兒在我的頭上,一會兒轉過彎又出現在我的腳下。前人開鑿的石梯斗折蛇行,蜿蜒可見。那沿路矗立的一塊塊功德碑,告訴我前人創業的艱辛。總之,這段路,給我的感覺很好,腿腳尚未疲軟,心情相當愉悅。

六月積雪的九峰山,雲海日出美如天堂,古人說它是太陽棲息的地方

抵達觀音巖,已是下午六點了。觀音寺依巖而建,下臨懸崖,上接盤石。一個人住宿在此,不是心中有“佛”,絕對不可。僧人釋普覺為我鼓足勇氣,叫我不要畏懼,如有風吹窗動,純屬自然。我相信師父的話,空著肚子抱頭鑽進發黴的被蓋,希望今晚能做個好夢。當然,更希望明早雨霧重開。

一覺醒來,已是早上六點。隱隱聽見有聲音如瀰瀰輕歌,那是普覺和尚在佛燈下念早經。再望窗外,晨曦微顯,這使我喜出望外。我趕忙告別師父就匆匆踏上征程,要爭取趕在日出之前到達海拔3270米的金頂。

六月積雪的九峰山,雲海日出美如天堂,古人說它是太陽棲息的地方

隱隱約約的石徑路像一根陳舊的布帶擋在我的面前,還不大看得清方向,我只有藉助手電筒的光芒前行。灑滿霜霧的石梯很滑,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但此刻,我的心情有說不出的歡悅。向上,向上,我的血流隨著日出的頻率而開始加快,喘息聲漸漸地蓋住腳下因踩在佈滿冰霜的石梯上而發出的清脆響聲。

六月積雪的九峰山,雲海日出美如天堂,古人說它是太陽棲息的地方

我不停地向前向上攀登,每一步都充滿了希望。不時停下來,攝下日出的變幻美景。一邊攀登高峰一邊背轉身來觀賞日出,並拍下它瞬間的變臉,還是第一次。在朝霞的洗禮中,我的腳下灑滿陽光的碎片,陽光在我前進的石徑上匯成涓涓小溪,彷彿能感覺到陽光潺潺的流動聲和我急促的喘息聲融會在了一起。

六月積雪的九峰山,雲海日出美如天堂,古人說它是太陽棲息的地方

我仰望此時的天空,一路的景色太美了,日出的光芒改變了一切,但我得抓緊時間登上金頂,趁太陽還沒有完全騰昇中天拍下一張九峰“雲海日出”全景圖。我只顧向上攀登,忙於衝向金色的彼岸,但又看不全日出的變幻;我停下來盡享美景,又耽誤了前行的時間。對於美的捕獲也是這樣的矛盾,一心更不可二用。好幾次我停下來呆呆地望著日出,手指忘了按快門。

六月積雪的九峰山,雲海日出美如天堂,古人說它是太陽棲息的地方

到了金頂,鮮紅的太陽如一輪火輪,早已高高地騰躍在地平線上,不斷地閃爍著強烈的光芒,它麥芒樣的金針,扎中我激動的淚腺,我感覺到我的眼睛開始溼潤。我就像看見了久別的母親,難以抑制的親情開始噴發。整個天宇,光芒四射。地平線以下呢?群峰湧起,熠熠金輝,它們就像大海中漂浮的小島,在綠色的波濤中凸顯起伏。

六月積雪的九峰山,雲海日出美如天堂,古人說它是太陽棲息的地方

鍍金的雲塊就像潔白的羔羊一樣溫順可愛,又如風帆一樣高高地舉起前行的旗幟。而我,此刻正置身於滾滾的金濤晨浪之中,置身於人間看得見摸得著的“九峰天堂”。我向東南,朝著故鄉葛仙山的方向遠望,群峰蒸騰,萬物湧金,我感覺到我的全身已是充滿了太陽鮮豔的血液。呵,我如此多嬌的故鄉,在這“晴日”的普照下,已變得分外妖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