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下你家乡的变化吗?

行空走天涯


我们那变化真发生了覆天藩地变化,过去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过去旧房子现以规化成整洁整齐的房屋。


基本家家实现电气化,家家都基本开上了小汽车。.:
家乡绿化的也不错。过去山坡都种上了核桃,梨山楂的水果树,不仅美化了家乡,又增强了农民收入。我想你们家也变化不错来分享一下吧


百变星君48


要说家乡变化,真的可以说一说。但是先从那方面说起,咱就想到哪儿说哪儿吧!先从学校说吧,四十年以前我们村有一所小学,三个屋都是复制班。给一年级讲了布置了作业,再给二年级讲,那时的教师文化虽然不高,敬业心太强了!早起跑操,上自习,守着学生,复习昨天的课程,管理的井井有条。一、二年级是泥台子当桌子,全部是小板凳。冬天夏天都能忍受。大年级都是自己从家里抬张书桌,有两人一个桌,还有三个人一个桌的,但都很守纪律。那时,老师也体罚学生,但是,没有一个家长找老师的。通过逐年的教改,一直到九年义务教育至现在,老师换了一任又一任,学校这个大环境,也变了几个样子了。那时,大队盖了十几间教室,又是独院,全村人都说好。到了八O年,村里又盖了教学楼,那时教师们也自豪。到九O年,文教局号召盖联校,(几十间的教学楼都作废了,另选地方盖成了联校。)从那时起,学校在上级的关怀下,配置了现代教学用品。那时,广大的群众都说好,一致认为,国家富强了,学生们上学条件太好了!自从私校一办,可苦了公办学校,私校虽然高额收费,可公办学校没了学生。不过,现在的孩子,再也不能象四十年前的孩子了!我相信,国家的教育改革,只能越改越好,越改越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其他方面的变化更多。比如以前人们的住房,大部分是危房。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现在,谁家不是青一色的砖墙水泥结构,铝合金门窗!过去,全村一两辆自行车,现在百分之七十的户都有轿车。过去,谁家不烧柴草和煤炭,现在,全部用上了天燃气,清洁卫生又方便。过去,大路小路都是“水泥路“,不是尘土飞扬就是泥泞不好走,现在,别说街道田间路,就连小巷子也用石子硬化了!自来水、电器化别说了,大人孩子离不了手机,信息化等等岂能说得全。我家乡的变化太大了,举不胜举!


野乐474


咱们先从1:房子说起吧!记得9岁上学时,每家每户都是瓦房有的穷的甚至是那种土房,一到下雨天都漏水,房子都是裂缝,东倒西歪,有的还用粗的木棍把要倒的后墙顶住,现在生活好了,政府也给力,给那些贫困户,播了一些款,土房要倒的房子,都盖上了平房,家境好的都盖上了楼房。像我奶奶就是,被评为贫困户,政府给播了2万,盖上了平房。不过我在外地,图就给大家看不到了。

2:

在一个就是路。记得上学时那会,一到下雨天去上学,鞋就没有干净的,路上都是泥路,一踩一脚泥,鞋都是脏兮兮的,走到哪泥就带到哪,骑自行车的 ,都走不动,轮毂都是泥。现在,路都是水泥路,鞋穿很久都不会脏,骑车自由来回。






杨柳日常生活


我是六十年代的人,已是知天命年龄。一路风风雨雨见证了农村这些年,所取得翻天覆地变化。

先从大集体的时候说起,那时候农村属于群居生活,基本都是土墙木椽子盖小瓦,厕所都是茅草的多,出门都是土路,起风尘土飞扬。不长时间要建设新农村,要把房屋规划在靠山脚地方,有些钱的人家就把外墙换了红砖,也砌了石头墙,门口也弄了石子路。再过不长时间,国家号召在公路边做房子,为了美化公路沿线,起码要做三层楼房,不光要倒锁角梁,还要倒立柱全部红砖,里外要用水泥铺面,前庭地平要扎钢筋,已备小车入屋。连厕所都砌了瓷砖,屋顶橡胶。昔日都没有这样房子比厕所好。

我现在出门就是国道,公交车一刻钟一趟,还有路过中巴车此起披伏,往来城市极其方便,夜里路灯照出的亮光如同白昼。虽然家在农村,吃腻了家里小菜,就到镇上买些荤素菜回来调节生活。现在也不存在想吃啥东西,满足不了的情况。其实人嘴过叼了,不知道现在吃什么,觉得啥都吃了不香,这就是人民生活富裕,味觉敏感退化了。出门有车代步,吃好的东西多了,又不大活动,导致三高人群增多,间接出现多种杂症。人还是应该多活动,及做些力所能及事情,这样舒筋活血,对身体健康起到最好的帮助。








叶统圣


家乡,变的很陌生。但我一直不知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对这个问题,我特别的敏感,特别是这个变字,勾起一个离乡游子的深深的怀念和伤感!!

变化之一,贫困的小乡村如今全是小楼小车和修到家门口的水泥路。

变化之二,曾经老守田园一代人的后人们都不再守着这小村庄了。目前留在村里的还是老守田园的那代人,但他们变得很开明豁达,生活悠闲自在,与世无争。

变化之三,现实的富裕和隐性的贫穷颠倒了。过去生活不富裕,但村里的人气很足,人丁很旺,邻里走动频繁,我觉得那时真的很好。现在家家都有钱了,但看不到家里人了,过去三四百人的村子,现在三四十人也看不到,而且最小岁数也得在七十岁以上。

变化之四,我的乡愁不浓了。来自于妈妈的离世,水土环境的破坏,邻里亲朋的急减。昔日那么熟悉并热爱的故乡逐渐被他乡这个词所代替,这也是我体会到的最深刻的变化。

总结变化,太多太多了。特别是我变老了,我的家乡能不变吗?



军刀11116


我家在一个乡里,这几年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首先路边有路灯树木垃圾桶了,部分路已成了柏油路,T型路口涂上斑马线了。小学幼儿园被翻新得十分漂亮,已建好了公共免费停车场和厕所。还有许多健身器材,每晚都有人去那锻炼身体,有太阳时人们会在单双杠上晒被子。安置小区也快建好了。为防止大车停在停车场上,在停车场出入的一端放了俩圆墩子


行空走天涯


太大了,几年没回家这里原来是城郊,从家往去都田地,现在都是楼房,又新添了马路,公交车也多了四通八达,有的新街道都叫不上来名字,小时候常去找蛤蚂的地方也盖了楼……


公证25324572混蛋


说起家乡的变化,最深刻的莫过于穷和富裕的变化。以前物质困乏、生活困难的时候,出门走的是远久就铺着石头的路,村里小桥流水贯穿全村,全村老少每天到固定的沟头挑水,等待之余相互招呼、闲谈、讲讲笑话,然后依次自然礼貌的道别,一路沟边有洗菜的,有洗衣服的,边做事边唠嗑,相互都很亲热,岔路口白天黑夜都有悠闲的老人坐在石板、墩墩上唠嗑、聊天和看过往的乡间邻里人,都要相互招呼示好,真实的一片生机盎然、和谐安详的自然、纯朴的景象;如今条件改善了,生活宽裕了,出门就是水泥路,当年的小桥流水全部变成了(三面光排污)暗沟,每户人家里都拉了自来水,再也看不到沟头挑水生机勃勃的场景,再也看不到沟头到沟尾、岔路口洗菜、洗衣服和唠嗑的男女老少,那一代纯朴贤和的老人们都已经到坟坝里开会去了;以前,到田间做活都是走路,运肥全靠人背马驮,大忙时节插秧都是轮换着选好日子,乡里乡亲相互委工,相互帮忙,齐心协力的共同完成大春、小春的收割、翻地和种植,田间地头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如今田间几乎通了水泥路,土地进行了坡改梯和小丘改大田,去田间做活、运肥全部用机械,省时省工省力省钱了,可是,大部分良田已经被闲置着荒着,除了少数原本就靠种庄稼种菜过日子人家户以外很少能看到以往田间欣欣向荣的劳作和繁忙的场景。有老人家会风趣又带讽刺意味的说:“现在社会不会种地的人越来越多,不会打麻将的人越来越少,以前的人缺钱的多,现在的人缺德的多”看似如此普通老人说出的最平常不过的两句话,却听之非常触动心弦,不免震撼。又如:以前村子里绝对没有吸毒的人,现在村子里出现了不少吸毒的年轻人;又可能建电站的原因,以前的江水满满,现在的江水突然涉了半截,是历史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奇异现象;以前从乡下到县城要腰酸背痛的在危险的老土路上颠簸坐一整天老爷车,坐车纯粹是一种受罪和冒险,还恨不能喊司机爷爷,司机比县太爷还拽,现在从乡下到县城只需一小时半,全程二级油路,驾驶员到家门口接你,送你到要下车的每一个站,迎来送去、鞍前马后、热情得让你感动,生怕你下次不坐他的车,坐车成了一种享受和短途旅游观光,路好,安全,待遇好,景色好,心情好;以前年三十才能等到一顿大米饭、鸡肉、火腿,那味道简直香得无法形容,穿新衣服的那份欣喜的心情难以言表,现在每天像过年一样也找不回以前的味道和感觉,再没有那份特别的心情;以前的人普遍打赤脚、穿草鞋、穿黄胶鞋,现在的人都穿皮鞋、名牌;以前好过的人骑单车,现在好过的人开豪车;以前困难的人还吃不上现在的狗食,以前的狗都是瘦狗,现在的狗都是肥狗;以前的高山峡谷、雪山湖泊,原始森林、江河沿岸,湿地草甸是只有牧人、种药材和打猎的极少胆大之人才敢涉足、敢去的让多数人听之生畏的恐怖地带,而现在,那些地方是公园和景点,是让所有城里人和乡下人都神往的神仙天堂地带。总之,岁月流逝,社会发展,国家强盛逆不可转,富裕、文明、进步的同时会衍生和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也是在所难免,变化数不胜数,乡愁甚多,有喜有忧,愿未来岁月一切静好。


沧江藏羚羊


我的家长这几年几乎没什么大变化,依然一种落后的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