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水平,算是真正瞭解股票?

懂社保


怎麼樣的水平才是真正的瞭解股票?我把股市分為九個段位,大家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屬於哪種水平。

股市不入門級【一段】,只新股名剛進入股市,對股市的一切都只不過有個大概的瞭解。對什麼都一知半解。

股市二段水平,開始懷疑股市投資是否有規律可循。賬戶長期虧損,總想在股市翻本,覺得指標不夠精準,嘗試調整參數。經常上論壇,希望得到高手的指導。

股市三段水平,懂得敬畏市場,懂得股市投資真的需要學習,明白學習很貴,不學習更貴,但是具體學哪些東西,應該向誰學習又似乎不明白。

股市四段水平,懂得要建立自己的投資交易體系,但是具體的交易體系包括哪些內容,開始反覆測試,在自信與不自信之間徘徊。

股市五段水平,開始能夠偶爾選出好股,在一些博客論壇也開始慢慢成為焦點,有部分的粉絲追隨者。

六、七段水平,懂得知行合一,開始能夠穩定盈利,投資心態基本平靜,但偶爾面對行情的激烈波動,還會有些起伏,特別是重倉的時候。

八段水平:投資人,已經覺得股市裡面賺錢實在是太容易了。會成為私募或公募基金的資產經理,意識到沒有比股市再賺錢的行業。

九段水平:賺錢已經不是第一要務,從不和別人說起交易上的事,因為你知道沒人能明白你心裡真正的想法。也可能有極少數的大師,願意像巴菲特和格雷厄姆一樣,回報社會,普渡眾生。

你是第幾段位呢?



老鄭謀股


散戶瞭解股票

不好意思,我不太瞭解股票。我想大多數散戶也和我一樣,不太懂股票。我想,一些高手、大師是瞭解的,但這些人是少數。機構比我們強,因為他們可以將人手組織起來,也可以高薪聘請高手。

那麼,散戶要如何瞭解股票呢?我想,我們先了解股票整體上的大概,然後瞭解我們要做某種炒股機會就可以了。這就像在裝修隊伍裡打工,對裝修怎麼回事瞭解個大概,然後對自己做的瓦工,或者自己做的電工熟悉即可,一項一項工程做下去就賺錢了。

整體上了解股票的大概

筆者認為,股市的漲跌有很多動力原因,它最後是多種動力的合力結果。指數波動也可以看做的大大小小不同震盪的波形疊加,K線是疊加後的結果。

1,基本面的原因

一般,經濟本身有周期波動,股市總體上還是反映經濟的。這個波動時間比較長,大的波動要超出10年,小的波動也超過2年。

股市漲跌的主要動力來自市場資金的熱情,但資金熱情也是有波動週期的,它不完全與經濟週期合拍。因為經濟的週期太長了,所以資金在經濟太久沒有回暖的時候,就會找理由進場,同樣,在經濟太久沒有蕭條時,它也會找理由砸盤。

由於經濟的起起伏伏,造成央行的資金政策也在變化,加息/降息,將影響整個投資市場的方向。股市是投資市場的組成部分,而且是佔比很大的部分,當然牛熊就會跟著利率走。除了央行利率,還有其他政策的變化,比如房地產的限購,環保,新能源鼓勵政策等等,都將一定程度影響股市。

如果把股市走勢比喻成一輛車,社會整體經濟比喻成彎彎曲曲的公路,那麼車輛基本上還是沿著公路走的,也就是股市基本反映經濟。但不妨礙車子變換快車道、慢車道。假設開車的是新手司機,他下意識地認為自己需要往左打方向盤,或者向右打方向盤,於是車子開得總是歪歪扭扭。這個就是資金的熱情和猶豫。有一個教練在跟隨的另一輛車上,常常用大喇叭喊話:“慢點!慢點!”“提早變道!提早變道!”這個教練相當於央行,新手司機相當於市場資金。

路面上的一個坑相當於灰犀牛,看得見,可以繞開,但對於新手司機還是有可能撞上。突然滾過來的足球大小的石頭相當於黑天鵝,很難避開,一定會損傷但也未必會翻車。

2,技術面原因

作為市場,一切無序的自由交易下,成交的價格一定是波動的,但這種波動一般是頻率高,幅度小的。

如果股民都看技術指標交易,那麼技術指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K線走勢。如果股民都看企業季報交易,那麼企業業績波動,在股市上股價波動將放大至少一個數量級。

研究這種機制,可以總結一些規律。技術分析的基本假設,就是自由交易,但是交易中,交易者有一些心理變化,會左右整個交易群體的傾向性,忽左忽右,也就是“市場先生”的喜怒哀樂。

有很多比喻,比如,我們炒股,很像選校花,不是選擇你喜歡的女孩,而選同學們喜歡的女孩。所以,大家都看重某個技術及指標時,這個指標就更起作用了。比如,60日線,跳空缺口,上次高點點位等等。

3,主力的原因

對於個股來說,所有在該股上交易的人,都對股價有影響,或漲或跌,有人越漲越買,越跌越賣,這種人推動了股價波動。也有的人相反,漲的時候就拋,跌的時候就買,結果他成了撫平股價波動的力量。

但是力量有大小,大資金的力量不是小散戶能比的。那麼大資金是推動股價波動,還是撫平波動的呢?對於做莊的主力來說,他往往是推動波動的力量,而對於長線價值投資的主力來說,他往往是撫平波動的力量。

不僅個股有主力,有時大盤也有主力。主力的想法更有影響力。

A股市場幾種常見的炒股模式

前面只是說了某些股市的機理,但是我們自己的崗位是瓦工,或者電工,所以不需要都各崗位工作都懂。炒股只要有一種賺錢模式即可,但你要熟悉和擅長。

筆者知道的有限,常見的A股市場的炒股模式有:

1,成長股投資和成長股炒作

找高成長的股票,然後長期持有,讓自己的財富跟著它成長。歷史上有這樣的股票,比如萬科、茅臺、格力、伊利、恆瑞等等,上市以來,市值上漲幾十倍、幾百倍。成長股投資,是一種成熟的價值投資分支,歷史上有很多成功的大師。

邏輯上是這樣的,但是這些股票都是回看歷史發現的,當時為何沒有發現呢?當下能否找到這種未來長牛的股票呢?

最後發現,多數市面上吵吵的高成長股,其實只是股市炒作的一個波段,有的持續1、2年,更多的是持續1、2個月。所以,最後炒成長股,其實只是一種波段投資,一種跟蹤熱點的交易。但是這種方式未必不可以成為你的炒股模式,也未必不能發財。挖掘這樣的題材,願意做長線持有,還是成長題材的波段,都可以,關鍵是精研。

2,逆週期和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的做法網上很多,一般股評也往往帶上一句:“目前屬於低估。”所以不談了。真正的價值投資,對散戶來說,主要是週期長,年化以後收益率不是太高。所以,做價值投資要有耐心,另外不貪。

實際上與成長股炒作一樣,也有價值股炒作,也是喂哩哇啦地大肆宣傳“價值低估”,比如白馬股高估時,輿論就是這麼宣傳的。

3,趨勢投資

前兩種都是價值投資類的,但實際上A股市場上最多的是趨勢投資,其實國際上也是一樣。趨勢投資的書籍很多,技術分析絕大多數是用於趨勢投資的。不過這裡要注意的是,趨勢必須形成後才能按照趨勢投資來做,如果趨勢不明顯就著急操作,往往是賠錢的。

4,做形態,抓漲停

其實就是定式。某種K線走勢如果成了一種定式,經常出現,那麼當它走出前半段時,我們有賭它後半段也會按劇本發展。形態法是很多股市竅門書籍裡的內容,有的書乾脆叫《抓漲停》。

形態法炒股,是技術派的一個方面,還是很成功,不少人賺錢了。但是要知道,股價發展未必一定按定式走,也就是有概率問題,所以一定不要全倉,並設置止損。

5,聽新聞,追熱點

“A股是政策市。”這個大家都知道,那麼跟著政策找熱點,是股市牛人的標準套路。對於中短線,也包括一些中線、短線,恐怕炒股主要就是追熱點了。

6,追莊,跟著莊家漲上去

股票有莊就靈,沒有主力的股票是跟著指數隨波逐流的,而且波動不大。如果企業效益稍差,那更是波動波動,就慢慢滑向深淵了。

但是莊家操作股票,就有了很多騙局,找莊股,看懂莊家套路,在洗盤階段不被洗出去,在出貨階段及時止盈。

跟莊是老股民的套路,現在莊股的比例下降了,但還是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